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

2013-08-15 00:45刘高扬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6期
关键词:协奏曲小调莫扎特

刘高扬

享誉世界的奥地利音乐家、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成就巨大,他短暂的一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作品,丰富了欧洲古典主义音乐殿堂的多元化形式,是十八世纪在古典音乐和歌剧作品中造诣极高的音乐家之一。出生于奥地利萨尔兹堡的莫扎特自小受到宫廷乐师父亲的影响,三岁便显露出令人惊叹的音乐天赋,八岁随姐姐开启了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音乐神童。在父亲的栽培下,莫扎特不断接触到更多类型的音乐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尝试创作各式各样的音乐作品,以协奏曲、奏鸣曲、小夜曲为主的作品至今流行于音乐殿堂上。莫扎特擅长利用钢琴和小提琴来创作和点缀音乐,为后期古典音乐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形成了莫扎特风格的特殊音乐形式。以《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为代表的音乐作品广为人知,成为见证莫扎特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之一。作者花费大量精力挖掘了作品中的音乐特征,使其演奏风格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为后续学习者提供了音乐学习的重要平台。

一、《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创作的每首小调协奏曲都是经典之作,《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亲自创作和演奏的作品之一,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演出引起了广泛关注。《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由三大乐章组成,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主题来抒发不同阶段的思想和情感,将音乐和现实生活中的感触结合起来,引发听众的共鸣。第一乐章完全采取快板演奏方式,让听众迅速进入音乐氛围中,一股阴暗气息扑面而来,莫扎特借助浓烈、深入的音乐环境来铺垫第二乐章,乐队开始演奏悲伤、忧郁的第二主题,旋律的递增使得协奏曲如同两个人深沉的对话,将极具戏剧性的音乐因素展现出来,莫扎特一反往常明朗的作曲风格,通过两者强烈的反差来开阔丰富的音乐之路。第二乐章以“浪漫曲”为主,带领听众从紧张、忧郁的氛围中跳跃到抒情、柔缓的环境中,作者抛弃了十八世纪传统的协奏曲创作模式,设置音乐缓解阶段来引导听众洞悉作品的多元化成分。第二次强烈对比还出现在乐章中间部分,急剧转变的旋律让听众再次回到了第一乐章中的紧张氛围内,继而回味前半部分抒情的感觉。第三乐章借助回旋曲来打造主旋律,采取了创新创作和演奏的方式,将紧张不安的情绪延续下去,而进入第二、三主题后却开始呈现出明朗、快捷的音乐格调,使得整首协奏曲以愉快气氛收尾。

二、《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

(一)“双呈示部”和“华彩乐段”的“古典协奏曲”形式

莫扎特学习了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音乐形式,同时还加入了自身对音乐的创新想法,在原有快、慢、快乐章结构和独奏、合奏、协奏演绎方式的基础上,使用了“双呈示部”和“华彩乐段”的形式。《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双呈示部”形式魅力无限,主调部分采取乐队演奏方式,使得第一呈示部雄伟磅礴;而进入第二呈示部后独奏和协奏相结合,利用关系调和属调的形式来展开音乐形式,钢琴演奏的方式无疑凸显了协奏曲的快速音群,将音阶高低和音乐特征同时延伸出去,这也是考验演奏者理解能力和技巧的重要阶段,莫扎特巧妙地利用钢琴乐器本身的精细特征来完成古典音乐和新旋律的衔接工作。进入第一乐章的尾部时使用了“华彩乐段”形式,钢琴独奏代替了乐队演奏,二段歌谣形式辅助变奏曲和奏鸣曲同时前进,主旋律柔美、细腻的情感引人入胜,嵌入的忧伤情绪更使得音乐形式丰富多变,管弦乐的使用将乐章细腻的音色展现出来,作者考虑到协奏曲前两乐章奠定的悲伤、不安情绪,因此刻意设计了具有反差的第三乐章,以明亮、愉快的情绪为主线,借助回旋曲的形式来完成两者的衔接,而莫扎特沿用古典协奏曲中两类极具特色的音乐形式既是保险的也是冒险的,完成了传统和现代音乐形式的有效结合。

(二)极度悲观的小调

莫扎特创作音乐作品时十分注重调性和内容的符合度,将音乐情感、主题融入到24个大小调中。纵观莫扎特诸多钢琴协奏曲,为了表现严肃、庄重的音乐气势,一般使用C大调来营造,从作品K246和K415中便可洞悉;作品K40和K175气势恢宏、磅薄大气,作者利用D大调来奠定主旋律;针对明亮、乐观的情绪则使用F大调来渲染,作品K459中有显著体现;作品K466中设计了极具戏剧性的音乐桥段,使用小调来酝酿气氛。《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在音乐氛围上有所创新,极度悲观的小调显而易见。莫扎特将悲剧意识进行到底,使得听众感觉由内到外的哀伤、黑暗,而作者本人极少创作这种极端气氛的作品,可见这首《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具有特殊寓意,莫扎特希望向听众传达悲伤与快乐共存的信息,而黑暗的存在是人们内心哀伤的源泉。协奏曲中极度悲观的气氛和莫扎特前期创作的明朗式音乐作品形成强烈反差,而在实际生活中作者经历了“狂飙运动”的洗礼,在人文思想和创作意识上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促使他调整了音乐风格,以《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为启发点加入了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铸造了其音乐作品的多样风格。

(三)戏剧性与交响性的体现

莫扎特创作音乐《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几乎在同一时期进行,而这期间作者并未投入到创作交响乐的过程中,为了表现音乐的多元性,他毫不犹豫地将交响乐和歌剧中的因素嵌入到协奏曲中,迪欧管弦乐的运用营造出了极具戏剧化的气氛,而精心设计的独奏技巧将戏剧和交响的音乐特征凸显出来,使得这部钢琴协奏曲具有传统和现代相融合的音乐气息。莫扎特抛弃了以炫耀华彩技巧为主的交响性,而是采取经过句的展开部形式,改变了以往协奏曲中乐队辅助协奏的局面,转而使用真正意义上主角式的交响性合奏,为乐队中的每个人和乐器铺垫了广阔的平台,帮助莫扎特完成音乐风格的转变。整体分析《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的音乐特征,交响性和戏剧性融合交互,同时加入了抒情元素,使得管弦乐音响、作品结构都以渲染情感气息为主线,通过主旋律的引导来突出交响乐元素。

三、《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

(一)第一乐章

《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在第一乐章中使用了快板,而双呈示部形式的融入无疑扩大了音乐氛围和规模。演奏者要洞悉整首乐曲主题,先采取钢琴独奏的方式,经过一个过渡段落后就要着重操作整体乐章的旋律音,使得弹奏出来的音型往横向流动,避免出现任何杂音,乐章气氛越演越烈,演奏者要慎重把握好演奏技巧,将手臂重量全部传递到钢琴键底部上,凸显协奏曲本身歌剧性的特征。考虑到第一乐章中会出现四个情感不同的主题,且互相交替的形式会使得情绪反复无常,而不同主题之间情绪和旋律的变化恰好是乐章本身亮点之一,作者本人也着重将这种情绪延续到展开部上,这就需要演奏者具有良好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这个阶段要静下心来感悟演奏旋律的变化,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将一个个美妙的音符释放出来。经过句阶段是演奏者操作难点之一,要保证手部和琴键着力稳重,左手级进入低音下行,等待呈示部主题再次呈现时需要注意和乐队之间的配合,使得旋律呈现出此起彼伏的状态,等到再现部开端时即可停止,结尾处以奏响旋律收尾,迎来最后一次高潮。进入复调式对话后非常考验演奏者的实力,要求其用连续不间断的力量来弹奏丰润的音色,同时协调和乐队声音的关系,使得创新式音乐特征不突兀。

(二)第二乐章

学生时期的莫扎特接触到了西方“现代音乐”之父巴赫的作品,深受其作曲风格影响,并将这种崇拜和喜爱延续到其后期的创作过程中,而莫扎特在创作《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时这位伟大的作曲家不幸逝去,为了纪念巴赫对音乐做出的巨大贡献,莫扎特将极具宗教色彩的旋律融入乐曲第二乐章中,借助行板优美、柔缓的情绪来表达对巴赫作品的赞扬之情。第二乐章沿用了第一乐章的结构和曲式,缩小了音乐规模,使得演奏者要注意呈示部分的表现,通常在乐队演奏接近收尾时就要引出具有浓厚咏叹性的钢琴段落,充分展现钢琴音乐的美妙之处,演奏者只需要释放微小的力量在琴键上即可,使得音型和旋律契合。和声部分要弹出明亮、丰润的感觉才能配合乐队演奏,所以演奏者要借助钢琴踏板的功能来配合琴键,保证每次触键的力度和深度适中,将具有歌唱性、延绵性的钢琴特性表现出来。第二乐章的呈示部分具有特殊意义,它贴近协奏曲主题来渐进,所以演奏者在结束摆动乐句后就要进入状态,使得两章衔接顺畅。

(三)第三乐章

小快板形式运用于第三乐章中使其呈现出明朗、愉快的气氛,通过回旋奏鸣曲来强化欢愉旋律。第三乐章沿用了第一乐章中的四个主题形式,首先是带领听众进入一个紧张、不安的音乐环境中,第二主题逐渐减缓紧张情绪,继而峰回路转,以轻松喜悦的主题来打造同一乐章中的反差,第四主题包含了顺利和曲折两种状态,采取变换和声的形式来凸显音乐特征,在第一插部的使用十分出彩。第三乐章设计了钢琴演奏部分的转变之处,新旋律的出现无疑让听众耳目一新。演奏者进入第三乐章后应集中注意力,让自身感知乐曲流动和变化增强,第一插部弹奏完毕后第一主题立即进入旋律中,中央插部再次出现顺利和曲折交错的主题,为进入第四主题做好充足的准备,而这样的设计会让听众感知音乐变化和听觉是呈正比关系的。具有三十二音符的震音无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力,这就要求第二小提琴演奏要突出华彩乐段,而钢琴重复演奏的衔接会让听众重新回忆开端音乐的绝妙之处,完美收官。演奏者只有洞悉到指法变化和音乐转变的关系和技巧才能把握好触键力度、深度的方法,使得音色、音型符合作品风格。

四、结语

莫扎特在钢琴协奏曲上的成就巨大,引领了欧洲音乐风格新潮流。《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创作晚期推出的一部作品,以其新颖的音乐特征和演奏风格引起了欧洲乐坛的广泛关注,而作曲者本人在维也纳的演奏更是别具一格,推动了晚期巴洛克音乐的另一高峰。对《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音乐风格的研究是洞悉莫扎特丰富音乐灵感和创作形式的重要途径,引导音乐演奏者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享受莫扎特音乐带来的震撼和洗礼。

[1]刘家天泽.莫扎特《d小调钢琴协奏曲》中的悲剧性探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32-133

[2]金慧.浪漫情怀——莫扎特“d小调钢琴协奏曲”及其演奏艺术[J].剧影月报,2009(1):147-148

[3]王丽莉.莫扎特的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K.466)[J].音乐生活,2011(10)

[4]刘佳.浅谈莫扎特《d小调钢琴协奏曲》中“莫扎特音乐精神”的双重性[J].北方音乐,2010(11):32

[5]刘家天泽.莫扎特《d小调钢琴协奏曲》中的悲剧性探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32-133

[6]黄海.一种尝试性的音乐阐释——对莫扎特《第20钢琴协奏曲》中戏剧性成份的阐释[J].乐府新声,201129:(4)

[7]贾波.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形态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38-40

[8]毛波.浅谈对莫扎特钢琴作品《d小调幻想曲》的演奏及教学体会[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猜你喜欢
协奏曲小调莫扎特
莫扎特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你不是莫扎特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五河小调
轻浅不是莫扎特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小调[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