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光,王 宏
(1.寿光市竞技体育学院;2.寿光中学,山东 寿光 262700)
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最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校园体育活动。与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一是在活动时间上,使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得以延长;二是活动内容及形式上,主要根据各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另外从教育功能上来看,把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实施体育教育的载体,成为有组织、有计划、有丰富内容的一门校本课程,不仅优化和开发了学校的有效教育资源,而且能更好地将国家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
体育大课间活动具有内容丰富、活动时间长、形式灵活、参与面广、强度适宜等特点。它可以对学生的紧张学习起到调节作用,而且还对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增强实效。因此,将大课间活动提升到课程的层面,列入学校课程总体规划,进一步发挥其特殊的综合教育功能,是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
现今潍坊市中小学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已基本全面展开,满足了不同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不同需求,有效地锻炼了学生身体、发展了学生个性、加强了同学间的人际交往和合作,但是有些学校仍然以文化教育为主,沿袭以前的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真正看到体育大课间对学校教育的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潍坊市多所中小学展开一定规模的调查,了解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进一步改进体育大课间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潍坊市二中、高密三中、临朐一中、青州五中、潍坊实验中学、诸城中学、寿光中学、青州实验初中、青州西书院初中等25 所学校,其中高中5 所,初中10 所,小学10 所。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图书和学术期刊,并通过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
1.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由相关专业老师制定,内容涵盖了学校体育管理、场地器材、对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建议等六大项,问卷共设18 个题目,采用开放式调查法。
1.2.2.1 效度
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按照逻辑方法对问卷所设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分析。
评审专家构成为:教授2 人,副教授5 人,讲师6 人。发放问卷13 份,回收13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表1 评审专家对问卷有效性的评价结果
从表1 专家评价的结果来看,本问卷所列的问题能反映所要调查的内容,具备有效性。
1.2.2.2 信度
为了测定问卷的可靠性,对问卷结果进行了重测信度检验,两次测验的时间相距18 天,从第一次调查的40 名被调查者中随机抽取10 名进行重测,重测信度相关系数为r=0.95,p ﹤0.01,说明上述重测结果符合统计检验标准。
1.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利用SPSS2.0 对实验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潍坊市小学开设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比例为82.64%,初中开设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比例为78.47%,高中开设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比例为60.13%。由此可见,潍坊地区小学和初中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设比例较高,而高中相对较少。
大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都能意识到开设大课间活动的必要性,但由于专业教师、场地器材尤其是升学压力的影响,体育大课间活动开设的效果不是特别好,得不到部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见表2)。
表2 教师、家长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态度调查表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大课间大都比较认同,88.42%的学生认为体育大课间能够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仅有2.73%的学生认为体育大课间对自己的运动技能没有提高。
“时间很多浪费在无用的环节,真正用于锻炼的时间太少”是制约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首要因素。学校虽然延长了活动时间(大约25 分钟),但从教室到活动场地有一定的距离,另外还要进行体育器材的租借、归还等,因而学生真正活动的时间只有15 分钟左右。
图1 影响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因素
从“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因素”调查结果看(见图1),活动场地少、器材少是妨碍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重要因素。从被调查学校的情况看,体育器材、体育场馆相对来说比较充足。但近几年由于学校学生人数不断扩大,而大课间活动中选择易学、简单项目的人数又相对集中,学校的场地与器材略显不足。
组织、管理不够严密成为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另一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参加活动的人数较多,活动范围较广,组织管理难度加大;二是参加管理组织大课间活动的人员有限,使得体育教师在管理组织大课间活动时力不从心。
另外,很多学生认为大课间活动时,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练习手段单一,缺乏新鲜感。
(1)潍坊市小学和初中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体育大课间活动,但开设的效果不容乐观,各高中迫于升学压力开展体育大课间的状况较差,尤其是高中三年级。
(2)教师和家长对开设体育大课间活动大多表示支持,能够认识到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更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需要。
(3)大课间活动能促进大部分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学生通过大课间活动,自主练习老师教授的技术动作,课堂内容得到很好地消化。
(1)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应充分重视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让中小学生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动起来,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场地、器材、经费、学校重视等条件是制约体育大课间活动主要因素。建议学校各级主管部门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建立必要的体育工作保障体系。
(3)积极采纳多数学生的意见,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的热情。
(4)各校体育教师要针对高中学生编制一些放松身心的体育活动,同时在高考面前对高三学生进行正确及时地引导,使他们有旺盛的精力和平常的心态投入到高考。
[1]周凤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6):713-714
[2]杨森,卢翔飞.关于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初步探索和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5).
[3]向苏龙.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意探索[J].体育教学,2008,(1).
[4]赖新强.浅谈“快乐体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青年教师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