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高
(贵州省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宫颈病变原名为宫颈糜烂,这一名称国外于上世纪80年代已取消,现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其内涵与外延均比宫颈糜烂所指范围宽。目前,宫颈癌、宫颈病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年轻化。究其原因,包括性伴侣过多,性生活过早及各种妇科炎症等。LEEP是近年来使用低电压高电流及细小的环形电刀切除宫颈病变的一项新技术。具有操作性强,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出血少,术后能较快恢复,生育功能得以保留,组织切除后可行病理检查等优点,现将相关分析作如下报告。
1.1 临床资料: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474例,并施行宫颈LEEP手术,年龄25.5-57,平均年龄39.5岁,通过薄层液基细胞学,阴道镜,宫颈活检3级检查,确诊CINI381例,CIN级93例。
1.2 手术方法:患者于经后3-7d,取膀胱截石位,对外阴阴道作常规消毒,铺设消毒治疗巾,于阴道内放置窥阴器暴露宫颈,在宫颈表明涂5%的醋酸,病变范围通过阴道镜确定,将电源接通,开关调制混切位,50W功率,选择适合的LEEP以宫颈大小及病变面积为准,在病变范围边缘外0.5cm处切入,通常选病变较重处切入,水平切割,垂直加压,至对面将电圈滑出。视不同手术指征,可将颈管深入1-2cm,使整个病变部位及移行带被切除[1]。手术结束后止血可用双极电凝或单极球形电极,可覆明胶海绵于创面,同时用0.3碘伏沙球填塞止血。
1.3 疗效判断:痊愈:术后半年随访无CIN病变存在;残留:术后一年内仍有CIN存在,复发:术后无CIN病变存在,1年后发现病变出现。
术后6个月随访CINI治愈率100%,CIN治愈98%,术后1年随访CIN100%,无病变残留和复发[2]。
3.1 心理护理:由于LEEP手术是近年才应用于临床治疗宫颈病变的新技术,新方法,患者对其疗效及手术的彻底性存在的疑虑是难以避免的,对术后生育及性生活等功能影响也存在忧心,焦虑,惧怕疼痛。针对上述患者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心里状态有完备的心理评估,将LEEP电外科手术的精致性,创伤小,疗效好等告知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增加对该手术的信任度,让患者建立自信心,充分信任该手术过程与结果,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理想疗效。
3.2 患者准备:术前通过三阶梯排查,排除宫颈癌变,如有急性宫颈炎应治疗后再行手术,体温在37.5℃以下。术前常规检查传染四项及血常规,发现异常即做相应处理。
3.3 器械准备:环形电切环,高频电波治疗仪、LEEP手术包、无影灯、无菌手套、双极电极、备好急救物品。
3.4 术中护理:电源于术前接通插好,确保连接良好及仪器功能正常[3]。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将消毒巾铺好,调整无影灯,确保手术视野暴露清晰。为保卫患者安全,注意贴电极板与患者大腿紧密接触。调节切割疑结功率。为避免手术视野受到影响而误伤周围组织;手术时要注意排烟,排烟可使医务人员废气吸入量得到减少和气味的减轻。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要关怀备至,态度和蔼可亲,热情周到,细致入微,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向医师报告。术后把标本标签贴好送至病房检查,护送患者回休息室。
3.5 术后护理:提醒患者注意休息及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有意外,请立即呼叫值班护士,术后次日换药,将填塞纱布取出,观察渗血情况,采用0.5%碘伏药球擦洗阴道;为预防创面出血,术后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少走动,多休息静养,减少下蹲动作,保持大便通畅;术后二月内应禁止性交、盆浴、游泳防止感染,按照医生嘱咐服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将术后三周以内会有少量阴道出血这一情况告知患者,使患者心中有数,不至于出现意外情况,如出血量明显超过月经量要立即到医院就诊,并通知患者术后定期复查。
宫颈癌的主要诱因是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癌前病变阶段很长,而且病因比较明确,预防并消灭宫颈癌是有希望的。LEEP手术的特点是即诊即治,且疗效显著,就一些低度病变而言,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如本组病例治愈率达100%,因其病变相对等级低,所以,就一些高度病变而言,它又起到大块活检的诊断作用。护士对LEEP刀新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熟识,熟记,了然于胸;LEEP手术的护理经验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补充、改进、完善、提高,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与观察应有针对性的作好记录,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使其发挥更好的优越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其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LEEP治疗宫颈病变疗效显著,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细致护理,对患者伤口愈合有积极意义,遏制并发症的产生,使其发挥更好的优越性,减轻患者痛苦。
[1] 张以秀,经尿道前例腺电切术(LURP)患者的护理[J],当代医学,2009,(32):219
[2] 崔丽阳,赵树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92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01):165
[3] 李旭,杜丹丽,晋茂生,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病变107例近期疗效观察[3],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