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欣蓓
节水标语大量存在于我们身边,其目的在于宣传节水理念,刺激目标受众,使他们浪费水资源的思想观念及行为转变。但不难发现,现阶段的节水标语较呆板、生硬,大多采用“请勿”、“禁止”、“可耻”、“罚款”、“严禁”等词语,缺乏遣词造句上的创意,人情味和人文关怀意识有所欠缺,不能很好符合社会成员的接受心理,一些受众甚至产生逆反状态,导致传播效果不佳。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认为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独到的策略对节水标语进行“改造”,刺激受众感受,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可以说,决定节水标语这门说服艺术成功与否,在于情感的沟通。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需要融入节水标语丰富的情感,站在受众的立场,以情感诉求为基点,努力引起受众心理共鸣,这将有助于他们对宣传意旨的认同和接受,“节约用水”的宣传价值也会完美实现。
感性的节水标语主要采用以情取胜为切入点,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用温情、幽默、优美甚至威胁的语言来达到更好的说服效果,往往具有哲理味、人情味和幽默味。如在公共场合的水龙头附近贴着“不要让我无故流泪”的标语,诉求主体是水龙头,它通过水龙头“深情款款的诉说”,把白白流淌着的水形象说比喻成在无故流泪,能触发受众的同情心,从而达到让受众反思并规范浪费水资源的行为目的。又如:“现在,人类渴了有水喝;将来,地球渴了会怎样? ”“为何血浓于水?因有爱在其中。”“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水资源。”这些都是感性节水标语的典型,不仅富有人情味和亲切感,也能让受众引发思考空间,最终对宣传主旨达到认同。
由于节水标语的传播过程实际就是传受双方的对话过程,因而创作和编辑时可以考虑运用人称为桥梁,引发受众思考继而产生互动和共鸣。如:“干旱的土地, 我们用心灵来滋润。”“让我们去节约每一滴水,不要让我们的水龙头再不停地哭泣了。”“流水是大自然不息的血液,破坏水源等于污染自己的鲜血!”……这些节水标语中就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第一人称“自己”、“我们”、“我”等,在这自我的存在情景中认同标语的宣传主旨,起到教化作用。而使用第二人称“你”“您”“你们”则最贴近受众,营造了与受众对话的氛围,传情达意,起到呼告主题、感染受众的作用。例如:“人体的70%是水,你污染的水早晚也会污染你,把纯净的水留给下一代吧”;“请您别忘干旱的同胞”;等等。此外,第三人称在节水标语中的运用也不可忽视:如当“他们”或“他”这样的第三人称出现时,此类标语叙述口吻比较客观公正,它以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表述,激发受众思考标语中所指的对象。如“浪费一滴水,就是夺取了一个旱民的生命”等,虽未有“你”“我”这样的第一、第二人称说的直接,但往往可以把受众引向“地球”、“旱民”等这些与节水主题有关的思考对象,发人深思,达到劝说性的目的。
节水标语主要是从语言上引起受众的注意,激发受众的情感,因此在创作编辑的过程中应善于在押韵、修辞方面下工夫。押韵策略主要指对节水标语编辑时,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节整齐匀称、音调和谐优美。押韵的字有规律地在句末重复出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可形成和谐的美感。如 “保护水资源,生命真永远”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双关、引用等修辞手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感性节水标语的说服效果。比喻既可以对诉求对象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之生动具体,给受众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又能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节水主题加以类比,便于人们接受。例如:“水是一切生命的起源点”、“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水资源。”拟人,对于节水标语来说,一般是把水当作人,使水增加人的感情 、观点,给受众形成思想的跳跃性,展开想象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例如:“让我们去节约每一滴水,不要让我们的水龙头再不停地哭泣了。”对偶,形式上看起来字数相等、结构一致,读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有韵律,听起来和谐悦耳,给人以美感,也便于记忆。例如:“一滴清水,一片绿地,一个地球。”反问,常常更有说服力,从而导出标语所要表达的中心。例如:“现在,人类渴了有水喝;将来,地球渴了会怎样?”
本文结合大量的节水标语,实证在创作和编辑节水标语时一些实用的策略,以期节水标语的创作更加出彩,传播效果更为显著。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邵培仁.传播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