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的差距在哪里——普通教师实现名师理想的“一般性经验”

2013-08-15 00:54:50陈继英
未来教育家 2013年1期
关键词:名师规律理想

陈继英

广东省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教师

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以来,各地对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于是,各地为加快区域性教育人才高地的构筑,纷纷组建名师工作室,希望利用名师资源引领普通教师向名师靠近,同时打造更为强大的名师队伍。这样的举措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真正的名师是如何炼成的?普通教师与名师之间的差距在哪里?这是构筑名师工程以及实现名师理想必须厘清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澄清,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名师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我长期的观察研究结果和自身在教育实践中的“一般性经验”,我认为,以下这些关于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差异比较,是普通教师实现名师理想、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名师培养工作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

名师坚持崇高的职业理想,能为理想奋斗终生,而普通教师往往只是将工作视为职业。换句话说,名师做事业,普通教师谋职业。在今天这个物质化愈演愈烈的时代,谈名师理想似乎很不“时髦”,但是,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就必须要坚持崇高的职业理想并努力为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而不断努力。所谓职业理想,就是对事业的合理设想或是愿望,它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反映着一个人职业规划中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尽管,现今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越来越多元化,而且与选择走名师专家这条路相比,远没有选择走“仕途、钱途”来得实际,来得实惠,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成为名师的职业理想,就永远不会成为名师。

有的老师常常说,“我没有什么理想,我只是在从事教师职业而已。”其实,这并没有错,毕竟人各有志,但是,我们要考虑,教师职业与一般职业有什么不同?教师是一个“培养人”的职业,是为“传播知识”而存在的人。为育人而存在的教育者,是否要考虑自己的育人理想?我以为应该考虑。因为教师这个职业不同于计件工人,它需要陈继英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教师的理想与追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当年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作为人生乐事,还有古人把追求“立德、立言、立功”作为人生理想,这是否也应该成为教师的追求?我以为应该。因为只有具备这样的追求,我们才能够在教育教学生涯中获得快乐,也只有在自己的职业中获得快乐,人生才是真正快乐的。假若我们不善于与学生做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视教育教学为痛苦之事,而且还要为此痛苦几十年,这样的人生有什么快乐可言呢?假若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只是为“稻粱之谋”不得已而为之,那么,我们必将长久地陷入无限的痛苦之中,难以体会职业带来的快乐。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职业作为快乐的起点与终点,那么,崇高的职业理想正是实现“职业快乐”的良方。

有的老师也许还会说,在当今这个应试教育的环境里,尤其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哪里会那么容易获得快乐?

事实上,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可能有着许多无奈与不幸,然而,最大的无奈与不幸在于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却毫无改变这种状况的行动。也许我们改变不了他人,但是我们能不能改变自己?当我们做出改变的时候,距离实现职业理想就不远了。所谓“德高为师”,也应该包含这层意思。一个人长期从事单一的工作,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如果没有职业理想,就常常会产生“人生没意思”的感觉。我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感慨:“这样一天天地过,真没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们的教师失去了对职业理想的追求。

有人说,成就某项事业,需要有三大因素:一是有雄心,二是有平台,三是有出众的才华。对于“平台”,教师,凭借自身的努力已经搭建起来;而“雄心”,对于一名普通教师来说,就是成为真正的专家名师的职业理想。当然,这种理想的实现,需要通过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

名师善于学习,普通教师常常自我满足。名师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其实,并不仅仅是教育观念如何先进,教育方式、方法如何巧妙,更多的是——善于学习,有了这一点,其素质才得以凸显。这里所说的“学习”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向名师专家学习,向周围教师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达人学习,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成功人士学习;二是善于通过读书学习。

对于第一点, 阿里巴巴公司的前总裁马云曾说:“我们没法学习比尔·盖茨,也没法学习李嘉诚,因为他们实在太强大了,你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学。真正的榜样一定在你身边。如果你刚开始开小饭馆,你的榜样应该是你斜对面的那家饭馆。他的饭馆为什么门口排队的人那么多,而我的饭馆服务员比顾客还多?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是你学习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是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此外,比尔·盖茨、李嘉诚、马云等都是大人物,也是社会达人,那么,我们要不要向他们学习?对此,我们的回答是:当然要。大家并没有太多的异议。但是,如果要向自己身边的老师学习,大家可能就放不下架子了,毕竟“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为什么要向他学习?然而,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我们身边的教师为什么这么受学生欢迎?他为什么能够写一手好文章?用同样的时间,为什么有的教师教的学生成绩好,素质不断提高?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除此之外,教师自主专业成长还应当依靠什么呢?这是我要说的第二点——通过读书学习提升自己,同时影响学生。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取决于阅读和学习。我们曾经到一些特级教师家里拜访,常常会看到书架上、床头、案边到处是书籍,看到他们所作的一本又一本读书笔记。在我们看来,这就是名师的独特之处。

在这里我说的读书,当然也包括专业杂志和专业书籍,但是要有更大的发展与提升,就不能仅仅局限于阅读专业书籍和文章,还应当通读文史哲著作,通读人物传记以及自然科学著作,等等,并努力探究这些学问之间的联系。有如此阅读积累的教师,其素质岂是不读之人可比?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言:“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存在于书籍里。无论是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还是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阅读书籍,我们每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个人的智慧汇聚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三)

名师善于思考、研究、归纳并影响他人,普通教师往往喜欢跟风趋时。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取决于什么?我认为,取决于“思考”。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事:一个教授问他的学生,今天你做什么?学生回答是“读书”。教授又问:明天做什么?学生回答仍然是读书。按常理,教授应该很高兴地表扬他的学生,而这位教授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问学生用什么时间去思考。在这个片段中,学生的“勤奋”与教授的问题都让人感慨,然而,教授的问题说明了什么?——说明教授强调“思考”对于“读书”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要将学到的理论运用于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行动研究,既要善于总结成功经验,又要善于反思不成功的原因,并通过写作来进行叙事研究,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与提升。对于教师而言,反思性写作十分重要,它可将教师零星的教育心得、偶然的教育灵感,做系统的思考与梳理,这样既能提升教师的思维能力和思考层次,又可形成与外界交流的媒介与平台。因为思考,所以不盲目跟风;因为潜心研究,所以能够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因为反思性写作,故能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然而,我们的一些普通教师往往喜欢跟在媒体后面,媒体倡导什么,他们就做什么;领导要求怎样做,他们就怎样做……这缺少了什么?缺少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反观我国语文教育界的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从他们的所说所写中,可以发现他们与普通教师不同的关键,并不完全在于著作等身,而在于他们平时对教育教学的独立思考与发现。例如,魏书生老师的“学生自学科学管理观”,钱梦龙老师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观”,于漪老师的“情趣性、智能性与整体性教学观”,都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绝非人云亦云、跟风追时之一般教师所能体会到的。这些特级教师成功的“中国经验”,值得我们教师借鉴与学习。

(四)

名师能耐得住寂寞,普通教师往往会改变自己的既定理想。凡真正的名师大家在成功之前,都和普通教师一样默默无闻,但他们能在“无闻”时沉得住气,不羡慕富贵与达官,潜心研究学问与课堂教学,故而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正如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所说的:“思想家们巨大的原创性从来都是与寂寞结伴而行的,只有在寂寞中,才有可能透彻地、系统地思考,并构建起背后的思想体系 。”

毋庸讳言,我们今天的教育是沉不住气的,有的地方教师显得更加急功近利,更加浮夸躁动,有些课程改革喜欢搞形式变革,喜欢做表面文章,有些地方的教育教学出现了严重的作秀表演、虚假繁荣以及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现象。面对此种状况,作为一名有志追求教育教学理想的教师,应该怎么办?我们要能耐得住寂寞,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办事,按教育教学特有的规律实施教学与改革,要按照人生发展与人才成长的规律实施教育教学方略,既不应墨守成规,也不应急功近利、自欺欺人。

试想,整天想当官,一切为争名利的教师,他如何能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艺术和学问?我们要坚守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名师。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实现真正的名师理想。

教师的工作,是平常的、也是平凡的,既重复,又单调。但只要我们有理想,耐得住寂寞,坚持学习与探索,坚持按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改革,则必会创造出新意和成就,由此,成为名师才能成为可能。

(五)

名师有卓越的专业研究能力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普通教师往往局限于应对考试和应对学生。名师生于课堂,成于课堂,既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以及熟悉各学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善于和学生沟通,并富有师爱。

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除了本质,你不要把他人的例子作为你的指南。”这句话对我们有何启发?启发即是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专业,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与本质。然而,我国一些地方的教育教学改革,却在教育教学形式上玩花样——让学生代替教师教课,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就齐声回答或做滔滔不绝的演讲,而教师则一律加以肯定与表扬,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这恰恰忽视了教育“不变”的本质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思考与写作。

唐朝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曾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其实,这就强调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目前,国家也一再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有些学校的领导总喜欢用同一化的教学模式来要求所有学科的教学,企图以一种课堂模式包打天下,课堂教学规律本是“常式”和“变式”的辩证统一,绝不能完全固化为统一的模式。目前我国颇为流行的“导学案”教学即是一例,自“导学案”教学经媒体大量报道后,这种教学方式便在全国流行开来,相当多的学校把“导学案”编成“练习册”,先把“导学案”的练习完成了,再读课文,这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把一篇篇优美的文章简化为支离破碎的练习题,这样的教学,是在教学生读书吗?有的甚至还要求学生先完成“导学案”,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但是就是没有好好读读文本。请问这样的教学,如何能让学生学会读书、思考?你教了学生几年书,学生却没有时间读书和思考了,这样的教学发挥了什么作用?教会学生读书是语文教学的本质,也是常识。然而,有些教师忽视语文教学的本质和常识,只是跟风而行。

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是与人的天性发展相契合的,不可能变来变去。因而,把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够抓住教育的“牛鼻子”。

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什么是教育的本质与规律。我认为其本质和规律就是要尊重人的学习规律。以语言学习为例,语言形式的获得与语义的理解往往是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反映出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语义的理解以及学习语文与人的成长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规律是从较为简单的文字符号识记开始,然后掌握简单的句子,再逐渐掌握更为复杂的句子。随着概括能力的发展,再掌握抽象的知识,而个体语言的发展是受其认知能力发展制约的。弄清这些语言习得规律,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和写作来说,是很重要的。

(六)

真正的名师有大境界和大视野,而普通教师往往只是局限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真正的名师能从人才学、思维科学、心理学、系统论、信息论以及文学、美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角度来理解教育教学问题,还能结合社会实践、人才成长规律以及国际视野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从而制定教育教学方略。而普通教师往往只从学生完成作业、考试成绩、课堂表现等方面来考虑教育教学问题。

例如,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多读书,这是正确的;但是,只强调读书却是片面的。翻看一些历史著作和名人传记,试看只会读书的人,有多大比例能够成为伟大人物或是成功人士?

我有几位很好的朋友,都是比较成功的人,他们读书并不多,却很善于观察和思考,做事果断,有胆量,想好的事情能较快地付诸实践,这些绝不是依靠读书得来的。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列举的企业家马化腾、马明哲等,都是善于把握机会、敢于面对挑战的人。作为教师,也许可以从这些企业家身上学习他们取得成功的经验。是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牛顿、华罗庚等,也并非是只依靠读书来成就自己的事业的。

英国首相邱吉尔由于受到外公的娇纵,从小就很顽劣,邱吉尔自己也承认,“在中学,他混得十分糟糕——砸碎教室玻璃、与同学打架、顶撞校长是常有的事”,这在他的传记中均有写到。这说明什么?说明成就的获得,读书只是条件之一,而思考与敢于实践,则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从邱吉尔在从政生涯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和敢于实践的人。所以,教师应当从人才学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教育教学方略,因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成就人。

作为教师,如果能从人才学、心理学、思维科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去看待学生的表现,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因材施教,其教育教学境界也就与众不同了,真正的名师理应如此。

综上所述,构建名师工作室,就是要培养有职业理想的教师,而要成为真正的名师,就要有追求高水平教育教学的职业理想,成为深受学生爱戴和同行专家认可的教师,成为坐得住、熬得住、不怕寂寞与孤独的教师,成为永葆童心而富有魅力的教师,成为一位敢于坚持真理并能够保持独立思想和学术追求,而非人云亦云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岂是一个“名师”的称号所能涵括的?

猜你喜欢
名师规律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 08:32:10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32
2021款理想ONE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20:47:38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花火彩版A(2021年11期)2021-02-08 12:42:52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儿童大世界(2019年9期)2019-09-28 0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