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戚 功 李春勤
作者:戚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研究生部主任、教授李春勤,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硕士研究生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将“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重庆市四次党代会也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的目标;为此,以重庆市“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重点结合渝中区(完全城市化地区)、九龙坡区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预测研究为依据,提出打造重庆市“现代家政服务产业,着力培育家政服务现代社会组织体系”的政策建议。
——重庆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未来十年,随着重庆市城镇化进程加快,主城城市化率高的如渝中区和九龙坡区的家庭户数将呈现先增(2012年~2020年)后减趋势(2020年后),如比较“五普”与“六普”数据,主城区原住民家庭中的老年人户数呈较快增长趋势;典型的渝中区老年人户数在2010年已达到6.45万户,占全区常住人口家庭总户数的27.93%;其中,单身老人户1.17万户,有两个老年人的户数为2.2万户。虽然未来10年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增有效劳动力人口及家庭,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缓解这一趋势,但是,主城区原住民家庭人口的减少和家庭结构小型化的趋势,以及新增高素质家庭小型化的趋势都将加深。
——比较“五普”与“六普”数据,主城区原住民家庭户均人口减少和家庭结构小型化的趋势,一方面明显快于城镇化进程中因人口转移而新增的家庭,另一方面,目前重庆市城镇化率越高的地区如渝中区、九龙坡区等,家庭户均人口减少和呈小型化的趋势越显著;而且在计生政策背景下,这一趋势难以改变;同时,这一趋势还揭示出:城镇化中主城区家庭户数的先增后减的基本趋势,以及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趋势,都将要求政府在2012~2020年阶段的城镇化中,保持对城镇基础公用设施、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供给等方面的较高投入,并注重投入方式的转变和区域之间的资源重组。
——基于以上两大趋势和重庆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在西部排第一的现状,高度重视重庆市家庭发展政策的完善,把目前低水平、零散化、非标准化和易碎性、无保障的传统家政服务,提升、打造为“现代家政服务产业”,并着力培育家政服务现代社会组织体系,既是重庆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大势所趋,也是重庆市通过着力发展现代家政服务产业,扩大社会就业,降解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矛盾的应然选择。
——随着重庆市主城区原住民家庭户均人口的减少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城镇计划生育失独家庭养老的特殊需求逐年增加,以及重庆市打造内陆高地中高端人才新建小户型家庭增多和全社会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家政服务的社会化需求必将迅速提高;这既为重庆市把传统家政服务打造成现代家政服务产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而且现代家政服务广阔的市场分类空间,又为组织标准化、专业化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创造了条件;正如,“月嫂”现象的出现,就是现代家政服务标准化、专业化和可持续的初现端倪。
——主城区原住民家庭与城镇化人口转移的新增家庭,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两大类家庭依赖政府公共服务投入的类型、方式和重点不同,为此需要分类考虑以家庭为单元的公共资源配给方式和类型问题。这其中,最突出的是计划生育失独家庭面临的挑战,以及城镇中的独居老人户等(家庭的基本养老功能和成员的互助功能更低)。面对这种趋势和状况,不仅仅依靠重庆市街道、社区为单元,来统筹协调社保、养老、就业、住房、医疗,还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家政服务产业来支撑。
2012年重庆劳动力人口达到峰值,2016~2020年进入稳定期,2020年后劳动力人口会迅速下降。鉴于重庆市城镇化进程中家庭户数和家庭户均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趋势已在西部排第一的现状,完善重庆市的家庭发展政策,打造重庆市现代家政服务产业,积极培育其现代社会组织体系,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提出八项政策建议:
——建议将重庆市家庭发展政策统筹纳入全市公共政策体系,系统研究重庆市在2012~2020年阶段的家庭发展政策与相关民生政策的衔接机制;把“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纳入地方政府民生建设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建议政府把重庆市目前仍处在零散、小型化、非标准化和缺保障、易碎化发展阶段的家政服务,提升为“现代家政服务产业”来发展,以政府规划来改善家政从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家政从业者“就业质量”(组织化、稳定性、标准化、保障性等);通过积极“培育家政服务现代社会组织体系”,形成以现代家政服务产业带动促进就业的发展新格局。
——建议市级有关部门深入研究重庆市现代家政服务产业的分类体系、市场需求、行业规范、从业标准、创业政策等等,建立引导、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的政策指导。
——建议分类拟定“圈翼”城镇家庭发展政策规划,并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开展以区县为单元,以社会信用体系为平台,引导建立服务于现代家政服务产业的“家政行业协会组织”的试点工作(主城区可先试点);探索信用管理、行业协会管理、自治管理“三结合”的现代社会组织体系。
——建议依托以街道为中心的社区网格化服务体系,开展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养老资助的地区试验;探索并建立家政服务现代社会组织体系辅助镇街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衔接机制。
——建议探索创建“社区家政服务经济”(公司),允许有条件的主城区的大社区,发展市场化、标准化、组织化的现代家政服务经济(可根据市场调查进行分类),增强社区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自治能力和水平;促进社区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
——建议在房地产开发、城镇社区建设方面,明确提出现代家政服务产业融入、家政服务现代社会组织体系引入的规划要求;同时,对履规的房地产开发商、社会组织等,可给予一定的优惠鼓励政策。
——由政府规划、引导,打造“现代家政服务产业和培育其现代社会组织体系”,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但必须同时加强对全社会的宣传教育,转变历史遗留的旧思想、旧观念(帮人的、佣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