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霞
何明霞/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黑龙江大庆163712)。
教育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小。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本科高校将其自身定位从追求综合性、研究性、学术性的精英型人才培养改变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势必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即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元化需求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本科教育中设计和实践学生能力培养的相应环节,使其与课堂教育相互补充,真正促进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发展呢?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和社会责任。
温家宝2009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市第35中学调研时指出,目前中国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他强调我们的教育“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国家建设需要量最大的是各种“应用型”的专门人才,而这毫无疑问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首要目标。
那么,究竟什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潘懋元指出,“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等”。这一论述清晰的界定了应用型院校与学术型、研究型院校的区别:应用型院校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而研究型院校则更加注重知识系统的全面与宽厚。纵观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和发展,因此,深入分析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时、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适当增设与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应用性专业,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人才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社会责任之一。
商务英语是应用语言学与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等学科相交叉产生的新学科,它的任务是培养精通英语和商务的国际化复合型英语人才。也就是说,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务交际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和文科教育所能提供的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力复合在一起,共同造就在国际背景下能够从事商务活动的英语人才。那么,商务英语专业应该培养学生哪些专业技能呢?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了解国际商务活动规则,具备较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够从事国际商务交流与合作、外事、经贸、管理、新闻出版等领域各类工作岗位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按照该培养要求,结合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特点,我们认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既要包含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本专业技能,又要注重对学生在国际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商务交流以及从事相关外事外贸等工作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本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均依托于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职业技能训练中心。
该训练中心成立于2009年10月,旨在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各项专业技能提供全程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训练平台和载体。
按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国际商务技能进行分类,实践技能分项训练可进行如下设计。
表1 国际商务实践技能分项训练项目
在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中,按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日后从事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分别设置了国际商务沟通、国际贸易单证、商务英语函电、国际商务礼仪以及国际商务谈判5个子项目;在跨文化交际和人文素养模块设计了英语国家文化坊子项目。每个子项目自成体系,分别对应商务英语训练部下设的6个训练分部。各分部拟定技能训练大纲和训练计划,设置训练项目,训练内容严格遵循大纲要求。
训练方案设计包含训练周期、训练方式与途径、训练管理与考核三个部分,是商务英语实践技能训练体系的主要框架和基础。
1.训练周期。国际商务实践技能分项训练以学期为单位,每个训练分部每学期结束一门课程,并获得相应实践技能训练学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可以按照实际语言能力和需求倾向选择不同的训练分部,如国际商务礼仪、国际商务沟通和英语国家文化坊等,待大二、大三开始接触专业课时再选择其他专业性较强的训练部如国际贸易单证、商务英语函电、国际商务谈判等。通常,本科院校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都在7个学期内完成,第8学期多设计为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学期。因此,通常能够保证一般学生在7个学期的课堂教学时段内有计划、有层次的完成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大纲所要求的6个子项目的技能训练任务。
2.训练方式与途径。训练采取讲、练、赛相结合的方式。讲,以教师讲授为主,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和大纲要求完成相应训练内容的讲授;练,以训练部学生干部组织学生自主训练为主,训练干部以自我推荐、公开竞聘等方式从优秀学员中产生,主要职责为组织学生自主训练,同时将教师角色从课堂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指导者;赛,是指通过训练周期内阶段性比赛和以商务英语专项技能(如商务英语讲介、商务英语谈判、商务沟通情境大赛等)为主题的竞赛和展示等方式促进和检查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成果。根据实际情况,竞赛参赛范围可以扩大,例如,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邀请相同或相近层次的不同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组成队伍共同参赛。这种校际间的或者说地区性的商务英语综合技能比赛已经有很多次成功举办的先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英语商务讲介大赛将在2013年推广为全国性商务英语技能赛事,黑龙江省商务英语学会也在黑龙江省范围内举办过多次商务英语综合技能大赛,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训练途径采取多渠道、多视角、多方位相结合的方式,不完全局限于课堂讲授和校内训练。比如,各训练分部可在提前申请,训练中心备案的前提下自行采取国际商务关键岗位见习、邀请企事业单位驻国外商务代表讲座、邀请外籍教师进行文化讲座和参与训练成果检验等方式完成不同的训练任务和内容。
3.训练管理与考核。训练管理的规范化是训练常态化、制度化的必要保证。国际商务技能训练要做到在张弛有度的前提下宏观可控,就必须保证训练过程管理的规范和健全。为此,大庆师范学院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和管理制度,制定了学员管理与奖惩条例、学员出勤和考核办法、基础资料完善和归档制度等系列制度,并在整个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强化对各种制度的执行,从而保证训练制度化、正规化、常态化。
训练考核是指通过周期性检查的方式对学员训练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估。国际商务综合技能训练各个子项目的考核原则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有效的阶段性考核,不仅能够帮助学员意识到训练中取得的成绩与不足,还有利于对整个课外培训体系的评估提供决策性的评估数据与资料。同时,鉴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复合型和应用性特色,商务实践各个分项技能训练的考核也要遵从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原则,考核成绩不仅仅要包括书面考试评定成绩,还要包含体现形成性评价过程和技能展示等各个环节的各项成绩,并按一定比例合成为技能训练总成绩。
商务英语技能训练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课堂呈现、课堂辩论、任务设计与展示等多种方式了解不同国际商务场景下的语言和技能要求,并对各种商务交流及贸易案例等进行分析与实践。同时,训练不仅仅局限于校内课堂,而是本着实践为主的原则,在有经验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深入到政府外事与侨务办公室、市外贸局、万达喜来登酒店、沃尔沃中国有限公司大庆制造基地等各种国际商务相关部门进行商务见习与实践,较好地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要求的有效结合。目前,商务英语训练部毕业学生不仅在国内不同行业从事与国际商务相关的工作,如南方航空、沃尔沃中国大庆制造基地、香格里拉大酒店等,同时也在国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如阿联酋迪拜、乌干达坎帕拉等从事各种国际商务与贸易相关工作。
基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整个实践技能训练体系运行平稳且实施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师资匮乏和实践环境建设落后等两个方面。解决师资问题,我们可以参考借鉴常熟理工学院的做法:第一,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第二,聘用一支由行业或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第三,与业界共同承担“实战项目”,通过项目合作实践锻炼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商务实践环境的建设则可以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为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依托于其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建立的“上海高校国际商务实习中心”作为学生综合课外实践的平台,包含有商务英语应用能力自主训练实验室、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室、商务英语口译模拟实验室等。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之后通过实践平台对所学的国际商务沟通和礼仪、商务英语函电、贸易单证、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和项目进行实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和训练模式,真正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有效强化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项目分析和项目运作的能力,锻炼了团队合作技能,增强了专业培养效果。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1998
[2] 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3] 王立非.论商务外语学科及学术研究的再定位[J].中国外语,2012(3):4-10
[4] 王立非,李琳.商务外语的学科内涵与发展路径分析 [J].外语界,2011(6):22-26
[5] 尹静,刘凤梅,白桂荣.关于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6):150-15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