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勤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武汉是湖北的武汉,也是全国的武汉。武汉的发展水平对于国家的建设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作为一个战略家如果忽视武汉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就不能说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无论当今科技如何发展,都无法忽视历史、自然条件以及长期形成的人文优势所带来的先天性因素。因此,在国家发展到现阶段时,如果要再上一层楼,国家就需要中部的崛起,中部也更需要国家的垂青。在全局部署中部崛起的一盘棋中,无疑需要一个将帅起到中心的作用,而武汉就正好比较适合充当这一角色。作为中部的唯一特大城市,尽管目前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作为其现在发展的水平和所具有的发展潜力,一定会在新一轮的全国发展机遇中,发挥出其他城市所不具有的作用。因此,确定武汉为国家中心城市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就是针对此结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其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武汉地处国家中部,是中国传统经济地理位置正中心。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通称武汉三镇。周边与湖北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嘉鱼、洪湖、仙桃、汉川、孝感、大悟、红安、麻城等12个市、县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与邻省的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公里左右,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
武汉产业结构表现为第三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重。其GDP和人均GDP均远远高于中部许多其他城市,三大产业比例为3.2:47.0:49.8,产业结构表现为三二一结构,呈现出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升级换代趋势,表明城市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武汉形成这样优势的主要原因是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是东西部地区资源、信息、技术等交流和交换的战略节点,在教育科研、商贸金融、交通通讯、信息服务等行业具有区际意义,属于典型的经济较为发达的产业比例模式。[1]而且,以城市的整体产业规模、门类和结构来说,武汉也是中部没有全国不多的城市。
武汉文化属于楚文化范畴。楚文化在民族精神层面的特征是积极进取、开放争先、革新鼎故和至死不屈。武汉人不保守,积极进取就是不满足于既得和既知,勇于向未知领域渗透,向未得领域开拓。现在提倡的武汉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就是对武汉文化特色的高度概括,这种文化使武汉人骨子里透出一种不服输的特质。
武汉云集众多的大学、科研机构等等。其大学生在校人数全国第一、科技能力在全国排在前三名,(头两名是北京、上海)远在直辖市重庆、天津之上,比“三大中心”之一的广州也强些。而且武汉基础教育非常发达,湖北的高考分数线每年在全国都名列前茅,这些在未来经济转型及升级中都是最宝贵的资源。
武汉作为全国一个特大城市,地处中部承接着东西南北大交汇的位置。现在东、南、西、北部都有一个中心城市支撑着当地区域的发展,唯独中部没有,中部六省都是各自为阵,多头出击。这使中部经济全盘棋缺乏形成一个中心、多个梯级、多个层次地布局,相互之间发展没有互补性,协调性,影响了最优化地发展。
中部省份经济大多处于国家的中游水平,在全国改革开放深入的今天,东部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要起到技术辐射或是转移产业到西部的作用,不经过中部的承接再转移,无疑其效果和效率均会削弱。国家经济改革发展了三十多年,如果政策性倾斜东部不调整到全国均衡甚或加大支持力度于中西部,必然会带来全国经济发展进一步被人为撕裂,引起不安定因素的增加。
武汉改革开放前就位于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而且,武汉的工业门类齐全,尤其重工业更是在全国举足轻重。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其发展因各种原因落后于东部沿海,使其经济地位下降。但是,随着近十年的奋发图强,武汉又开始焕发新面貌,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201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003.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2]经济体制结构也越发合理,“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019.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83.92亿元,增长11.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9.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3]武汉经济的崛起,其意义非常之大,无论从现实还是将来都是如此。但是,武汉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尤其是武汉要想发挥区域中心作用,光靠自己的努力还不够,必须在国家确立为中心城市后才能更好地发挥优势。武汉的崛起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势必影响会更加深远。具体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武汉地区经济发展越好,其消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技术能力就越强,将技术知识转化为行业产能的能力也越强。各方信息汇集于此,可以再行转化、提高辐射四方,因而带动中部地区的能力也越强。现在我国最主要的经济地理范围,呈现出是从大连到珠海沿海半弧翘起,内陆西部从山西到广西半弧起色不大,而中部支点不高、能力不强,起不到平衡的作用。因此,当武汉发展崛起后,这个支点就能承受起不平衡带来的冲击,调节东、中、西发展速度差别过大的现状。
武汉的政治、经济、文化能力在中部是首屈一指,无论是人口规模、人才规模、经济规模没有其他城市可比。现在高铁建成给武汉九省通衢赋予了更加现实和深刻的涵义,对于整个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注入了更大的活力。以武汉为中心的物流规划中心通过武汉经济的崛起,能起到营运速度、成本、快捷服务比以往企业更加具有效率和成效,缩小了东中西部地缘因素造成的各种差距,促进中西部的经济发展。
武汉解放后就是以重工业发达闻名于全国,从武汉以南直到东南亚都没有武汉这样的工业基础,而重工业对于国家的硬实力的增长是不言而喻的。当武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后,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会得到比以往更多的国家关注和支持,从而使现有工业基础能得到更多的改造机会、发展机遇,竞争力增强,并通过提升技术含量使国家硬实力得以进一步增强。
武汉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其在国家的地位将得以提升。从战略的高度看全国,地处经济地理位置中心的武汉对国家的全局影响巨大,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需要武汉担任战略支点城市。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与湖北代表团座谈时指出,武汉是中部地区龙头城市和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因此,武汉的经济发展、城市地位的提升,不仅对于中部经济发展起着带头推动作用,对国家的全局也具有战略意义。
中部地区无论对于国内安定还是国家间战争来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中部经济的发展和巩固,在使国家经济发展各区域平衡的基础上,可以形成一个掌控大局的次中心,特别是在高铁建成的条件下,更凸显了武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对于国家处于紧急状况或是战争状态下具有高效能的管控作用。那么对于发挥这种管控作用的最大效力化,则在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力水平和在国家所处的地位。武汉在中部本就处于龙头地位,进一步提升其在国家全局的地位,无疑会增强国家的控制力。
武汉对于中部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力,解放前的大汉口和解放后长达三十年处于国家第四的特大城市,充分说明了武汉发展的重要性。国家的稳定需要平衡式的发展才能长久,如果东、中、西长期处于发展差别持续拉大的局面势必会给国家造成不安定因素,不利于各区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融洽,也造成社会结构最小细胞的分解加剧。因此,中、西部要加速发展,以当地经济大发展解决目前因差别过大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武汉在中部通过发展及提升地位,可以增强辐射能力,带动中部甚至相连西部的发展,就地解决就业问题达到稳定中、西部的作用进而稳定全国。
武汉经济与地位的发展与提升,使得中部地区的实力增强,也使得调配国家力量更加迅速有效。对于国家受到外来威胁时的承受能力更强,也为发挥二次反击外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物质再生产的基础,可以更有效地保障国家安全。
通过上面的探讨,可以看出当武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时,肯定会给国家带来许多正能量,对于国家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当前武汉争取尽早能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的愿望不仅是官方也是民间的期盼,事实上也是中部区域崛起需要有个关键支点所致。中部塌陷的情况已经多年没有太大改观,也深深地影响了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现,因为从东部跳过中部推进西部经济大发展难度较大,跨度太大必然会损失较多能量,减低效果。如果武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就能更好地加深中西部产业协调合作的深度、较好地实现梯级产业转移、技术和信息交换传递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因此,站在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的高度、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角度,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可行的,并且还是很紧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