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章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2013-08-15 00:45:02刘建新陈国容
关键词:章程办学学术

刘建新, 陈国容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大学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建国60余年来,我国大学章程建设及大学治理的变化,反映了政府和大学在规范大学运行方面的艰辛探索。2012年1月1日由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对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高校大学章程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作以下探讨。

一、大学章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强章程建设”,强调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落实章程建设,着重指出“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探索发挥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学术委员会积极作用的机制”。目前,我国大学章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具备基本的法定内容,但形式上有千校一面的状况;二是将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放在突出位置,但党委和校长分工不够明确,校内其他法定机构或民主决策机制规范不足;三是对内部管理体制表述不充分;四是对学校与举办者、师生员工的权利义务虽有所涉及,但内容比较原则和宽泛,学校自主办学与管理的权限责任少有体现;五是对章程制定、颁布和修改程序虽有规定,但尚不统一,各校章程起草、审议和通过的程序存在很大的区别;六是各校对章程建设及配套改革如何积极推进,缺乏特色和操作程序,导致章程实施不够顺畅。

二、大学章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法治的原则。章程建设应遵循法制统一的原则,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依法自主管理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规范中,确保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上位法及文件保持一致,同时,学校以章程为依据,清理和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及规范性文件。

二是坚持民主的原则。章程应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突出对师生权益、地位的确认与保护。按照有利于推进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有利于调动基层组织积极性的原则,明确学术组织、学生团体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其“咨询、审议、决策、研究、指导、评估、服务”等作用,并保障师生在教学、科研和学习方面依法享有的学术自由、探索自由,维护学术活动的独立性。

三是坚持改革的原则。围绕提高质量的核心任务,在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过程中,高校应以章程建设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和系统集成的载体,认真总结提炼近年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办学定位和建设思路,解决制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办学活力的体制性因素,推动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自主的原则。由于区域位置、办学历程和文化积淀传承等多方面原因,高校形成了不同的办学特色和自身的传统优势,也面临着不尽相同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要求。章程修订应着力完善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实际。

三、大学精神和大学使命是大学章程建设的灵魂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凝练而成,并得到大学人广泛认同和自觉奉行的根本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反映了学校特有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和文化传统,是学校最本质的特征,涵盖了大学的自主性、批判性和开拓性。在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进程中,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教育体系和让中国的大学成为世界先进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领导和管理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在国际交往和办学实践中不断吸纳国外大学之精髓,结合国情、校情,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个性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其中包括:鼓励学术创新,维护学术尊严和学术研究的自由,同时讲求学术的规范、学术责任和科学道德;依照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社会责任,独立自主办学;坚持学术主导、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等。进入21世纪,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飞跃,时代发展给现代大学提出了许多新的历史使命,例如:培养世界公民,共享人类科技文明的国际化品质;融合科技、人文,关注人类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谐的学术追求;尊重人的价值,满足终身教育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品质等。

大学章程的制定完善应集中反映高校的办学宗旨、发展目标、建设思路和发展定位等体现大学根本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除此之外,大学章程还应总结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突出办学特色,反映大学文化中特有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等。

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大学章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才培养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质量是高校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仅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需要世界眼光、中国体验和卓越管理,更需要有一个好的大学章程。当前,部分高校在大学章程建设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现象,教育思想观念畏缩不前,创新意识不强,亟待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因此,重拾教育的本义显得十分重要。孔子认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马克思认为“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东西方对教育的理解有差异,但“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却是共同的,因为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的真谛所在。毋庸置疑,高校制定完善大学章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满足国家发展需要、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因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理应成为大学章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完善大学章程,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关键。高校应遵循教育规律治学,适应社会需求办学,处理好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科学研究为基础、社会服务为方向、文化传承创新为引领的大学四大功能的关系。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在学与术、名与利之间,站在国家、民族、学生的角度,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攻坚克难,认识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应培育“问题到我为止”的责任意识和行为取向,推进管理创新。通过大学治理结构的完善,理顺校院两级管理的职能职责,进一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五、学术组织与制度建设的思考

当今世界,全球化是大学变革的重要推动力。纵观世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学术组织与制度建设是当前中国大学章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分析,自律性的学术体制是大学有效运行的基本规范。建立专业化的大学管理制度能有效防止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渗透和干扰,兼职化容易导致行政权力膨胀,学术自主性难以得到尊重。行政管理组织应该成为大学学术管理组织决策的执行机构,为决策的执行提供技术辅助与物质支撑。目前,大学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兼职化趋向,这种状况造成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权力侵犯学术权力、学校委员会的职能名存实亡、教授会组织成为摆设等问题。而实行专业化的大学管理,乃至实现行政与学术脱钩,需要有一个大学精神和大学使命为导向以及较好的管理文化作基础,否则改革可能会出现特权化的倾向。

从实践层面的角度分析,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较为迫切的,一是加强学术组织建设,二是调整行政权力构架,使两者在决策与执行间找到平衡点。学校基层学术组织是高校学术组织纵向结构中承担教学、科研、咨询服务等职能的最低层次的正式组织。制约学校基层学术组织发展的最大弊端是没有人员聘用、管理、考核、收入分配的自主权,没有经费管理、使用的自主权。近年来,部分地方高校在“学院制”基础上进行了“学部制”改革探索,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立起松散型的政府—高校—企业间的“大学联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因原有的教学、科研、资产、财务管理体制格局没有打破,新的制度尚待健全,形成了改革雷声大、雨点小、成本高、效果不明显的尴尬境地。

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及其设置调整是大学章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特征是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适应性,也就是说大学能够主动应答社会经济发展中提出的问题,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内涵包括开放性、独立性、参与性和自律性等。在完善大学章程过程中,各类各层次高校必须理清学科与专业、科研与教学、科研与服务的内在逻辑关系。其中,学科专业设置与结构布局调整问题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更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研究学科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改革路径,是高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首先思考的重大问题。笔者建议从制度顶层设计、内涵建设等战略层面深化改革,强化特色,统筹发展学科专业建设。一是抓体制,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促进学科专业建设科学发展,二是抓内涵,以提升学科专业竞争力强化优势与特色,三是抓队伍,以高水平团队建设加快学科专业建设创新发展,四是抓管理,以横贯性管理保障学科专业建设协调发展,五是抓文化,以大学文化建设引领学科专业建设健康发展。

当前,高校在制定完善大学章程的同时,既要加强学术组织构架及内部治理体系的理论研究,更应致力于学校各级学术组织的功能定位及其制度、机构、人员保障的实践探索。比如,校董事会、校发展理事会根据形势发展,研究、决策学校发展的宏观战略定位;校学术委员会研究、决策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规划及目标;校教授委员会研究、决策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路径等重大问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决策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决策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重大问题;校教学(管理)督导组、评估办等加强学科专业评估,监控教育教学运行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高校各类学术组织的机构组建、人员组成可以专职化、多元化,既可吸纳来自教学和教学管理一线的教师,也应有来自行业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学会等机构的专家。在经费预算方面,高校应保障必要的日常运行管理经费。总之,通过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在制定完善大学章程过程中,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的学术组织和制度框架。

国内外高校的大学章程折射出各校传统与习惯的差异、所依据的本国历史文化与法规制度的差异、不同国家大学治理与管理的差异,以及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适性的治理理念及管理规则。起草修订好一部大学章程,需要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和认真的经验总结。我们应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广汲民意,吸收教师、学生和外部人士参与大学治理,力求做到大学章程与实施细则融为一体,相互配套,有章可循,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具有法律保障的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和民主机制。

[1]张国有.大学章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李铁君.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3.

[3]都昌满,李茂国.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角色定位的分析、思考与建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48-53.

[4]李培凤.地方综合大学学科结构调整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55-58.

[5]周光礼,张芳芳.全球化时代的大学同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70-79.

[6]本报特约评论员.重拾教育的本义——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N].重庆交大报,2012-05-31.

猜你喜欢
章程办学学术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Direct calculation method of roll damping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CFD approach*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浅谈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依据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