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敏
(江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212000)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他著有多本作品,其中《喧哗与骚动》是其意识流小说的巅峰之作,与《追忆逝水年华》、《尤利西斯》并称为三大意识流经典之作。[1]在这部作品中,福克纳使用多角度的叙述手法讲述了凯蒂母女和三兄弟的故事,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和病态心理,通过意识流的写法,将不同性格人物的特殊心理展现的淋漓极致。小说描述了康普生一家人的兴衰没落,将美国南方贵族的精神和传统集中进行了展现。故事中,一家之主昆丁对南方贵族的传统精神念念不忘,虽然他极力想要维护和传承这些精神,保留他旧贵族的骄傲,但是由于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潮流的变化,最终只能遗憾的选择了自杀来逃避现实。他的兄弟杰生恰好与他相反,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完全抛弃了南方贵族的传统精神与价值体系,但是也丧失了基本的人性,身上充满了资本主义投机者的自私自利、市侩和残忍,令人发指。另一兄弟班吉是一个思想天真纯洁的白痴,虽然无法自理、不能自主思考,但是却完美的保有着天真与善良。妹妹凯蒂作为南方贵族中典型的女性,曾经天真活泼、充满爱心,但是随着后来失足堕落,开始浪荡成性、未婚先孕,最后彻底摧毁了南方淑女的形象。一家人在手足相残的战场中,不断地破坏着南方贵族重视家庭和亲情的传统。福克纳通过自己笔下的人物将南方精神的解体很好地展现出来。他通过笔下善良、正直、乐观的劳动者迪尔西表达了自己对人性复活的人道主义理想的颂扬和坚持,将这种精神定义为南方未来崛起的希望。作为福克纳本人最为钟爱的小说作品,故事集中展现了福克纳纯熟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倾向,成为了现代文学中饱受赞扬的经典作品。[2]
代表了福克纳最高艺术成就的作品无疑是《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中,福克纳使用众多深刻的意识流手法来描述康普生一家的兴衰,通过巧妙的时间处理和精心的结构安排来达到自己寻求的最佳表现方式。比如小说故事中四个部分针对不同时间都分别作了特殊描述,这与传统小说时间上的描摹应用就完全不同,且跨越时空界限的表述让事件不断交织更迭,各种散碎的生活片段被串在一起前后穿插,主角们的意识、回忆、印象和思想活动构成了完整的画面。[3]因此,虽然小说内容只涵盖了四天时间,但是通过意识流手法的应用却清晰而深刻地展现了一个大家族兴衰成败的完整过程。下面我们针对故事叙述中跨越空间、时间、人物意识主体的意识流手法的应用略作分析。
福克纳在这个故事中所运用的异乎寻常的“对位式结构”主要是通过四个不同人物的不同角度来展现,比如前三部分,性格迥异的三兄弟的描述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他们各自的经历,并且完整地拼出了家庭的变迁,他们各自不同的意识特点也向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意识材料,最终三股意识的交汇构成了小说的基本情节。第四部分中女佣迪尔西的第三人称视角将这个家族的变幻兴衰补充完成。作者此时通过较为清晰的叙述笔法弥补了内心独白和意识流所带来的空白,让作品的层次感增强,同时在情节构成方面也更加明晰。四个部分、四个对位的世界,相互映衬又相互独立,完整构成了整个故事的结构与框架。康普生的女儿凯蒂的存在是故事行进的主线,围绕着这个女孩的存在,众多人物相继登场,她成为了联系整个对位世界的重要纽带。[4]在四个对位世界中,有三个是朦胧、晦涩且封闭的,他们家里的三个儿子纷乱复杂的心理独白和意识活动让其中三个世界变得黯淡隐晦,另一个展现其日常家庭生活和城镇社会生活的世界相对则显得更加奔放、客观且透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明暗对比,对展现故事矛盾、推动情节进展有着重要作用。
故事中不同人物和事件的穿插,让每个部分都显得相对独立且封闭。在每个微观世界中,不同的世界相互映衬、相互联结共同描绘了一幅美国南方贵族没落生活的景象。小说的最后一部分由作者本人叙述,其内容已从混乱无序的精神世界转向了外部的客观世界,其主要人物已不再是康普生家的三个儿子,而是他家的黑人女佣迪尔西。作者以迪尔西冷静和敏锐的目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向读者揭示了康普生家族几十年的变迁和杰弗逊镇的社会生活。这一部分的叙述文笔流畅、条理清晰,读者首次了解到班吉的眼睛是蓝色的、康普生太太常爱穿黑色的长裙,而杰生的举言行使他看上去像一个酒吧招待。这样,小说由混乱无序和支离破碎逐渐变得井然有序和完整协调。
在故事中,福克纳对于“自由联想”手法的应用堪称绝妙,在故事第一到第三部分,各个人物的内心意识展现使用了众多优秀的技巧。在小说开篇,福克纳就打破了传统叙述格式,并将其一直贯穿到故事结尾,独白、回忆、反省等意识流手法构建了整个故事的情节走向,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内心情感,尤其是班吉部分,在尊重这个人物特殊性的基础上,使用了外部线索,帮助展现了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可以说是很好地展现了多角度与多重形式叙述结合的特点。[5]虽然班吉是个不谙世事的白痴,但是他在照顾自己的男孩斯特勒告诉自己不要攀爬篱笆以免弄坏衣服时,以本能的形式联想到了小时候姐姐凯蒂带自己爬篱笆的场景,这种回忆的手法的穿插合情合理,让读者在追寻到线索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家庭内部的构成关系。
让人惊喜的是,福克纳的意识流手法并非是枯燥生硬的独白,而是带有明显的诗歌化倾向,在结构上,故事对位、分头叙事的形式排列,与传统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四个部分就好似诗歌的四个章节,每一个部分都有完整的结构与特定的主题,福克纳在写作过程中,还将诗歌最常用的节奏与韵律融合其中,来展现四个对位的世界,产生了好似诗歌四重奏一般的效果。这种手法的应用让主角意识在尽情展现的同时,被节奏和韵律有机的联合起来,通过人物意识的变化而具有了抑扬顿挫的特点。这种艺术手法在昆丁部分运用的尤为明显,在他心情沉重、悒悒不乐时,语言节奏平缓、沉重;在他心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时,节奏、韵律都变得快速、混乱无章。[6]福克纳在展现这些艺术特点时,巧妙地使用了不同的语言手段来丰富独白的表现力,展现人物形象,赋予故事特殊的节奏与韵律,洗练的文笔对场景的塑造显得生动而逼真,能够将画面背后耐人寻味的精神一一展现,同时在推动情节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福克纳很好地将意识流小说的创造性和艺术风格的可读性进行了巧妙把握,为作品再添魅力。
小说中,福克纳混合型笔法的应用将多种叙述形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活动。比如在开篇中小说这样描写道:“我们沿着小路走到了花园内的篱笆旁边,正好可以看到我们的身影。我的身影显得比勒斯特要高许多。在走到缺口处之后,我们钻了进去。”这毫无疑问,是对人物内心独白的描述。在另外一处,“勒斯特对我说:你又碰到钉子了,怎么每次你钻进去的时候都会碰到钉子呢?”这是含有直接引语的内心独白。“在凯蒂放开我之后,我们就一起钻了进去……因为莫利舅舅说了别让任何人看见,所以凯蒂说我们必须猫着腰走路。班吉,把你的手像这样放进口袋里,不然他会冻僵的,你不想让自己的手在圣诞节的时候被冻坏吧,那就赶紧放进去。”这是含有间接引语的内心独白。从以上这个例子中就可以看到不同笔法的应用,这些不同形式的叙述手法将班吉不同层次的感性活动进行了描摹,并通过熟练的转换使用,共同勾勒出了混合的心理画面。在转换笔法的过程中,福克纳的表现自然而随意,并未留下任何痕迹或者解释性语言,只是以不同字体来展示时空的变换以示区别。可以说,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混合型笔法的应用很好地将班吉这个白痴混乱的内心意识和思维展现了出来,让人物变得更加生动、直接,充满了真实感与直接感,将人物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1]史志康.美国文学背景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5]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李常磊.福克纳的时间哲学[J].国外文学,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