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孝永
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临床一旦确诊应立即实施手术治疗,但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由于腹腔污染严重,盲肠部水肿明显,且阑尾残端处理难度较大等,给手术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1]。现将我院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64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性右下腹疼痛、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发热、局限性腹膜炎症状等,经术前血白细胞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3.6±2.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7~35h,平均时间(13.6±1.8)h。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切口长度7~8cm,入腹后吸尽腹腔内脓液,分离周围粘连组织,显露阑尾。常规分离、切断、结扎阑尾系膜至阑尾根部时,常规切除阑尾,使用7号丝线“8”字结扎阑尾根部,常规行荷包结合包埋残端。对于盲肠壁炎症水肿明显者应在阑尾切除后清除坏疽失活组织,间断结合阑尾残端处盲肠壁,闭合阑尾残端,并放大网膜一小块,覆盖残端处,结扎固定。术后使用生理盐水与甲硝唑注射液混合溶液反复冲洗腹腔,彻底止血,关腹,逐层缝合腹膜层。盲肠壁水肿较轻,残端处理满意者,不放置引流管,对于坏宜穿孔距盲肠壁5mm以下,盲肠壁水肿明显者,则放置引流管,所有患者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以预防术后感染。
本组64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均取得成功,痊愈出院,手术平均时间为(46±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3±12)mL,平均住院时间为(8.2±1.3)d。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6%,无腹腔脓肿及粪瘘等其他并发症发生。
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一旦确诊应及时的采取手术治疗,以防止病情的进展,从而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完整切除病变的阑尾组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64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切口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研究主要采用选择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临床研究认为[2]:腹直肌切口优于麦氏切口,因为前者便于手术显露寻找阑尾,特殊情况下可上下延长,有利于引流管从右下腹戳孔引出, 避免麦氏切口安放引流管的困难。同时术中应彻底切除阑尾,根据阑尾坏疽穿孔的部位及盲肠壁炎症水肿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阑尾端,同时切除炎症较重的网膜组织和坏死物。
术后并发症是评价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本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因此应对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在手术切除阑尾后除反复使用生理盐水与甲硝唑注射液混合溶液冲洗腹腔外,还应冲洗切口,术后再辅以抗革兰阴性杆菌及抗厌氧菌的抗菌药物治疗[3]。刘琪[4]认为:术后切口每日给予红外线灯理疗,使用75%酒精或安尔碘湿敷等措施能够促进切口的愈合,有效预防切口感染。术中腹腔渗透出多,术中彻底清除腹腔脓液,并用甲硝唑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术后发生腹腔脓肿。根部坏疽伴严重盲肠壁炎症的急性阑尾炎是阑尾切除术后发生粪瘘的重要原因,本组无1例患者发生术后粪瘘,阑尾残端需缝合或根部完全坏疽无法辨别及处理阑尾残端,采用大网膜覆盖于残端处,大网膜对于防止阑尾残端瘘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5]。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治愈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 术中仔细操作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残端瘘等并发症。
[1]姜昌权.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42例的手术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2):301.
[2]李海,石福.老年人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诊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5):2084-2085.
[3]宋静,郭禹,王贵国.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治疗体会[J].临床军医杂志,2005,33(1):108-109.
[4]刘琪.152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158-1168.
[5]岳明.68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7):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