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江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作为高等教育的构成部分,高职院校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大基本职能。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在于其产生的成果能得以推广和应用,真正用以指导教育教学改革,产生应有的价值。据中国专利信息平台统计,目前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突破300万件,但专利转化率大约只有15%。而高校中高职院校的专利拥有量和转化率可能还不足10%①。专利转化率较低,是摆在我们科技工作者、知识产权专家、科研人员、专利发明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鉴于此,本文将以江苏省高职院校专利成果转化的现状为切入点,通过系统梳理与剖析高职院校专利成果转化难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在我国,诸如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领域的许多新知识、新技术都源于高等学校。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中,高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全国高校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占62.3%,这充分反映出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原创能力,也证明高校是国家科技原始创新的主要基地。但是高校的科研工作在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下,造成多数专利技术的针对性差、自身转化力弱、对外转化难等实际问题成为制约高校专利技术和研究成果转化的瓶颈。这是亟待解决的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②。充分发挥高校功能,建立适应高校专利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组建大学与企业协作研究中心,扬长避短,促进专利技术转化与创造良好的高校发明创造支撑保障体系,使高校不仅成为“人才和技术的强大源泉”,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更可以成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强大原创技术源”。
专利申请量的快速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扶持力度持续加大的表现和结果。但在中国专利申请数量迅速膨胀的背后,仍存在着诸多的隐忧和问题。在对中国申请专利数前100名高校进行的调研,高校专利申请数量呈上升趋势,转化率却在下降。江苏省是全国唯一知识产权示范省,也是教育强省。全省共有高校159所,其中高职院校80所,占高校一半,同时江苏拥有7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这也是全国之首。江苏省统计年鉴和江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中统计数据显示,专利拥有量多年全国第一,而高校的专利成果占全省专利总数的比重也较大,截止2012年。全省高校专利总数62454项,授权专利26774项,高校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比例占全省28%,而高职院校中只有52 所院校拥有专利,专利总数仅为4311项,占全省专利总数6%③,高职院校的数量过半和其专利的拥有量反差巨大。只有找出影响高职院校专利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消除阻碍,才能提高专利成果的转化率。
专利成果转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转化参与的要素有专利成果、专利的拥有者和生产者、中介机构、需求者(或愿意对成果商品投资的风险投资者)以及将各方联系起来的交易市场和制度环境等,由这些要素构成了专利成果转化过程的4个环节,即成果供给、交易市场、成果需求、制度环境。专利要顺利转化,必须协调好各个要素、各个环节的关系。
作为高校,面向经济发展需求,根据市场导向,加快转化力度,促进自身创造的专利成果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因素是其一项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高职院校的专利相对于本科院校的专利在技术成熟度和专利等级上弱势明显。高职院校专利本身技术含量不高,但实用性较强。截止2012年,江苏省高职发明专利1222项,实用新型1917项,外观专利2780项,发明专利最少,而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容易被人仿造,企业转化这样的专利风险很大。
高职专利成果转化还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高职专利发明人由于资金、技术能力以及获取信息资料的限制,往往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存在着重大的欠缺,或是对国家标准不太熟悉,或是对市场缺乏考察和运作能力,专利在研发之前大多没有经过比较严格的市场需求调查、项目论证等,在推广上由于受到资金和精力的影响,成果缺乏适应市场的必要包装和市场定位,还缺乏必要的宣传,影响了投资方对这些成果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影响转化。
高职院校专利成果较少,对技术市场的依赖大,更需要完善的市场机制和高素质的技术经纪队伍。而目前由政府主导的一些中介部门由于体制问题效率低下,主动服务的意识薄弱,相关工作人员业务拓展能力较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再者,我国科技中介机构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成果信息发布分散,更新不及时,另外由于缺少科技成果的评级制度,项目良莠不齐,需求方很难通过网站找到合适的项目或了解相关的市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利的顺利转化。截止2012年,江苏省高职拥有有效专利为2780项,而有671项专利失效。
首先是政府的管理定位问题。这主要是指我们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究竟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在这一点上各级政府常常出现越位,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大量介入实际的市场竞争,比如代替企业开展商务谈判、投资决策乃至于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等,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竞争,降低了效率。实际上,在一些政府主导的声势浩大的展示会以及各种各样的洽谈会或对接会上,能真正落实的合作项目很少。高职专利对技术市场依赖更大,需要一个成熟的市场主导的环境,关键是企业真正成为专利转化主体。
其次是孵化载体的功能需要加强。借助科技创业园、软件园、信息产业园、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孵化载体是促进高职专利转化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科研能力薄弱,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制定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制度,或有专人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高职院校甚少。
第三是普及知识产权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中,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通过转让、实施、许可等方式,可使发明人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回报。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将一些好的技术创新点申报专利进行保护。高职院校对知识产权应用价值认识不足,限制了知识的增值,影响了专利成果转化、技术创新。
高职院校专利成果比较少,与其参与人员的素质有关。高职院校应培养有足够科研背景,精通专利法和英语,熟悉投资和行业发展状况,有商业头脑和判断能力的复合型专利管理人员,以便更好地把握高职专利转化过程的各个环节。政府和院校应在推广、技术交易网络市场方面多想办法,比如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网,将高职专利上网展示,也可以把高交会、专交会等搞成全国连锁超市模式,使交易会成为市场主导的经常性活动,让专利人和创业投资者零距离接触④。通过建立专业审核评估机构(比如专家委员会),加强对高职专利的资格审核和价值标定,明确专利转化的思路,通过团队力量,让专利尽快成熟,使其产业化。
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和在校学生的专利发明,还处于闭门造车的阶段,许多专利科技含量不是很高,而且很多专利脱离了市场和企业的要求,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企业拿到以后并不能直接使用,考虑到成本等原因,研发能力不强的企业也没有能力进行再研发。这就需要有各级政府及专业管理部门和企业的重视、支持和配合,降低专利使用门槛,如对处于一定睡眠期(如申请之日起已超过5年者)的高职发明专利,经协商可免费使用,或向专利权人支付少量使用费,但对发明人应给予合理报酬,以利于解决在使用中遇到的技术问题⑤。
高职院校和企业应规定专利转化率的指标,明确专利一定要是应用成果的转化率,对于没有专利的生产企业,也可规定使用率,增强企业使用专利的积极性;而对于高职院校通过专利质押,单项专利和专利群等多种专利交叉许可的方式来提高专利的转化率。
高职院校目前约占我国高校总数的63.3%左右,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学生动手能力较强,90%以上的毕业生处于生产、技术管理第一线,一般就业率也高出普通高校。如果他们在校能系统地接受知识产权教育或普及教育,具有一定的或很强的知识产权意识,他们就业后所到之处,就将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带到那里,对知识产权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覆盖作用,从而带动整个专利转化率的提高。
目前我国政府积极寻求高职院校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高职院校专利现状统计调查的结果入手,从高职专利本身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专利专业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统一的市场网络体系;政府管理机制;孵化载体的建设和专利知识的普及教育等方面系统分析了高职院校专利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提高高职专利转化率应以完善专利机构建设,大力培养高职专利管理人员;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高职专利转化的扶持力度;明确规定专利转化率指标和加大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等方面对策建议,以期对高职专利转化率提高有所借鉴。
1 岳鹄,易露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因素分析与改革思路研究[J].当代经济,2010(6):12
2 杨建安.我国高校专利状况研究与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5):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