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群体作用弱化问题分析

2013-08-15 00:5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意识

王 浩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广东 广州 5103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1]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研究大学生党员的群体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党员群体作用弱化的表现

(一)入党前后表现差别大

目前很多大学生入党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有的是为了当学生干部;有的是为了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还有的是为了加深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他们对党的认识层次肤浅。入党以后,对自己要求骤然放松,于是工作热情直线下降,在同学中的形象也日益下降,形成一种“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因此他们的入党态度还需进一步端正,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还有待树立。

(二)模范带头作用不突出

大部分学生党员都勤勤恳恳地工作和学习,默默无闻地为同学服务。但也有学生只顾自己成绩的提高,忽略了自己作为党员应该成为“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的责任。他们很少与同学交流,不能很好地将党的方针政策有效地在同学中宣传,无法起到带领和团结同学的作用。

(三)价值本位由集体本位趋向个体本位

很多学生认为入党后就万事大吉,甚至以党员自居,严重脱离群众,缺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精神。对自己有好处的,要求利益均沾;对自身利益有损害的,避之唯恐不及。

二、大学生党员群体作用弱化的原因

(一)利群性不足,自利行为日趋突出

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学生党员不仅应成为各个方面的模范,还应团结、带领同学实践“三个代表”[2]。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党员宗旨意识不牢,价值取向更趋于实惠。在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作用下,一些学生党员或者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或者工作上消极,已失去了作为党员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二)缺乏“以人为本”思想的渗透

“以人为本”的内涵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演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高校学生党员在注重物质和情感满足的同时还需要精神境界的追求。这种高层次的价值追求,使组织管理逐渐向“以人为本”的趋势转变。然而现在高校对学生党员的管理还停留在一般的说服教育上,不是以人的精神价值为根本,甚至不尊重人的内心感受,因此无法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之无法在工作学习中真正做到心情舒畅,无法形成共同的规范,导致党员群体失去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三)大众传媒的影响

大众传媒在传播正面信息的同时,各种政治思潮、意识形态、文化理念都会充斥在网络中。网络或手机上的信息泥沙俱下,一些自制力薄弱的学生党员往往也会出于猎奇心理,去刻意寻找一些反动信息、色情暴力信息和所谓“客观”的“及时”信息。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是非分辨力和抵御外界不良信息的能力还较弱,造成一些学生党员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意识弱化。

(四)学生党员主体意识模糊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存在物。人只有通过和他人的联系,才能在社会的关系中确证自己的主体地位,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一个有作为的党员不仅要具有自主、自立、自强的优秀品格,而且要有高度自觉的社会责任感,要使个人的主体意识自觉地同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趋势相一致[3]。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党员在塑造自己的思维、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过程中,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要引导他们把个人需要、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目标。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对策

(一)健全以人为本的工作创新机制

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出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克服传统教育对人的工具性和政治性的片面要求,还原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突出人的精神性,鼓励把个人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结合,追求崇高和精神享受,在实现人的物质创造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人的精神价值。因此,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遵循的思路是:做健全的社会人→学为好人→学为能人→做高尚的人。在此基础上,引导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惟其如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

人的实践活动对主观意识具有反作用,所以要增强学生党员意识,不仅要通过主观上的教育,还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舞台,在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4]。让他们在为学校、社会、同学服务和奉献过程中增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感与责任,也让他们在行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党的事业的继承人。这有利于让学生党员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其主体意识。

(三)增强学生党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积极性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自我主体意识为目标。通过发挥“学生党支部(党小组)”的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习氛围,推进学生党员生活的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群体的效用[5]。

以班级和宿舍为重点,引入集体导向式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把班级和宿舍作为“模拟社会”,使每个学生党员成为该社会的“公民”,履行好“公民”的义务,享受“公民”的权利;通过发挥先进党员的表率和模范作用,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实施、自我控制、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等一系列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党员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陈晓.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6).

[3]李琴.提高大学生党员群体示范效应的思考[J].党史文苑,2009(12).

[4]李文成.大学生特殊群体行为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5]罗永根.学习与探索[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