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中医药院校文化特色的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研究

2013-08-15 00:51刘东梅雷虹艳唐雪梅
关键词:理论课载体中医药

刘东梅 雷虹艳 唐雪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一、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是指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承载并传递教学信息,能为教师所操作并与学生发生联系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或活动方式。由于理论界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研究的视角不同,对思政课教学载体也有不同的划分方式和标准。我们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应划分为课堂教学载体和课外教学载体两个基本形态。课堂教学载体主要包括:教室及教学设备、教材、教案、课堂教学活动等;课外教学载体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场所和活动、社会实践场所和活动。

高校思政课教师正是借助课堂教学载体和课外教学载体向广大青年学生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认识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的重要性,分析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讨加强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是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载体建设的研究着手,可带动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引导大学生内在的自我教育需求,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目前我校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的建设中,“以人为本”就是指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载体的设计理念上要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大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并且要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大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依据他们的志趣、才能、资质和特长,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丰富多彩的思政课教学载体[1]。而目前我校的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往往只考虑到了思政课的教学要求,未能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这使得我们的教学载体建设脱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很好的成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桥梁和纽带。

2.忽视课外教学载体的建设

目前我校对加强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如认为思政课教学只是课堂上的理论灌输,没有必要对思政课教学的设备、设施、场所、基地建设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也存在重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轻课外教学活动方式,重传统的教学活动方式、轻创新教学活动方式等倾向。教师忽略或不能适应教学载体建设的需要,缺乏有效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缺乏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操作和控制能力。而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认识的不到位,机制的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思政课教学水平提升、教学实效性增强的瓶颈。

3.缺少中医药院校文化特色

中医药院校有自身独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就必须结合中医药院校的特色创新思政课教学载体,在教学载体的建设上彰显中医药院校的风骨、风格。但目前我校思政课教学载体的创新上还乏善可陈。调查显示我校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虽然置身于高等中医药院校,但对中医学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内涵(包括思想政治文化内涵)缺乏充分的认识,未能深刻意识到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的建设能够发挥的拓展作用。

三、我校思政课教学载体建设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对策

1.课堂教学载体建设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对策

(1)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承载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首先组织编写思政课教材的相关权威部门,在加强思政课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时,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同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既要做到宏观上的与时俱进,又要在宏观层面上注意到与邻近学科群之间的协调[2]。其次我们也可组织教师结合我校的文化特色编写教案、制作课件、选编教学内容,同时在思政课教材中设置社会实践指导环节,优化教材的理论性与实践教,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网络课堂建设

网络课堂是当今一种新型且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载体,它是一种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工具,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新教学模式,是传统理论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3]。我校在网络课堂方面建设较早,我们应不断关注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发展,努力优化网络课堂载体的建设,使我们的学生通过网络课堂与社会交换信息,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形成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3)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方式

改革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我校思政课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除形势政策课外,4门课程都是校级精品课程。因此开展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我们建设精品课程的主要方向。我们强调以建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教学宗旨,课堂教学活动要突出学生参与,突出教师启发,突出师生情感的交融。教师应该紧紧围绕学生是主体这一核心教学理念,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业务知识,形成动态的管理指导,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自觉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较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动学习的组织形式。

2.课外教学载体建设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对策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等中医药大学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它与高校校园文化存在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中医药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基于中医中药这一特定的文化背景,由学校的师生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和提炼的,如果同学们喜爱的中医专业知识能够随时具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联系性,那么其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形成就有了真正的源头活水,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就容易真正达成。因此,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利用中医药院校的文化环境、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讲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例如在班级团日活动中开展传统文化今日谈、大医精诚、中医古籍选读等活动。在校园中摆放中药植物,悬挂中医药学大师的励志条幅,设置中医大师的塑像,从而激发同学们的斗志,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4]。

(2)创新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式

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它既要求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又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科本身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形成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性认识,直至上升为理性认识。

我校长期以来努力创新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式,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形成了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具体包括:第一,校内学习型实践(12学时)是根据课程性质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确定的一系列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而产生直接感知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过程相结合的动态性教学过程,如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报告、知识讲座等。本课程拟围绕“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问题”、“关于国际形势问题”、“关于市场经济问题”、“关于大学生成才与心理健康问题”、“企业家进校园”、“展览进校园”等专题,聘请市内外、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相关的前沿及热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第二,参观考察实践(12学时)。组织学生到成都中医药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考察。如去建川博物馆、仪陇朱德故居、成都市戒毒所、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等地方参观、考察,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和讲解,拓展教学途径,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这些参观考察涵盖了革命历史、改革开放史和中医药文化发展史等主要实践教学内容。第三,社会调查实践(12学时)。与校学生处和校团委联合,组织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给学生指导较为开放性的社会实践项目,学生自主组织多个实践小分队展开为期一周左右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实践活动完成后,评选优秀社会实践报告及先进个人。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学生在获得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同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群众意识、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把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

[1]唐文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设计的价值与要素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10(4):85-87.

[2]胡学琦,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衔接与整合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0,8(2):27-30.

[3]赵兰香,等.“网络课堂”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魅力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13(4):438-439.

[4]林庆.中医药校园文化与班主任工作点滴谈[J].中国教育与研究杂志,2010,22(8):82.

猜你喜欢
理论课载体中医药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