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聋哑学生入小学之前的衔接教育工作

2013-08-15 00:42王莉娟
文教资料 2013年12期
关键词:聋儿聋哑听力

王莉娟

(濮阳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河南 濮阳 457000)

“铁树开花,哑巴说话。”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培训,聋哑学生终于学会了说话,走出无声世界回归社会主流,同正常学龄儿童一样进入普通小学就读。这标志着学生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是聋哑学生人生的重大转折。为了让聋哑学生在这一转折中顺利适应,就要做好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与普小教育的衔接教育工作。衔接工作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早期康复教育成果的巩固与发展,关系到聋儿回归社会主流的成效。聋哑学生从语训康复机构到普通学校就读,适应难度很大,入学后,陌生的环境,听力的差别,使聋哑学生在心理和身体上都感到负担过重,茫然不知所措。这样就会挫伤聋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不愿意去学校。这就需要聋儿家长和康复教师充分了解聋儿康复机构和普通小学之间的差异,通过合适的衔接教育,帮助聋哑学生做好入学准备。通过近二十年的聋儿康复教育工作,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培养聋哑学生自信、乐观的性格。

美国教育家布里格斯说:“每个孩子将来成功失败维系于自信心。”自信意味着成功,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才干,并对其有着充分的、恰当的估计和认识。聋哑孩子要有自信,才能与人沟通,才能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追求自己的生活,而这正是他们最缺乏的。但对两三岁的聋哑孩子来说,他们还不太清楚自己生理上的缺陷,对自身残疾也没有什么概念,无忧无虑,天真烂漫。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知道了自己听力有缺陷,语言清晰度与正常人存在差异,自己与主流社会交流也存在障碍,就会产生自卑情绪。特别是进入普通小学后,看到同学异样的眼光,会更敏感、更自卑。这就需要家长或老师在生活、学习中,引导聋哑孩子勇敢正视自己的听力残疾,在生活的点滴中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一,应以赏识和肯定的态度对待聋哑孩子。信任是培养自信和乐观的基础,父母应理解聋哑孩子,不能指责甚至贬低聋哑孩子,少用批评和否定的语言,以肯定的口吻对聋儿说:“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说清楚话”、“你说话的声音真好听”等一些赏识性语言。在孩子失败时,父母不要指责,而应在充分肯定孩子成绩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放手让孩子大胆地说话交流,多创造一些孩子易成功的情景教学,使聋哑孩子的自信心得到增强,乐观地面对社会。

第二,不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聋哑孩子。在任何情况下,即使聋哑孩子说出的话再不清楚、再不响亮,家长也不要让孩子当众出丑,特别是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说话说得不好。这样会导致聋哑孩子以后在别人面前不敢开口说话,害怕自己说出的话会引来别人的嘲笑和家长的指责。如果聋哑孩子在他人面前丢尽了面子,他的自信心就会丧失殆尽。

第三,对聋哑孩子的期望要恰如其分。“用有声语言与人交流,早日回归主流社会”这是每位聋哑孩子家长的愿望,但并不是每个聋哑孩子都能如父母所愿。聋哑孩子的父母要清楚孩子的听力损失程度,是轻度耳聋,还是极重度耳聋,针对孩子的自身特点进行康复训练,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要切合实际。这样,才不至于既累苦了孩子,又伤透了父母的心,才不会挫伤聋哑孩子的自信心。

第四,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心。如果自信心和能力是密切相关的,那么,知识就是获得能力的源泉之一。在做好听力语言康复之余,应在平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启发引导孩子看书,使他们从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有助于能力的发展,从而建立并增强自信心。

第五,在公共场所,培养聋哑孩子勇敢面对自身残疾。很多家长不敢面对孩子的听力障碍,逃避孩子聋哑这个现状。在大街上、在超市、在公园等公共场所当有人询问孩子的耳朵上戴着什么的时候,有些家长很厌烦,甚至拉起孩子匆匆逃开。还有一些家长总怕丢人,任何场合都不敢让孩子出声,更不让孩子用手比划,时间一长,孩子一点自信也没有了,也很自卑。俄国作家高尔基说:“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所以对于聋哑孩子,面对别人的询问,家长要勇敢乐观地接受,不回避、不逃避,大大方方地微笑回答,让孩子主动与别人打招呼,以此培养聋哑孩子自信乐观的性格,以此来培养聋哑孩子勇于面对现实的坚韧品质。

二、与普通学校老师沟通,让师生了解聋哑儿童。

聋哑学生进入普通小学后,普通小学的老师就是他们的主导老师。当聋哑孩子与听觉健全儿童混班就读时,普通班级老师在心理和行为上是否接纳聋哑孩子,是否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了解教导聋哑儿童的具体方法,将直接影响聋哑孩子早期康复教育与学龄教育衔接的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聋哑孩子回归社会主流是否成功。为了做好早期康复教育与学龄教育的衔接,为聋儿提供便利的学习环境,使聋哑孩子在回归社会主流的教育方式下获益,聋儿家长应对普通学校老师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沟通工作。

1.让普通班老师了解聋哑孩子的听力损失情况、发音特点、语言能力、计算能力、智力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和聋哑孩子说话的情况。

2.让普通班老师了解聋哑孩子有时依赖视觉学习,老师讲课应避免背向聋儿。其他学生发言时,尽量让聋儿看到他的脸部。聋哑学生在教室中的座位安排应方便其听讲,并能看到说话者的表情。

3.为聋哑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鼓励他们多做口头发言,多说完整的句子。让他们愿意用口语与别人沟通,并不断给予鼓励,增强学习动力。

4.教育学生有爱心,以积极的态度接纳聋哑学生,不歧视他们。学会与聋哑学生沟通,和聋哑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调动学生关爱聋儿,帮助聋儿,与聋儿友好相处,使聋儿更好地适应班集体。

三、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

聋哑学生早期康复教育阶段,为了加强个别化教育,小组活动和个别训练较多,为了日后适应小学教学,在康复教育末期,应增加集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在康复训练时,逐渐减少游戏的成分,掌握汉语拼音发音要领,增加口头表达训练、认识汉字、书写阿拉伯数字、10以内的加减运算等内容,为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四、纠正聋哑学生的发音口型,加快语速。

在聋哑学生康复训练早期,为了方便他们看清舌位摆放和口型,康复老师口型比较夸张,说话速度也慢。为了让聋哑孩子以后更好地适应普通小学,更好地适应与健全儿童语言交流,在训练聋儿发音时,口型、舌位摆放要趋于正常,说话速度也要接近正常人。

五、培养聋哑儿童上课意识,在上课时能保持安静。

聋哑学生在语言康复训练时,一般年龄在3~7岁,采用随即教学较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是7~20分钟,而小学一节课时间为40分钟,所以很多聋哑学生进入小学后,难以保证每节课都注意力集中,容易开小差,坐不住。要想让聋哑学生有上课意识,能安静地坐住,不乱跑,就应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坚持力入手。首先,可选择聋哑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观察他们能坚持多长时间;其次,再选择手工、看书或聋哑学生不太感兴趣的活动,观察他们能坚持多长时间,并要求他们需要坚持多长时间,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就给予表扬鼓励。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坚持住,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

六、培养聋哑学生的任务意识,让他们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

聋哑学生进入普通小学后,常常出现记不住老师布置作业的现象。这是因为,聋哑学生在康复训练中心,一般是一对一训练,也就是一位老师对一位学生。进入小学后,是一位老师对几十位学生,老师在课堂上,是面对全班同学讲课,而聋哑学生往往觉得老师不是给他讲的。另外,因为聋哑学生任务意识不强,语言理解能力较弱。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布置小任务的方式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比如:“请你先到教室把书放到桌子上,再把玩具箱里的足球拿过来。”又如:“今晚的作业是和家长进行听力训练,发音训练、言语矫治和听觉描述,明天早上你要告诉老师做了听觉描述哪几种类型。”聋哑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自然要养成仔细听、认真记的习惯。时间长了,他们自然就会积极听,主动听。

七、培养聋哑学生噪音环境下语言识别能力。

噪音环境下语言识别的训练,应根据聋哑孩子的听力补偿水平进行系统的噪音环境听取训练。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噪音环境聆听训练,不要求孩子在超市或者在游乐场等噪音过大的地方练习,特别是对于开始噪音聆听训练不久或助听设备补偿不很理想的孩子。大多数听障儿童即使佩戴了助听设备,但当噪音过大时往往还借助视觉的帮助。

训练方法如下:

1.先跟孩子自然地进行对话交流。

2.选择音乐磁带播放,同时与孩子进行对话交流。让自己讲话的声音略高于背景音乐声【信噪比+5dB】;之后可提高音乐声,基本与讲话声音量相当【信噪比0dB】;如果孩子完成较好,就可以将音乐声进一步放大【信噪比-5dB】。

3.除音量调节外,还可以变化背景声内容以提高难度。比如将音乐换为几个人或一个人讲话的声音。

八、带领聋儿参观小学,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在聋儿离开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之前,要对聋儿进行相应的教育启发,让聋儿认识到自己开始长大,每个小孩子都应该上小学,需要学知识,并带聋儿参观小学,让聋儿了解小学的环境,教室的布置,老师给学生上课的情况和一年级学生的课外活动,等等,使聋儿对小学阶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聋儿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向往,使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

总之,聋儿入普小这种衔接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衔接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聋儿能否成功地随班就读,能否最终回归社会主流。我们必须把聋儿入普小的衔接教育工作提到重要的地位上,为聋儿能够顺利地进入普通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聋儿聋哑听力
天使“翻译官”和她的聋哑爸妈
两个好朋友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无声之歌 生命之舞——浅谈聋儿芭蕾舞教学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聋儿语训课堂中快乐情绪的调动策略
她用母爱温暖聋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