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科教文化主题特色 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重庆市沙坪坝区传统商圈的定型与蝶变

2013-08-15 00:53:20曾斌
重庆行政 2013年2期
关键词:沙坪坝区北站小龙

□曾斌

作者:重庆市沙坪坝区小龙坎街道办事处主任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扩大内需提振经济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所谓服务业是指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即国际通行的产业划分标准的第三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现代服务业是引领沙坪坝区未来发展的主引擎

沙坪坝区作为传统的科教文化名区、新兴的物流枢纽城区和高技术产品生产基地,从服务对象上分类看,三类服务业都有涉及,且起点较高。随着重庆主城步入二环时代和沙坪坝区全域城市化的推进,沙坪坝区的第一产业,必然会嫁接三产发展城郊型观光农业;第二产业目前虽规模宏大、效果初现,但多为市级调控项目,非沙坪坝区可塑空间;唯有三产历史基础较好,有条件有能力多头并进、大有作为,成为引领沙坪坝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

二、商圈经济是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核动力

商圈是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的重要市场集群,必然呈现出四大特性:

一是集群性。商圈的优势在于集中、集群的发展,高效使用大量资金、人才和要素,实现效率和效益。从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看呈现出:一“新”,即新服务领域和新服务模式。二“高”,即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三“集群”,即现代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集群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行业集群和空间上的集群。由此可见,商圈天然优势顺应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能够轻易实现空间上的集群,若合理布局产业,行业上的集群也容易实现。

二是开放性。商圈内部都包含各类门店、各种业态、各类市场主体、各具特色的建筑,是一个综合集群。每个商圈间的内涵、内容、定位、特色和成就各有不同,但纵观成熟的商圈,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必然具备开放性。如空间地域上的开放,实现利于消费者行动上的互联互通;产业链和服务方面的开放,吃住游购娱间的有序互通,停车功能与市场间的匹配和协调,吸引各类目的消费者长时间、有价值地置身于商圈;项目功能定位和业态转换的载体对资本和投资者的开放,造就资本、资金、市场和投资主体间的有效流转和互动;不同文化属性的产业投资间的开放,实现各类消费者各取所需、相互包容的共处商圈的局面等。

三是人群依赖性。商圈依托城市而发展,离不开城市人的认可和参与。从某种意义上说,商圈的规模和地位,取决于服务城市的大小和人口的规模。一般来说,商圈都是城市的中心区域,是周边各类人口所依赖的综合性消费目的地,具备服务人群的消费依赖性。

四是竞争残酷性。在城市化进程中,谁能在新一轮商圈竞争中脱颖而出,谁就能够成就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能够抢占现代服务业经济的制高点。2012年重庆市启动西永、礼嘉、茶园、龙盛、陶家等五个商圈建设,同时加快大渡口九宫庙、北碚、两路空港、巴南李家沱、江北嘴等五个商圈的功能完善和提档升级。这些商圈都在高起点、高品质的建设中,商圈竞争必然更加激烈。

三、沙坪坝区传统商圈的现代服务业再造之路

(一)实行“大”商圈战略,以规模取胜

1.未来商圈及其广场规模大。火车北站换乘枢纽改造工程是东西向横亘在三峡广场商圈以南,东接小龙坎广场、西抵杨公桥,将铁路覆盖于地下,形成集公交换乘、轻轨车站、成渝客运铁路、停车系统和商贸人行口岸为一体的火车北站换乘枢纽城市综合体,其核心主体建筑在现火车北站处。以综合体之核心为中心、以东西走向包含现有铁路轨道的城市综合体为直径的圆形区域,包括现有的三峡广场商圈、沙坪公园、重师、八中等地区,占地面积数倍于现有商圈。

2.建筑体量大、业态容量大。火车北站综合换乘枢纽项目高品质、高规格的建设,建筑体量巨大,项目用地约21.82公顷、主体建筑达19.67万平方米,全部规划为商业功能和满足枢纽功能,未来商圈的硬件条件将实现飞跃。加之沙坪坝三角碑城市副中心历史知名、商业发达、楼宇林立,各种业态进驻意愿强烈,市场各方都有壮大商圈的需求。

3.辐射区域大、服务人口多。沙坪坝区东部常住人口密集、院校林立、流动人口集中,火车北站综合枢纽辐射广。未来大商圈的中心就是多种交通工具的换乘枢纽和始发站,人流依赖更为强烈,在服务群体和辐射范围上前景更加美好,在现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的积聚效果方面将更为突出。

(二)实行“科教文化”商圈战略,以特色取胜

1.突出主题,科学定型。越是大的商圈,越需要有明确而突出的主题定位,科学定型商圈特色和产业方向是确保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沙坪坝区作为文教大区,其商圈定位必须发挥区域传统优势,突出区域科教文化特色主题,打造符合传统文化区的科教文化商圈。为此,必须提出“打造科教文化特色商圈”的定位。这是应对未来商圈竞争的现实需要,是彰显商圈品质和优势的科学定位。一是沙坪坝区商圈发展离不开长期积淀的科教文化大区的文化特质。二是突出文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三是文化区的人才结构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内在要求,能够为商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人才支撑。四是通过明确的商圈主题定位,利于科教文化类产业主体的聚集,将沙区特色真实固化于商圈项目和产业中,形成商圈的特色主题和产业服务优势。

2.打造特色载体。一是打造“科教文化产业走廊”。建议将火车北站枢纽的主轴至小龙坎广场这段东西走向的人行、商贸通道命名为科教文化走廊,布局教育、文化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的产品和市场。二是布局“养老休闲文化区域”。首先在平顶山修建健身步道,吸引养老健身人群,营造尊老敬老养老的文化氛围;同时在沿嘉陵路山上修建明清风格一条街,其间布局养老休闲文化市场。三是延长商圈中轴,将“养老休闲文化区域”纳入商圈范围,扩大规模、丰富文化内涵。届时,商圈文化产业中轴在其最东端的小龙坎广场处,再向东延伸至化龙桥方向,至此,前述的以小龙坎为中心东西走向文化产业中轴、以及东止于小龙坎广场为圆圈型大商圈,借此东拓形成更为巨大的“吉他型商圈”,以文化中轴地段更为丰富的浓厚文化氛围、鲜明的文化主题、集中的项目摆布,体现出文化区商圈的文化特色。

(三)打造现代服务业之巢,以品质和服务取胜

1.合理布局,科学分区。大商圈内部必然需要科学分区,避免内部同质化竞争。建议将未来巨大的吉他型商圈,再细分为“一特色中轴和四功能分区”。

“特色中轴”是前述实行“科教文化”商圈战略的项目载体,即指东西走向上的小龙坎向西至杨公桥的火车北站枢纽城市综合体及小龙坎向东往化龙桥方向的平顶山脉地带,此为吉他型商圈的中轴地带。

“四个分区”分别是传统的三峡广场商圈的购物地区、沙坪公园休闲地区、石碾盘水泵厂高端写字楼地区、一、三、八中学和重师、重大的文化教育地区。

2.分类处置,针对性服务。每个区域各有侧重,分类打造,才是科学的规划和有序布局。

中轴地带突出科教文化产业及其项目,重点摆布二大特色商业街。一是以小龙坎西段至火车北站枢纽综合体中的人行平层商业街,打造科教文化产业走廊;二是在小龙坎广场以东的平顶山脉上轴部分,构建明清风情一条街,布局养老文化项目和产业,发展养老健身文化及市场。

三峡广场商圈的购物地区与火车北站城市综合体的购物功能相结合,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服务为重点,实现商贸现代服务业大卖场的提档升级,打造购物商圈。

沙坪公园休闲地区与火车北站城市综合体的广场功能相融合,重点发展以休闲消费、公园游乐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打造生态商圈。

石碾盘水泵厂高端写字楼地区,充分发挥地铁对白领人群的价值,与火车北站枢纽综合体中高端写字楼相结合,与“小龙坎地区的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功能”结合,重点围绕企业创业需求,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相关创业,打造商圈楼宇经济。

一、三、八中学和重师、重大校区的文化教育地区,应围绕教育培训做好科教文化产业延伸,重点打造公益性现代服务业,构建全国知名的教育特色商圈。

3.推进现代服务业的转型与定型。“筑巢引凤”是商圈抢占第三产业制高点的务实举措,唯有用环境筑巢,靠服务引凤,才能发挥商圈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当前商圈拓展改造箭在弦上,老商圈自发而无序的产业布局已经不尽合理,必须进行商圈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转型和科教文化的主题定型,才能实现商圈产业生态的蝶变。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和商圈再造,实现科教文化特色商圈的定型,笔者有几点建议:

一是谋划更为科学的政府管理模式,确保“大商圈”的发展,立足长远有序地建设和管理商圈。

二是制定产业规划、设置最低门槛,细化各分区的品质标准,描述现代服务业之巢的初期引入标准及服务内容事项,开始引导性开展招商引资和限制不符合发展方向的项目,确保商圈发展有方向。

三是建设之前,提前谋划火车北站枢纽综合体与周边各区域之间的有效衔接,确保空间、功能、便民、产业布局上的合理有效、开放包容。

四是探索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的科教文化类产业服务方式,靠环境服务等软实力强化 “大商圈”服务,打造各类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环境,提升商圈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吸引力。

五是培育市场竞争机制,优化商圈现有产业项目,促进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实现市场对商圈产业的大浪淘沙。

如果按照“高品位打造、精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优质化服务”要求建设,2015年,沙坪坝商圈将引来货真价实的“业界凤凰”,实现现代服务业在沙坪坝区商圈蝶变。

猜你喜欢
沙坪坝区北站小龙
El regreso del dragón
“钓”口罩
提高石门县北站运输能力措施探讨
在抗疫中发展的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
小小小小龙
摄影
创甲路上奋力前行的沙坪坝区中医院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沙坪坝区为例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35
刘小龙
中国篆刻(2016年5期)2016-09-26 07:40:04
一个人的成都北站(长诗)
剑南文学(2016年1期)2016-02-28 01: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