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电优
(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547100)
扩张型心肌病目前的病因不明确,临床主要症状是患者左右心室扩张和收缩能力减弱和心室重构。心脏内部的变化是:心肌细胞发生死亡,为了适应不规律的心脏运动心肌变得肥大,心肌细胞表面出现胶原的沉淀以及发生纤维化,检查发现是心室壁变薄,心室体积扩大,导致心室整体结构发生变化[1]。本次研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扩张型心肌病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一般资料: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WHO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左右心室扩张以及收缩能力出现损伤。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径大于55mm,左心室的射血分数小于40%,排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冠心病和心包疾病。患者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28例患者作为治疗组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常规治疗。患者中,有42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段在35~6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不存在差异性。
2.治疗方法:两组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都使用地高辛、利尿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组患者:每天使用25~100mg的美托洛尔,开始的剂量一天两次服用6.25mg,随后依据患者心率变化以及血压变化,隔2~4天增加剂量,每次增加6.25mg~12.5mg,逐渐增加至最大的用药量。
3.患者检查指标 患者心率变化、血压变化、心脏功能的分级,治疗结束后做超声的心动图,观察LVEF分数。
4.疗效的判断标准[2]显效标准:心脏功能改善2级程度,有效标准:心脏功能改善1级程度。无效以及恶化:心脏功能没有发生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加重。
5.统计学的处理数据用平均差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
治疗组患者的心率降低,心脏功能发生改善,提高了心脏的射血分数,临床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两个组具有统计学的差异。
通过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发现,心肌细胞不正常的生长以及基因突变会加重病情,而且要比血液流动障碍对病情造成的影响更大。扩张型心肌病是一个慢性心力衰竭的过程,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左心室在收缩和舒张结束时,心室的容积增加,病变心肌重量也发生增加,但由于心肌顺应性出现下降,造成心肌收缩能力下降,心脏代偿性起搏次数增加,心脏的射血功能变弱,从而加重了心力衰竭的情况。它的内在变化是交感神经发生长期的代偿兴奋,增加了血液中的儿茶酚胺物质,导致心肌细胞出现死亡[3]。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是抑制交感活性,抑制儿茶酚胺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释放;可以阻止左心室发生重构,减缓心力衰竭的过程;提高心肌中受体的数量,提高神经传导能力,对RAAS进行抑制,降低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等[4-5]。
本次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改善了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的心率,增强了心脏的射血功能。由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出现扩张,心室结构发生变化,造成心肌的坏死,降低了β受体数量,进一步加重了心脏的扩张,形成恶性循环。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了患者的心率,避免了心肌缺氧,心脏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扩张型心脏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可以进行推广。用药期间要注意的是,随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禁用于NYHA心功能分级为IV级的患者,开始服用要采取小剂量,同时配合服用地高辛,依据病情变化增减用量,患者要长期服用,不能中途停止用药,避免病情的复发。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s)
组别心率治疗前 治疗后LVEF(%)治疗前 治疗后心脏功能的改善程度(例,%)显效 有效 无效/恶化治疗组 130.4 ±6.2 72.5 ±7.8 30.4 ±3.2 38.1 ±2.2 14(50.0) 11(39.3) 3(10.7)对照组 101.9 ±7.3 83.6 ±6.3 30.8 ±4.1 34.9 ±3.2 10(35.7) 7(25.0) 11(39.3)
1 俞英,陈功,张琦.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15):128-129.
2 张书军.β-受体阻滞剂联合缬沙坦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17):231 -232.
3 姜玉霞.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27例临床观察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1):319 -320.
4 陈永东,施德毅,周鱼,等.扩张型心肌病停用β受体阻滞剂后的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05):103 -104.
5 陈志毅.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08):41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