张 晖
(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0)
从20 世纪80 年代起,认知科学一直处于为世人瞩目的学科前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联理论是近年来给西方语用学界带来较大影响的认知语用理论。该理论借用认知科学的普遍原理,着力研究语言在交际中的认知过程,其影响远远超过了语用学领域。
翻译是属于交际范畴的高级人类活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方式,因此关联理论这一指导语言交际的认知理论对翻译也极富解释力。翻译既包括笔译,也包括口译。口译是一种三元关系,它涉及到源语发言者、译员和译语听众三个对象。与笔译相比,口译更加直接地体现了译员与源语发言者以及译语听众之间的交际过程。本文分析了关联理论在会议口译中的应用,利用笔者作为“世行贷款甘肃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口译译员时所获得的第一手翻译资料,阐明了关联理论对文化意象词口译策略的选择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1986 年,从事语言学和哲学研究的法国学者斯珀伯(Sperber)和英国学者威尔逊(Wilson)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的面世,标志着关联理论的诞生。关联理论不仅涵盖现代语用学的许多课题,还涉及交际理论。关联理论的前提,也就是中心是“交际”这一概念。
1995 年,Sperber 和Wilson 在其合著《关联性:交际与认知》的第二版[1]中对该书第一版做了部分修订,同时完整地提出了关联理论二原则。第一原则或认知原则(the First or Cognitive Principle)是“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第二原则或交际原则(the Second or Communicative Principle)是“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Sperber 和Wilson 认为,交际实际上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寻求话语的最佳关联性(optimal relevance)。而话语的关联性体现在人们通过非论证性推理(non-demonstrative inference)和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过程为获取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s)所付出的认知心理推理努力(processing effort)上。
在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中,认知主体总是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人们就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最为关联的信息上。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交际就是一种明示过程,即把信息意图明白的表示出来;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说,交际是一种推理过程,即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最大语境效果,以获知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从这个角度上讲,最佳关联与语境效果成正比,与推理努力成反比,可用公式表示为:
关联性=语境效果/推理努力 或R=C/E
也就是说,在话语交际中,语境效果越大,则话语的关联性越大;人们付出的认知心理努力越少,则话语的关联性越强。
人类思维认知是一个从横向到纵向、从静态到动态无限扩展的变量,人类语言交际无论是书面的写作还是口头的对话与表达,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不断选择和不断优化组合的动态变化过程之中。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关联理论对翻译策略有着很大的启示。
翻译是一种两轮交际活动。第一轮,原作者是交际者,译者是受体;第二轮,译者是交际者,译语接受者是受体。译者是信息传递的中转者。整个翻译过程可以看作是译者与原作者以及译语接受者之间不断交际的过程。基于此种认识,Wilson 的学生E.A.Gutt 在其博士论文《翻译和关联—认知和语境》(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中系统地阐述了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并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从人类心理机制层面揭示了翻译的原则目标。根据Gutt 的关联翻译理论,翻译作为语言间一种交际行为是一种推理交际过程。“欲使交际成功,关键的问题便是听众如何从自己的认知环境中可以利用的全部假设里面设法选出切合实际的,言者试图传达的那些假设。”[2]换言之,译文必须要考虑的是如何能让受众目标和原文作者话语在双方对语境假设(contextual assumptions)的动态思考和互动过程中寻求话语的最佳关联,从而减少听众在话语理解时的努力。
简言之,关联翻译理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译者的责任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为了做到这一点,译者负有双重推理的责任。首先,译者必须从原文字句或所谓的交际线索中体会出原文言者的意图,也就是说言者企图通过这些字句传达给听众的假设。其次,译者翻译时试图进行的解释应在那些跟听众有足够关联性的部分同原文相似—也就是能够产生足够语境效果的那些方面;译文应做到既能产生原文言者的意图,给听众做出解释,又不让听众花费不必要的处理努力。
文化意象词是指那些在其原始意义或概念意义之上蕴含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的词语。文化意象词包括词、词组和习语,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名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这些词的形成与使用都与特定的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密切相关,它们是特定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
口译是以口译员为媒介的一种特殊的翻译和社会交际行为[3]。口译中,作为交际媒介的译员通过复杂的认知为语言文化互不相通或基本不相通的交际双方或多方提供基于言语交际、辅以非言语交际的信息沟通交流服务。口译即是信息传递过程、交际传播过程、也是复杂的认知过程。
在口译实践中,由于发言者和听话人处于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当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一直是令口译员头痛的问题。由于文化意象词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涉及不同民族特有的认知环境和认知方式,因此在口译实践中,要准确地译出文化意象、获取译入语的最佳关联绝非易事。倡导异化(Foreignisation)的译员把口译当作是向译入语文化的听众介绍外国文化的绝佳途径;而主张归化(Domestication)口译的译者则认为应该尽量用译入语听众能够理解的词语进行口译,以避免文化冲突。
在笔者参与完成的“世行贷款甘肃自然文物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的会议口译中,由于该项目的人文特殊性,其涉及文物保护、区域历史、自然地貌、宗教习惯、民俗风情等多方面的内容,笔者遇到了大量文化意象词的翻译困难。本文结合笔者的口译实践,运用关联理论和当今翻译研究的两种趋向—归化和异化,着重探讨文化意象词口译的策略。
1.“间接口译”—“归化”性明示
“归化”的翻译策略,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异质文化的本土表达,亦即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让译入语的听众觉得易懂、舒服。在这一过程中,源语的异域色彩大多尽数丧失,而着重保留源语的实质性信息(即保留与交际意图有关的信息),以消除理解障碍,为译入语听众提供最佳语境效果,从而达到最佳关联。按照Gutt“间接翻译”的说法,我们可把其称之为“间接口译”,注重保持“认知效果的相似性”,意在“表明源语的意义”。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
源语:After the two weeks’visit in all these 8 sub-projects,I have a feeling that Gansu will be a promised land for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译入语:两个礼拜以来,我们走访了8 个子项目。在参观过这些子项目后,我觉得甘肃将会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福地。
在本句中,“promised land”被笔者采用归化方法译成了“福地”。
例2
源语:现在项目的预算是2007 年做的。三年时间过去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问题。但请各位专家放心,我们绝不会拆了东墙补西墙,忽视了项目的建设质量。对于资金缺口,我们将安排国内配套资金予以补充。
译入语:The budget for the project was initiated in 2007.Three years passed and the exchange rate between Chinese Yuan and U.S.Dollars changed dramatically.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we are facing the problem of short of budget.However,we can assure all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s presenting the meeting today that we will never rob Peter to pay Paul and we will never ignore the quality of all the construction work.As for the lack of budget,we will provide the matching fund from Chinese government.
在汉语中,“拆了东墙补西墙”指临时勉强救急,不是根本的办法。在此例中,笔者采用归化法将此意译成了更加符合西方听众理解习惯的“rob Peter to pay Paul”。
在例1 和例2 中,源语中分别使用了“promised land”和“拆东墙补西墙”这两种代表欧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文化意象词,其文化意象在译入语中已经遗失掉,但其语言内涵却得以保留。为了寻求源语与译入语的最佳关联,在译入语中依照上下文分别以“福地”和“rob Peter to pay Paul”传递给了译入语听众。译语尽可能扩大了语境效果,减小了听众的推理努力,最大程度上达到了关联性。从这个角度上讲,为了实现最佳关联,口译员在口译实践中可以使用归化的方法。关联翻译理论要求口译员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探索,用归化翻译的方法不断提高译入语表达的水平。
2.“直接口译”—“异化”性明示
“异化”的翻译策略是在译入语中保留源语的异质文化特色或语言表达形式。通俗的讲,就是保留源语的原汁原味。为了保证源语的原汁原味,在翻译时,译者往往需要做注释性增译,Gutt 将其称之为“直接翻译的阐释法”。这种在笔译中常用的方法也同样可以被口译使用,简称“直接口译”。该策略注重保持源语的言语特征,尽可能的保留确切的原文,保留其源语的特色和个性。口译员可以通过使用增词的手段使译入语与源语尽可能的接近,保持原文的交际意图。为译入语听众构建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达到最佳关联。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3
源语:This is my first time that I have been in Maijishan Scenic Area.Today,we visited the famous Xianrenya.I know you call that place as“the Immortal’s Cliff”.What I would like to say is that the place is so beautiful and peaceful that it really deserves your special attention to protect this area.For me,this place is not only a cliff for the immortal.It is more like Shangrilla.
译入语:这是我第一次来天水麦积山景区。今天,我们游览了著名的仙人崖。我了解到当地人称这个地方为神仙的崖壁。我想说的是这个地方简直太安静、太美丽了,它确实值得你们特别的保护。对于我来说,这个地方不仅仅是供神仙居住的崖壁,它更是我心目中的香格里拉,人间仙境。
例4
源语:青城古镇是兰州市榆中县的一个小镇。城隍庙是青城古镇中保存最完好的建筑之一。它始建于宋代。现在看到的建筑是明朝重新修建的。
译入语:Qingcheng Ancient town is located in Yuzhong County,Lanzhou City.Chenghuang Miao Temple or town God’s temple is one the well-preserved buildings.It was originally built in Song Dynasty,about 1000 years ago.The existing building was reconstructed in Ming Dynasty,about 600 years ago.
在例3 中,源语使用了Shangrilla。西方人一提到“Shangrilla”,立即就能够联想到景色优美,如人间仙境的地方。笔者在口译该词时,利用异化注释增词的方法,将其译为“香格里拉,人间仙境”,降低了听众的推理努力,达到了最佳关联的效果。在例4 中,出于同样的考虑,对于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来说,很难理解城隍庙、宋代、明朝这样的词。如果译员直接采用异化法,不加以注释,译入语听众就会听的晕头转向,不知所云。因此,笔者在处理这些有着很强文化意象的词时采用了异化注释增词的方法,分别译成了“Chenghuang Miao Temple,or town God’s temple”、“Song Dynasty,about 1000 years ago”和“Ming Dynasty,about 600 years ago”。这样,在最大程度上扩大了语境效果,降低了推理努力,从而达到了最佳关联。
关联理论已成为了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交际学、语用学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从人的认知特点与过程出发,把交际主体当作一种认知活动,认为人们总将注意力集中在最为关联的信息上。在文化意象的口译策略选择上,关联理论对口译员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关联理论要求口译员在处理文化意象词汇时,应依据实际情况选择“直接口译—归化”或“间接口译—异化”的方法,扩大语境效果、降低听众的推理努力,从而达到最佳关联。
[1]Sperber,D.And 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86/1995.
[2]Gutt,Erne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卢信朝.英汉口译技能教程:口译[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4]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修订版)[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5]李坤.由关联理论视角看口译[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9):147-150.
[6]马霞.关联理论与口译策略研究[J].国外理论动态,2008,(5):88-91.
[7]周志高,王军.关联翻译理论与商务谈判口译[J].九江学院学报,2008,(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