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育人模式探索——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

2013-08-15 00:54袁杨华张炳武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课外校企

袁杨华,张炳武

(合肥工业大学 软件学院,合肥 23000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软件应用日益广泛,软件产业日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促进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关键在培养软件人才。高等教育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然而,社会所需求的工程型人才与学校培养模式之间仍存在脱节现象,实践作为软件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所学基本知识、进行工程设计、加强能力培养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改革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育人工作模式、培养出具有“大工程”意识和技能的优秀软件工程师[1]是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育改革的重心。

一、新生入学专业教育

新生入学专业教育部分是整个工程教育的开端,它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职业规划和人才培养效果。渐进贯通的专业教育可以稳定新生的思想情绪,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明确专业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向,提高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巩固专业思想。

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对大一新生进行普遍调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专业认识不到位、个人发展前景存在疑虑等问题,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方面是发挥朋辈教育特有的优势,组织优秀学长和新生专业学习交流会,推荐专业通识读物,使新生了解专业必修课和实践课的学习方法,了解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了解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学习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2]另一方面是组织学生到各大软件公司开展认知实习,由实习单位讲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介绍软件工程行业前景,参观企业软件开发环境,以实践知识和感性认识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认知实习,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企业信息化现状,从而得到更多,更准确的关于专业方面的信息,帮助大一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激发学习动力。最后是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对合肥各大软件公司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在IT 企业参观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专业兴趣点,了解软件开发方法和流程,深入了解企业软件产品的应用现状和需求,从而坚定学习信心、巩固专业思想和爱专业、爱行业的思想。

二、构建课外科技活动的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3]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学生个体学习兴趣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学校的组织引导和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以学生自主钻研为主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研究型学习品质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促使学生成为健康的“社会人”;有助于营造良好学校创新环境和氛围。

学院作为学生培养的基础单位,要实现学生书本知识的“活学”与“活用”,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结合,需要整合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资源,着力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体系,方能全员育人,取得良好效果。[4]

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将课外科技活动视为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更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根据学生各年级的特点,通过分层次、分类别的活动载体,开展不同的科技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针对一年级,主要开展公共基础教育和通识课程等相关的竞赛活动,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软件基础知识竞赛等。针对二、三年级的学生,主要将学科基础理论加以综合和运用,开展软件设计类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国际程序设计大赛ICPC等,以高端科技竞赛引导学生参加高质量的创新活动,创造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建立课外软件设计兴趣小组,参与到教师实际开发项目中,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申请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创新基金等,提高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将实践与课本学习结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具备一定难度和规模,并具有一定创新性的项目作品,形成专业的科技实践团队。

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这种逐步递进分层次的活动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从事课外科技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从学习、模仿、创新、应用等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要面对学习科研规范、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的科研项目,更要筹措课题研究所必备的经费,通过上述环节,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三、企业实践学习

校企合作是实践育人的另一重要培养模式。而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使学生在企业体验到“5R(Real)”的真实过程,即: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项目案例、真实的职场压力、真实的就业机会,最终促进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提升。[5]

从创新校企作合作的模式出发,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实行“3 +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学校学习3年,在企业实践学习1 年。企业实践学习是学生在软件工程项目开发实践中的全面综合训练,主要由项目开发训练、企业岗位实习、毕业设计三个环节组成,全部在软件企业中完成。

(一)项目开发训练

经过3 年的专业学习,每位学生的软件开发技术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只是缺乏企业实际项目的开发经验。为了增加学生的项目开发经验,学院与NIIT(中国)软件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合作,对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项目开发训练。NIIT 拿出若干实际软件项目进行开发训练,学生在这些项目中选择课题,每个项目由多名学生组成的项目组合作完成。整个开发训练时间为1 个月。在开发过程中,企业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通过自己动手参加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学生体验了项目开发和管理的全过程,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了实际项目开发经验。

(二)企业岗位实习

在大三第二学期期末,学院组织软件企业来校进行宣讲、笔试和面试,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之后学生要在企业进行1 年完整的实训。学院将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习实训项目移到企业完成,企业会出台与之相应的培养方案供学院审核。在这一学年里,学生将进项目组进行实习,同时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学生通过岗位实习了解企业的文化,适应企业的工作节奏,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技巧,增强项目开发能力,这为他们日后参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企业实习中,学生纳入企业管理,实行职业化教育,使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从而完成从企业“准员工”向“正式员工”的身份转换。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解决了以往校企合作时的时间、资金等难题,使得培训学生承担企业份内的工作,学校对企业技术人员“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也是校企双赢的模式。目前有思科、科大讯飞、科力、青牛等国内知名的IT 企业与学院进行了合作。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素质进一步提升的过程。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有益于学生科学知识结构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毕业设计在企业岗位实习期间完成,题目来自于企业真实项目,由企业工程师担任指导教师,学生根据各自所做的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并由学校专业教师审核。通过企业实践锻炼,使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和论文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学校在培养软件工程方面人才中,将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相结合,采用实践育人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了解并努力符合软件产业人才的需求,不仅满足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储备。这种实践育人模式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

[1]洪源渤,衣晓青.论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最优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5-8.

[2]朱艳红.关于提高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效果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62-63.

[3]于洪杰,任峰,王星星.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3):133-134.

[4]董卓宁,李广玉,张江.院系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2-124.

[5]王爱民,谷川.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43-145.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课外校企
小满课外班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校企合作五反思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