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凯勒水景广场设计思想研究

2013-08-15 00:47李娜亭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伊拉波特兰凯勒

李娜亭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北京 海淀 100083)

一、劳伦斯·哈普林的设计思想

劳伦斯·哈普林是二战后美国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师,他的作品和理论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1]哈普林的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城市作品完全是哈普林思想的体现。他将芒福德的理想之一变成了现实——如果“城市不是一件艺术品”,那么,城市就是人们实现自己创作潜能的场所。[2]而伊拉·凯勒水景广场就是这么一件不同凡响的作品。

二、伊拉·凯勒水景广场分析

伊拉·凯勒水景广场是一个探索并展现了人类体验,并结合带有水平或垂直条纹的混凝土块,模拟自然界水的运动的溪流、跌水和瀑布的开放空间。

(一)周边环境分析

20世纪60年代是波特兰市大范围的城市更新时期,伊拉·凯勒水景广场和爱悦广场可以称得上是哈普林这一个系列里的杰作。此系列位于波特兰市俄勒冈州,坐落在一条通往市中心的主线上,从西至东依次是伊拉·凯勒水景广场、佩蒂格罗夫公园和爱悦广场。三者之间形成了对比,并互为衬托,将自然界中的山脉、林地、溪谷、瀑布这一系列自然景象以抽象的形式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和表达。[1,2]

(二)形式语言的提炼

哈普林和前庭广场设计师安吉拉·达娜杰娃认为:形式来源于自然但不能仅限于对自然的模仿。对哈普林来说,波特兰系列所展现的,是他对自然的独特的理解,演讲堂前庭广场的大瀑布,是对美国西部悬崖与台地的大胆联想。

哈普林认为,如果将自然界的岩石放在都市环境中,可能会变得不自然,在都市尺度及都市人造环境中,应该存在都市本身的造型形式。把这些事物引入都市,是基于某种自然的体验,而不是对自然的简单的抄袭,这也是历史上优秀园林的本质。[1]

(三)场地分析

水景广场所在的波特兰市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冬天温暖多雨,夏天炎热干燥。因此水景广场的出现可以为波特兰市市民,尤其是在炎热干燥的夏季带来清爽、可亲近自然的机会。

水景广场的平面近似方形,占地约0.5hm2。广场四周为道路环绕,正面向南偏东,正对着凯勒演讲堂。除了南侧外,其余三面均有绿地和浓郁的树木环绕。哈普林根据对于自然溪流以及瀑布的多次研究,自北向南依次设置了水之源头、溪流、层层跌水、大瀑布和瀑底大水池,将山间溪谷和西部悬崖台地上的瀑布通过抽象的方式自然的展现在都市的广场上。

1、基本设计元素的组织原则

(1)“点”系统

水景广场中的点元素是自然生长的乔木,当把这些零星的树木通过将相同的树木种植在一起的组织形式建立起联系,就能使人们易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事物,这就是统一性。[3]

(2)“线”系统

水景广场中的线元素是道路及流动的水体。四条平行的行人快速通道满足了市民快速穿越广场去往对面的街区的需求同时可以享受到绿荫的庇佑。流动的水体自北部的源头一路向南流去,作为统一的可动的线条穿插于重复堆置的混凝土岩石中[3],建立起从北到南的联系。

(3)“面”系统

水景广场中的面元素是由草坪、草本花卉和小灌木点缀的绿化带、混凝土材质的台阶、路面、广场及水面组成的,不仅划分了功能区域,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视觉和触觉影响着使用者的心理和行为活动。

(4)“体”系统

水景广场中的体元素是由充满现代气息的混凝土砌块做的岩石瀑布台地以及堰口处的岩石护堤。哈普林及其设计团队遵循着自然界中的统一协调,将大体量的很有视觉震撼效果的“山体雕塑”展现在市区里,将人工化了的自然要素插入城市环境中。

2、空间的塑造

(1)空间的构成和组织

伊拉·凯勒水景广场的外部空间是通过高大乔木的占领形成的张力来体现出空间感,内部的水景区则是通过台阶和混凝土岩石的四面围合构成了下沉空间。

水景广场的空间组织是一种混合的组织形式,既有串连空间,也存在空间套空间的组织形式,两种不同的体验方式是由使用者选择的路线决定的。或从南部大台阶向下来到瀑布面前,再逆流而上追根溯源来到与街道平齐的小广场;或是从北部的林荫道进入,顺流而下,看着水流顺着层层跌水,再被眼前的瀑布所震撼。随着路线的转折,不管是哪一种组织形式都形成了各自的序列感,把上一个空间的感觉带到下一个空间里,表现了体验的连续性。

狭窄且长的林荫道与一览无遗的小广场,顺着崖壁踩水行走的狭窄阶梯与宏大雄伟的瀑布群之间形成的空间尺度与形式的对比,为不足0.5hm2的广场增添了更多的体验与惊叹。

(2)地形对空间的塑造

利用地面起伏律动来处理空间,是最容易满足散步者各种欲望的设计手法。[4]水景广场这个空间就能提供给人们即刻发现的乐趣和不同的体验感受。

最北最高的源头广场为平坦简单的铺地和水景的源头铺地,标高基本与道路相等,通过层层的下沉,最终大水池及水中平台的标高则与路面有近5米的高差,强调了明显的地域分隔。东西两侧的绿化种植带则做成1.5m高左右的斜坡,用以遮挡广场外行人的视线。为了安全起见,哈普林还在跌水池最外侧大瀑布边的池底到堰口高度做了符合设计规范的混凝土岩石的护堤,高1.10m,宽度做成了0.60m,形成跌水岩石的外延,过渡自然。

3、材料对于空间塑造的影响

材质、明暗或事物的对比,往往会令人心有所感。[4]

(1)植物对空间塑造的影响

哈普林赋予水景广场三大类植物:乔木、小灌木丛、草本花卉。其中乔木又明显的分为两大类:阔叶树和针叶树。二者界限分明的组团放置,通过树形(卵形和圆锥形)及色彩上的视觉区别将内外空间分隔开,自然又明确。通过不同郁闭程度和林带的镶嵌组合,在一定条件下起到调节气流、遮荫、遮挡视线、点缀“山体”、“瀑布”,形成自然界中山林特有的天际线。小灌木丛以及草本花卉或作为地被植物的方式,阻止行人的通过并强调了领域感。

(2)水带来的情趣

流动的水体,清澈、透明、冰凉的富有生机触感,潺潺的流水声和与岩石碰撞强化的水声,以及身入水中,顺着狭窄的长有青苔的石阶踏浪而上,被水淋湿的别样体验与感受,都是为使用者带来不一样的与自然亲和的来源。在这里体会到的不仅仅有现代城市特有的简洁与生命力,还有充满中国山水画的浪漫写意。

(3)硬质材料的细部处理

风景园林中硬质性细部产生的部位是能起到功能性、结构性和形态性的连接处,展示出一定的秩序感和表现力。水景广场的硬质铺装材料除了池底若隐若现的鹅卵石外,只有混凝土,仅仅是靠颜色、质地与外形的不同来区分功能上的不同。除此之外,哈普林还将混凝土岩石的做法外延到堰口护堤处,道路台阶处甚至周边的街区,暗示着即将进入水景广场的市民,在“山谷”中的水景广场就在附近。

三、水景广场的生态与社会效益

伊拉·凯勒水景广场同这个街区的其他公园绿地一起为波特兰市的热岛效应提供缓解可能,使这里适合市民居住、休憩、集会。就如同当年哈普林在喷泉广场的落成典礼上,带头跳入水中,告知大家他设计出的岩石和喷泉不仅是供观赏的景观,更重要的是游憩设施,大人小孩都可以进入玩耍。[1]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各个年龄层次的公众从喷泉广场中受益。

正如哈普林他们当年所预想的,这些设施有相当密集的利用,人们喜爱这里。

[1]林箐.美国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大师、理论家——劳伦斯·哈普林[J].中国园林,2000,(3):55-58.

[2]Peter Walker,Melanie Simo.Invisible Gardens-The Search for Modernism in the American Landscape[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45,154-158.

[3]G rant W.Reid.From Concept to Form in Landscape Design[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10.83-84.

[4]陈慈良.贾克·西蒙设计作品专辑——大地的瞬息形迹[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7,26,38-45.

猜你喜欢
伊拉波特兰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神秘的面孔——伊拉娜·加尔作品欣赏
美国波特兰反种族主义抗议持续
是时候吸一波猫了
大肚腩的春天
尼总理公示财产:仅3部手机
爱之声
意识形态和海伦.凯勒的另一面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