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霞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期刊社 江苏南京 211168)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规模快速扩张、产值飞速增长的同时,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的短缺对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须针对当前出版教育(特别是数字出版专业)存在的不足,一方面对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等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能力,从根本上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原动力。
我国编辑出版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当今数字出版环境下,其师资队伍逐渐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专业教师总量不足与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并存,编辑出版教育师资力量不够,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教学思想[1]等不能满足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要求,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具有出版专业背景的教师人数短缺,有的教师是从出版企业改行任教,缺少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针对学生的特点施教;还有一部分教师虽有师范教育专业背景,但不熟悉编辑出版业务理论,也没有足够的市场营销、知识产权管理等知识,甚至没有相关实践经验,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与出版实践脱节[2]、内容结合不紧密、教学内容陈旧等情况。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及在职培训等活动受多种原因影响,整体发展环境欠佳。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数字出版人才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办学特色的必然要求,是数字出版专业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数字出版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应从队伍结构、教师发展、激励等方面着手,既要重视优化队伍结构,又要注重个人素质与能力;既要重视教师终身发展,对其进行培训,也要重视教师的管理激励。总之,注重教师继续教育,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未来,是不断完善数字出版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结构的必由之路。当然,教师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根据当前数字出版专业教学及社会生产实践发展的要求,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地优化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与技能。
应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战略高度,从思想上重视教师发展。因此,必须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将教师培训列入硬性考核指标,作为长期工作来抓。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培训在人才选拔、职称认定、晋升、流动等指标中的比重。继续教育是教师应享的待遇,也是高校应尽的职责。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能动性,才能促使高校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重视教师的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并切实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这需要政府和高校共同努力。首先,以政府为主导,在行业企业、学校、院系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职称认定、晋升、流动机制,鼓励人才合理、自由流动。每年保证参加一定学时的培训活动,培训要颁发证书,甚至可以组织考核,合格后才颁发证书。其次,教师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走出去”,与行业、企业合作。数字出版活动的实践性极强,高校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紧把握产业发展的动态,与行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走合作培养人才的道路。学校应当积极与行业企业沟通,建立专业人才资源库,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骨干到学校兼职任教、办讲座、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参与教材编写等,同时为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牵线搭桥。
2)将继续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政府、高校应针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和教学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教师的困难、需求等,对教师培训活动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培训的目标、内容、评价考核、保障条件等[3]。当然,这些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等情况的变化而逐步改变、完善。政府、高校应从时间、空间、资金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特别要对“双师型”教师培训提供足够保障。
3)打破终身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议实行教师资格证注册登记制[4],教师每年必须达到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并将任期的教学业绩、参加继续教育情况等作为是否继续聘任教师的指标。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考核教师的方法。
之所以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多学科的广博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队伍的专业背景也必须多样化,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出版学、新闻传播学、汉语言文学等传统的学科或专业知识结构。其次,数字出版是新兴事物,发展尚不成熟,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生产活动,都会出现复杂的新现象、新问题,需要包括来自高校、企业、社会机构等单位的研究者共同进行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最后,在本校教师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积极与其他高校、行业企业合作,引进师资,扩充“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样既能解决燃眉之急,又能节约教育资源,还能加强产学研合作。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必须是在扩大总量基础上的调整,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人才加入数字出版专业教师队伍,然后,在保持总体人数稳定的基础上逐步丰富教师的学科背景结构,优化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比如增加数据库开发与利用、新媒体传播、网络营销、网络出版经营管理等知识背景的教师人数;面向海内外招聘教师,聘用精于专业的、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年轻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形成合理的、具有战斗力的教学与科研梯队;增加校外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优化专兼职教师结构,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等。国外大学普遍采用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模式,大型出版企业的专业人士可以到大学兼职任教,担任教授或其他学术职务。而在我国,企业精英进入大学任教缺少制度保障和成熟的渠道。因此,应当扩大教师队伍规模,吸引更多社会优秀人才自由流动,形成相对稳定的、动态的兼职教师队伍,及时传播数字出版实践领域的信息。这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出台优厚的政策条件、建立科学的合作机制,比如提高教师职业的收入竞争力、为教师和企业员工提供便利的科研条件和有力的资金支持等。
终身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形式。数字出版实践领域飞速发展、教书育人的职业属性等,客观上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也决定了教学、科研必须与出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新形势下,数字出版教师需要重点提高教学能力、出版业务经验;建议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遵循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自我提升与外在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出版类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活动一定要以教师为本[5],遵循成人教育规律[3]。首先,应重点提高教学技能,让教师切实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培训活动掌握案例教学、探究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不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就无从谈起提高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次,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出版业务素养和技能,让教师的教、研与数字出版产业的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开阔教师的视野,便于进行拓展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实践。在数字出版环境下,政府、高校等应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组织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的数字出版企业、数字出版基地等参观、实践学习、开展合作研究[6],这是实现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培训活动,引入数字出版发展前沿的经营管理、编辑策划、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和最新的数字、网络技术研究动态,以及国内外的数字出版案例等信息。最后,高校应提供充足的经费、时间等条件,引导、鼓励教师进行实践类的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和相应的教学改革实验,改变当前出版专业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局面。鼓励教师参加数字出版培训班或交流会议;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定期选派精通外语的教师到国外的企业、高校实践或学习,了解数字出版的理论研究和行业实践动态。
数字出版是新兴事物,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没有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可以借鉴,教师必然要付出数倍努力。在现阶段,更好地激发教师潜能、促进教师发展,必须在扩大总量、优化结构的同时,做好管理激励工作。一是教学与科研并重,制订宽松的考核及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之外,勇于承担数字出版科研项目,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扩大对外协作的范围,丰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形式。二是人才引进与教育培养并重,保持教师队伍合理的流动性。“重引进、轻培养”的做法,必然会造成人才流失,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宽松的科研环境、良好的发展氛围是留住人才的必备条件。三是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并重。建议设立多种形式的教学奖、科研奖,鼓励教师将教学与科研并重;设置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教学荣誉奖,鼓励教师创新,打造品牌教材。
[1] 李利平.高校出版类本科人才培养调研分析及改革建议[J].科技与出版,2011(5):83.
[2] 祝兴平.我国数字出版跨越式发展的瓶颈与短板[J].中国出版,2011(4):8.
[3] 王福华.基于成人学习特性建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J].继续教育,2012(6):48-49.
[4] 邱艳萍.美国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特征及其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66-168.
[5] 杨仁聪,潘岳祥.构建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继续教育新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6(15):107-109.
[6] 陈洁,陈佳.媒介融合视角下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出版,2011(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