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英
(吉林省榆树市医院急诊科护理 吉林 榆树 130400)
SAP是一种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高危急腹症。合并急性肾衰竭时除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变、控制水的摄人量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外,还应考虑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近年来我院急诊科收治SAP患者均采用腹腔置管灌洗治疗,同时加强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选择2009年3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采用腹腔置管灌洗治疗SAP患者16例病历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32-56岁,患者体征:发热、上腹疼痛、呕吐、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经血尿淀粉酶检测,CT检查确诊。
患者急诊入院后,首先采取禁食、禁水,给予胃肠减压、制酸抑酶、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监护生命体征等临床基础处理。在此基础上行腹腔置管灌洗术。具体操作如下:取患者脐与左或右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为穿刺点,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置两双套管,一根置入患者盆腔,另一根置入患者上腹部,固定导管;根据引流液颜色、性质、黏稠度、腹腔液的蛋白及淀粉酶的测定行腹腔灌洗,每次灌洗量为1 000mL-1 500 mL,在20min-25min灌入腹腔,保留40min-60min,灌洗3d-5d。灌出液清亮时,可考虑拔管。
急性胰腺炎病人因起病急、病情重,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部分病人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甚至出现悲观、消沉情绪。责任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耐心讲解腹部置管灌洗的目的、意义、操作过程和配合要点,减轻病人的焦虑不安的心理,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由于本病病程长,治疗费用高,加上身体的各种不适以及疾病的反复与波动,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部分患者甚至发展为悲观、消沉,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密切接触,及时发现问题,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在尊重患者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耐心倾听患者诉说,深入其内心世界,发现并挖掘患者身上的长处和性格中的积极因素,进行心理分析和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使其摆脱心理上的困难,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以期早日康复。医护人员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袋,防止折叠、扭曲、受压或被坏死组织堵塞等现象,防止大量液体积存在腹腔,发生腹腔逆行感染。护士严密观察灌入量、流出量、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黏稠度及灌洗液滴注情况,如病人感到心悸、呼吸加快,应放慢灌洗速度,配合医生及时处理。由于渗液浸渍、刺激或胰酶的消化作用,各管道周围的皮肤很容易被腐蚀而溃烂,可涂氧化锌或凡士林纱条环绕,防止引流口皮肤溃疡的发生。护士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尿淀粉酶、血钾、血钙、尿量的变化,准确记录24h的出入量,尽早发现水电解质紊乱、胰源性休克、呼吸衰竭、心肌损害、肾衰竭,及早治疗。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病人禁食、禁水可引起口干和口腔炎,应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口腔护理2次或3次。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协助叩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本病为消耗性疾病,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压疮,应2h翻身按摩1次,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的发生。重症胰腺炎禁食时间长,能量消耗大。因此必须加强肠外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静脉供给葡萄糖、脂肪乳、白蛋白;病情许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加强支持治疗及调节肠道正常菌群水平。定期复查电解质、血常规、血糖、血脂、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及肾功能,以评价机体代谢情况,调整肠内营养的剂量。
重症胰腺炎的护理与治疗相一致,在20世纪70-80年代,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使得本病护理工作集中在手术后的护理。由于术中在患者腹部放置多根引流管,所以护理工作相当复杂困难。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重症胰腺炎发病增多,临床表现各异,特别是有关发病及治疗研究的进展,治疗观念的改变,由过去的强调早期手术转向非手术治疗,使得本病的护理工作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目前对重症胰腺炎的最佳治疗方案在探索阶段,对每一位患者而言,由于病情不断发展,均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因此,病情观察十分重要。本病的病情变化可用“快、多、怪”来形容:快是指病情变化之快,短时间内病情可急转直下,甚至恶化:多是指涉及的脏器多,常表现多脏器功能受损的先兆:怪是指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有时较困难。要求一线的护理工作者不但要熟练掌握疾病的知识,而且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对病情做出恰当及时的判断;现在提倡将重症患者早期安置在ICU病房,目的在于通过系统性的监测及高水平、高技术护理人员的观察,对病情做出早期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