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胜
张冬胜/福建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讲师,硕士(福建福州350007)。
自从当年毛泽东为民兵工作提出“三落实”要求之后,在我国国防后备力量方面就逐步开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其在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作用。但面对当前不断深入发展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新形势,就日益显示出这一机制所滞后于新形势要求的很多内容,这就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新机制,来与之相适应。本文所谓国防后备力量运行机制,就是指由新军事变革所推动和遵循科学的国防后备力量规律,对21世纪以信息化战争为基点的现代战争发展新趋势做总体的观照。这是在对现代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立足点充分体现的前提下,对今后建设发展方向的一种把握。所以,我们深入研究国防后备力量工作运行机制,对于我国国防后备力量的现实建设与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对于国防后备力量的运行机制建设,就应从当前国际战略的新格局与复杂变化的军事斗争形势出发,着眼于我国今后国防需求变化、武装力量未来建设以及后备力量建设等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等诸多方面来综合考量,并放在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大背景下充分认识国防后备力量的战略地位及其作用。由此才能够有正确的结论,从而对总体发展趋向有正确、科学的预测。
1.国防后备力量发展的重要性取决于国防战略形势与国家安全利益。国防后备力量战略地位重要,维系着国家的安全利益。这个时代国家面临的安全环境也时刻牵动着对国防后备力量的迫切需要。通常情况下,当遇到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就迫切需要从宏观上把握好国家或集团将面临的多样化形势,这其中包含着军事政治、军事战略形势、军事经济、军事科技以及和平与战争等形势如何,以便及时宏观进行把握,与之相应地对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军事学说和军事政策做适当调整,也从指导思想上,对国家的国防建设、武装力量建设和后备力量建设做相应地修正。对我国来说,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也是面临的国防安全环境的需要。对于我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有着多方面的挑战与压力。正当我们处于新世纪之初,直面我们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正面临的现实与潜在的威胁比较严峻的状况,就需要加紧军事斗争的各项有效准备。要有效地支撑战争和确保战争的持续力,就离不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这是最终确保战争胜利的一大后盾。因此,对于这一重要的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形势下不能削弱而必须对其进行强化。
2.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有机结合的发展之路是由国情军情所决定。有效融合精干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之路代表的是世界各国国防建设的总体趋势。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所面临的是不发达生产力与薄弱经济实力现实情况,再加上国防支出的有限性,建设庞大的国防正规军不太现实,这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也无法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军就面临着一个战略指导思想新的转型期,以“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指导思想取代了和平时期建设思想,从而走出了长期临战状态的被动应急建设局面,开始中国特色精兵建设步伐,在保证对国家建设服从与服务的同时,现代化建设也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而唯一可选择的战略对策就是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坚持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有机结合的发展之路,这就需要一手抓军队的精兵建设,一手抓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从而创造出一个少养兵、战时多出兵、确保打得赢的理想效果。所以,这就需要国家一方面做好常备军的大量裁减,另一方面,就应当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
3.要打赢高技术战争就需要国防后备力量加快建设。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来看,战争的主体是人,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非武器。由于战争的主体是人,高技术战争为后备力量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舞台,我们认识其价值与作用可从后备力量的构成来得到认识。构成后备力量的人员有着多样化的特点,那些曾经经历部队严格训练并驾驭过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退役军人是其中之一,而其中也不乏那些有着长期部队工作经验的专业对口的专业技术人员、军事高等教育人员以及从事军事高科技研究的专家学者群体,这些人员只要通过一定的军事训练之后,驾驭某些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技能就有可能很快地恢复或适应。在战争中,其所掌握的科学技术能够很快在其中应用,尽快创造出应对高技术武器装备新理论、新技术及新手段。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状态下,不可能有军与民、前方与后方的明显界限,任何一个后备力量战士,能拿着手提电脑马上就能成为“网络杀手”而令人生畏。由此就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现代军事技术发展的程度高低,只有人才是对战争胜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战争中国防后备理想都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保持多大规模的后备力量,通常必须从国家的安全利益和战略目标总体考虑来制定,依据是对国家战略需求和战略目标进行满足。而战略目标则决定着战略的需求走向。但是因为对后备力量规模的战略需求被多种因素所制约,一般是需要将整体的构思与合理规划建立在现役力量的规模之上。在对其发展趋势作通盘的考虑。重点抓好如下内容。
1.将国家整体安全利益需要作为出发点。发展多大规模的国家后备力量,需要立足于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情况,通盘考虑。对规模的发展不能单纯求大,也不能单纯求小,必须处于适度规模状态。在寻求适度的基础上,出色地履行好后备力量的任务和使命。做好两点才能达到适度的程度:一方面要突出合理。合理地考虑到与本国环境和国际地位能恰当地适应;另一方面要做到够用,应具备相应的威力,也就要把国家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作为防范的重点,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要统筹考虑好最低限度国家安全所需要的现役兵力和后备力量建设规模。只要把上述两方面做好了,就具备了有效应对各种局部战争、危机事件和天灾人祸的必要条件。
2.把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需要作为落脚点。如何确定国家武装力量的总体规模,这需要依据战略任务对现役常备力量来确定骨干武装力量,至于预备役力量主要用于战争时期,其中平时只使用其一小部分,危机应对也用其一部分。对现役兵力规模的确定,考虑平时需要仅仅为一方面,而危机时和战时的需要也要充分考量。要确定发展后备力量多大规模,就要根据危机时和战时的战略需求进行充分地考虑。在一般情况下,要确定具体的下限规模,就应先对战争初期的兵力基本需求有充分考虑,科学预测出预备役兵力的总员额。考虑我国的现役力量和后备力量的规模大小,确定的标准在于从战略准备的高度来认真做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武力统一台湾与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准备。
3.将国际、国内形势需要作为及时调整的依据。需要对后备力量的规模结构做常态化的经常调整,而其调整要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来密切跟进,就对国防后备力量的规模结构做经常性的调整,要紧跟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来相机而动。一方面,必须跟随世界战略形势的变化来做相应的调整。处于“冷战”时期,要对日常兵力规模的确定是以危机或准战争状态战略的要求作为依据,对后备力量必须保持比较大的规模,仅仅保持部分预备役部队处于戒备状态。在另一方面,科技也在有着飞速的发展和变化。现代高技术环境下的军事高科技,也促使军队现代化程度产生了飞跃的变化,伴随着武装力量的规模和结构产生许多新变化,数量已经并非人们所关注的武装力量中心,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武装力量的质量建设上,加大质量竞争已经成为大趋势。所以,对后备力量规模问题的处理也就如此。
因此,战略需求是决定国防后备力量的规模建设走向的前提。规模是由需求所决定,战略需求多大,后备力量建设的规模也必须与之相适应。
由于常备军的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就高,所以后备力量的素质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对未来的支援战争起很大的作用。
1.预备役部队的组建要以军种来对口。按照危机与战时的需要来把各军兵种兵力按照人才的类型来进行后备力量的人员来进行配置,各国基本都是这样来做的。针对各类部队情况存在的差异其人才需求也就不一样,但对高技术含量的部队来说,所必需的还是高素质人才。这主要分为两类:其一预备役编组分别从重要、主要和急用三种情况来编组人才,主要为专业技术型的人才。其二所需要的人才一般应是那些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才,并且有着一定的军事素养与技术。
2.依照专业类别对各类战斗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类储备。现代社会军队专业种类与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很快,这也在另一方面是对后备力量不断产生刺激作用,使其战斗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不断旺盛。因此,对于后备力量的战斗人员和专业人员必须强化人才储备,使补充部队的战斗人员与专业对口人员的定向与对口率等也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代表着未来后备力量发展的大走势。
1.健全国防后备力量基本法规和制度体系。加快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法律法规制定与修订进程是对立法机构的要求,要从法律上来进一步界定好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目的、建设方针与原则和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国家机构以及社会组织中,所有领导干部与一般公民的后备力量建设行为,必须严密规范其系统内部的分工与组织职责,努力使国防后备力量各个环节的建设都要建立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不仅如此,还要对那些长期所形成的党委议军会、国动委例会、军地联席会、第一书记述职等有效的制度做好完善工作,确保当前形势下参加国防后备力量的组织和个人职责的有效履行真正到位。
2.实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监督体系的多层次与全方位化。要在监督机制的体系中,不断建立和完善发现问题机制、纠正错误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为重点的后备力量监督体系化机制,要拓宽监督的渠道,合力构筑起立体式、全方位的国防后备力量监督新体系。
3.发挥利益调整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促进作用。要通过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一套利益驱动机制,使人们投身国防后备力量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调动。要以法规政策的形式来全面解决好预备役人员的政治待遇问题。重视以经济手段把预备役人员福利待遇解决,并调动起企业雇主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真正为预备役人员解决实事。
4.检验运行绩效的评估体系。长期以来,评估的主要手段是采取上级考核验收下级和听取下级汇报的方式,必须进行改变,进而建立的绩效评估体系不仅要科学还要符合国防后备力量的实际情况,并进行考核指标的科学量化细化。并有效解决好其内与外两个部分的评估结合问题。并且还要达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绩效评估的常态化与经常化,通过结合评估结果对评估对象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确保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1] 陈红海.新时期加强边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对策思考[J].国防,2011(8)
[2] 张少华.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三点思考”[J].国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