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矛盾中自检与突围——未来教育家对职业价值的坚守和追求

2013-08-15 00:54:50任荣辉
未来教育家 2013年4期
关键词:教育家矛盾教育

任荣辉

辽宁省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一个时期以来,每当我们用设计好的方案去解决教育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而难以突破时,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指责或被指责的一方。有一种指责是:现在的年轻教师,职业倦怠感严重。

而对于很多老师而言,职业倦怠无关道德,而是一种疲惫、厌烦和创新缺失的工作状态。基于这样一种判断——倦怠源于现实矛盾的挤压,笔者力求与年轻的教育界同仁一道自检与共勉。

把矛盾理理清楚

如果不从结构布局及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描述“教育”所面临的矛盾,而是基于工作环境去寻找,我们可以理出“教师”的矛盾如下:

1. 理论模型与教育实践的矛盾

从国家的规划纲要到学校的行动计划,从十余年前的课改方案到新一轮的实施细则,大政、小政都把教育描绘得十分美好和尽可能地清晰。然而,除了学校布局和硬件条件等物质层面的改进之外,在趋近于现代化的外壳之内,教育教学活动并没有向理论模型大踏步地前进。仅以十年课改后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一最可测的指标来看,大家公认“越改越重”。基础教育被人为地割裂成若干“块”、 “段”,素质教育只是特定的“块”、“段”的事,大多数教育实践还没有突破“应试”教育的营盘,教师有强烈的被“裹挟”感。

2. 专业标准与社会标准的矛盾

尽管我们现在还没有构建起全新的评价体系,但在实践上已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评价改革案例。不幸的是,这些生机勃勃的改革实践大多受到社会的冷遇,甚至有些还酿成了“事件”。在中高考暂不可能失去其选拔属性的时候,专业标准与社会标准很难良性互动。更糟糕的是,在社会情绪的压力下,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标准反复摇摆,不同阶段学校之间相互指责。作为教师,常常陷入左右为难的矛盾之中。

3. 教育规律与现实行为的矛盾

由于多年的积累,很多教育陋习充斥教育实践,甚至将陋习当经典的现象不在少数。按照教育基本常识、基本规律来进行教育教学行为,不得不需要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来推动。比如,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家庭作业量等,只有靠“自上而下”的管理思维才能起到显著效果。但是,在这种情景下,教育规律常常被随意解释,“自上而下”的管理可能掩盖教育教学行为本身的复杂性,用运动代替规律,行动难免摇摆。

4. 有效教育与无效付出的矛盾

单从课时量等基本指标来看,我国教师的工作负担并不很重,但大家确实很累。除去大班额等因素以外,恐怕还和教师要付出相当多的无用功有关。尤其是近年来,各种评估、验收层出不穷,每次评估、验收都是一次材料大战。客观地说,近年来的评估验收,给学校带来很多实惠,助推了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但广大一线教师对评估、验收却是又爱又恨,主要是难以容忍的无用功太多。

5. 阶段成长与方向缺失的矛盾

目前,教育总体上弥漫着浮躁情绪,有些浮躁是学校布局调整、教师交流等改革措施的衍生品,有些是职业价值观偏离的产物。在教师层面,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大多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教育行业不同于其他生产或服务领域,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不能获得现实利益的回报,于是,集体性质的行风问题、个人性质的师德问题屡禁不止。在教师职业成长的关键期,出现静不下来、潜不下去的方向迷失感。

坦坦白白地自检

上述基于教师工作环境的矛盾梳理,多少有些“怨天尤人”的味道,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坦坦白白的自检。

1. 我的教育教学是否越来越功利性

我们常用“考什么、教什么”来概括教育的功利性,未免过于粗糙和宏观,请允许我列举一些“高效”的功利性教育教学行为。一是严格的“预设式”教学,教学的展开以学生配合教师完美演示教案为主要形态;二是高度统一的学生活动,如一个班(当然也可能是一个年级、一个学校)统一学习一种乐器,气势如虹;三是突击式“素质”教育,如把实验教学安排在测试前一周时间集中上,停课背诵“守则”等;四是用高度凝练的间接经验提高“效率”,如用口诀代替学生探究过程;五是通过教师的态度自然地表达取舍的指向,哪些是只说不做,哪些是不说也得做,哪些是这样说那样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2. 我对素质教育思想是否深信不疑

时至今日,鲜有质疑素质教育思想的。然而,我们真的深信不疑吗?如果深信不疑,我们在全面践行吗?笔者的判断是:基本接受,有所不为。曾有人抛出一个很尖刻的评价指标,即看看基础教育的从业者对自己孩子学习的态度,结果很多人被戴上“伪素质教育”的帽子。如果有人判断自己不是一个完全的素质教育者,也许这是一个有科学态度的诚实的人。

3. 我是否一直坚持学习来充实自己

我们都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但请试着回答:是真学习,还是伪学习?是深学习,还是浅学习?是系统性学习,还是应急性学习?是文化性学习,还是知识性学习?是素质性学习,还是应试性学习?应试教育不仅让孩子们陷入题海,也让有的教师绕开经典,绕开常识,去读“秘笈”、编材料。于是,网上搜索成了伪学习、浅学习的工具,为了做课题、写论文应急性地翻翻书。

4. 我是否具有敢讲真话的业务品质

关于“教育是否在无意之中教孩子说了好多假话”,暂不讨论,这里主要针对教师的“业务品质”进行如下追问。一是能否确保教学“不做假账”?即明白地知道完成教学内容的最佳或较佳投入产出比,不透支投入,不虚夸产出。二是能否在教学研究中尊重规律?即明确地描述教育教学现象的因果关系,而不是想当然地进行虚假推理证明。三是能否在同伴交流中坦诚相待?即在校本研修的平台上恰当地指出同伴的问题,不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四是能否“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即能有效化解违背规律的习惯做法对日常工作的干扰。

5. 我是否具有面对可能失败的勇气

当某种探索不被世俗价值观所接受,被贴上“失败”的标签,我们还能坚持走下去吗?一些人选择解释,进而被修改,回归“正统”;另一些人则将之视为难得的机遇,迎难而上。细数十年课改历程中产生的草根专家,哪一位不是从被指责的荆棘中突围出来的?教改实验不是在试管里做的,其开放、可控的学术品质可以让探索者在最短的时间节点上发现问题,有效应对,并在应对中变得聪明。

突围路在何方

我们坦白地自检,目的不是要检讨自己,而是要集合一批头脑清醒、肯于钻研、志向远大、勇于突破的新一代职业教育人,共同闯出一条事业成长之路。

1. 观以远,察以近,做明白的职业人

做明白的职业人,应努力具有:跨越空间的国际视野、穿透时间的理论修养、触感大师的信息通道、观摩典型的方便窗口、理解同伴的校本平台、观察学生的定力耐心、反思自我的生命习惯,等等。面对国际同行的实践,我们每个人都在进行比较研究,如果研究之后是一声叹息或一概拒绝,研究就是无用功。

有一种成长就是在借鉴中实现的。近年来,美国教师雷夫的第56 号教室让大家耳目一新,其实雷夫和我们的工作环境何其相像,希望年轻朋友们不要轻易被二手词汇左右,更不要看轻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当今的名师、典型,乃至我们的同事,是我们良好的互动对象和提高研究效率的依赖,理解了他人,才能真正明白了自己。

2. 信以恒,行以坚,做执着的职业人

要成为教育家,终生从教是前提。试着分析一下未来教育家的成长环境:其一,中华文化具有滋养教育家成长的丰富营养,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科学体系相结合,教育家成长的文化根基可谓得天独厚;其二,大量的实践难题历练教育家,解决实践难题可以说是教育家成长的台阶。当下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教育科研课题结题,实验结果有用的不多,但很多题目是有价值的,在等待着有缘人;其三,社会呼唤新一代教育家的诞生。且不说学生的感受,多少位家长已怨声载道,功利性教育正在被受服务人群所抛弃,社会在期盼未来教育家快些成长;其四,未来教育家的后备人群稳定而充实。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引领优秀人才潜心于教育事业。现在的社会平台不再是只出凤毛麟角的圣人教育家的农耕时代,也不是产生少数骑士教育家的动荡年代,而是步入了和谐发展的现代社会。所以,一份长远的职业规划,一个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加上一生坚持不懈地努力,你,我,他,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教育家。

3. 研以微,辨以勤,做聪明的职业人

细微处着眼,相信自己的感受,不人云亦云。下面几条思路,供大家参考。一是提高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质量比开发校本课程更重要。校本课程固然重要,但无意之中把校本课程在场面上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把国家课程在内心里贴上“应试”教育的标签,恰恰把素质教育庸俗化、边缘化。二是课程资源的开发积累比学校标准化建设更重要。这里所说课程资源,特别指向那些开放的、可再生的、应用友好型的资源。三是研磨学生的学习模式比强化课堂操作模式更重要。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研究课堂模式,任何想当然的课堂都只具有表演价值。四是多一些选择空间比统一模式的“特色发展”更重要。21 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课改的核心是“教育民主化”,课堂上需要各抒己见,课外就更需要百花齐放。

4. 守以实,言以真,做老实的职业人

基础教育要交给诚实的人来做,课程改革要交给勇敢的诚实人来做。勇敢的诚实人,有想法时敢于发声,这是未来教育家的必备品质。我希望,大家要主动地“有所不为”,在“流行动作”中主动规避一些:一是规避理论情结。未来教育家要研磨理论,有所建树,这固然是发展趋势,但请首先敬畏实践,做好实践的主人公,不做“为写课题强说理”的事。二是规避包装情结。追求无瑕疵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定年龄段教师的向往,但无瑕疵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伪实践只差一步之遥,教学改进只能通过“教学的改进”才能实现,任何非教学手段只能毒化师生间的互动。其三是规避全面发展情结。要平和地面对学生,坦然地接受自己,正确地理解学校不可能每个要素都发展得出类拔萃。即便是优才教育,也只是某些长处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四是规避“应试”情结。勿用“应试”教育的手段提炼素质教育的成果,别做“逼孩子拉琴”的事。

5. 闯以新,成以品,做独特的职业人

教育科研热经久不衰,几乎每天都会看到新颖别致的课题。然而,透过标题看内容,又是似曾相识,高度趋同。与此同时,很多令我们敬仰的当代教育家的实践都如朴实的真理,基于常识却历久弥新,平易近人却品味独特。那么,作为后来人,我们应如何正确地规划自己呢?

一是研究学案。现在的很多学案是提前的作业,是另一种负担。我们期待的学案,是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从孩子的视角分解学习任务。二是研究负担。负担不是贬义词,是学习的基本载体,研究负担至少应和备课一样重要。三是研究资源。我认识一位科学教师,从学校的实验室、备品库到家里的卧室、书房,全是他和学生采集的标本和制作的教具,我看到的每一样都比电子课件好,每一份资源都承载了教师对学习的理解及对学生的情感。四是研究模式。基于学科、年段和教学内容,好教师终究是要把课讲好。但切记,模式的结构要素是实践的延展和思维的流动,而不是形式的变换和时间的卡位。

“教育家办学”是大势所趋,这里似乎有一个角色定位:办学者,校长也。校长要由教育家来当,但不当校长,同样可以成为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做过教师、校长、局长,他传达给我们的教育家的独特气质和深刻启示,是基于教师、校长、局长哪个角色呢?恐怕还是教师。现在布局调整后学校越来越集中,校长岗位越来越少,未必都有机会去做,我们以教师的身份做一位教育家,含金量会更高。课堂里的可塑空间要远大于校长位子的可塑空间。也许我们的突围并不会干净利落,因为我们并不能、也不想把矛盾甩得一干二净,我们要干的是实事,并把我们的实事带入更有效、更高效的境界之中!

猜你喜欢
教育家矛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数学杂志(2022年4期)2022-09-27 02:42:48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教育家与儿童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8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童话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5 11:54:50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津派教育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