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文化观对当前文化建设的启示

2013-08-15 00:54贾建梅舒金芳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文化观建设文化

贾建梅,舒金芳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毛泽东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领军人物,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时期。毛泽东文化观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深远影响,对于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毛泽东文化观的主要内容

论及毛泽东文化观,首先要了解何谓文化观。从文化学的研究角度看,文化观是关于什么是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以及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系统的理论概述。毛泽东的文化观是毛泽东对于文化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以及由这些理论观点所形成的理论体系,是毛泽东以一个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的思维方式,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观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重要内容。毛泽东将新民主主义文化具体界定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毛泽东开始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时期,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化,从而形成了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实际上是其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其新民主主义文化观逻辑发展的结果,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造性的产物。在思想领域界定上,社会主义文化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思想。主要是围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问题”这个中心环节展开的,目的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频繁地使用“意识形态”概念而不是“文化”概念,表明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特征。

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文化对社会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首先,文化作为特定时期经济发展的产物,对于促进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文化作为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也已经完全渗透到经济领域,健康的文化可以引导社会实践始终围绕着社会生产力这个中心确立其价值取向,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文化对整个社会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统治阶级对社会进行精神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一个地区甚至社会的传统文化会直接影响社会民众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文化对社会民众的思想起到引导、指引、规范的作用,文化以其特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维护着社会稳定、促进着社会发展。

最后,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在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除经济、军事领域外,文化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文化”往往被称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前进动力,而且是国家政治影响力、军事威慑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尊严和地位的体现。可见,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与强大。

2.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首先,文化传递社会经验,维系了社会历史的延续性。因为有了文化才使得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会出现断层,才能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实现自我总结、自我扬弃、自我超越。

其次,人的发展以文化发展为核心支撑,而社会发展的核心也是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利用文化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来影响和指引人类社会的发展,实现人的自我升华,全面自我完善,进而为整个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之一。

总之,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发展文化的潜在作用被称为“文化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应切实把文化作为一项事业来抓,发挥其对社会的巨大促进作用。

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文化观对当前文化建设的意义

毛泽东文化观是智慧的结晶,是关于文化界定、发展、作用的正确理解和总结,是无产阶级把马列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国情相结合,经过实践检验符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道路的文化理论成果,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中国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和指导作用。毛泽东强调文化具有阶级性,指出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无产阶级领导者的地位不可动摇,中国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植根于经济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土壤中的文化。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正确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

2.中国的文化建设必须强调文化的民族性。

毛泽东在肯定文化阶级性的同时还广泛宣扬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民族性的价值在于它是文化的灵魂,对于维护民族的独立、促进民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毛泽东看来,文化建设中如果缺少了民族性,它将失去根基,犹如无本之木,很快就会枯萎,无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繁荣发展提供精神支柱。毋庸置疑,我们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只有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支柱,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的民族性并不排斥别国的先进文化。相反,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必须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将其作为建设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原料,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3.中国的文化建设必须在满足中国文化发展需求基础上,吸收一切文明成果。

目前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不仅受到历史惯性的影响,而且也受到现代发展模式的触动。如何吸收与选择古今中外的文化和文明,就成为能否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考验。毛泽东认为代表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文艺作品都是当时人民根据真实生活实践创作的,我们发展文化应该继承吸收,但是也不能没有自己的创造。为此他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学习方法,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实际,发挥创造性,创造出新的文化。这也就告诉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不能为了“特色”而孤立发展,既要发展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立足自身实际,又要吸收国外先进成果为我所用。

4.中国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贴近实际、服务大众。

毛泽东在思考文化建设时强调文化的发展要为人民服务,文化建设要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着力点,提倡大众的文化。毛泽东还曾反复强调服务群众是文化建设大众化的价值目标。如果老百姓对其文化作品看不懂、不愿看,一味地追逐经济效益,把文化作为赚钱的工具,就会丧失其为人民服务、大众化的功能。所以,在文化建设时,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应有之义。

5.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文化发展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的产物,具有促进或阻碍的反作用。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文化发展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文化、物质、精神、生态、政治文明等各种文明的协调共存。同时还应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更好地发挥文化的反作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毛泽东文化观是经过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检验过的正确的理论和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认识和客观评价毛泽东文化观,正确地总结和运用毛泽东文化观对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指导和启示意义,可以使我们始终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为全面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1]张广亮,贾新政.毛泽东文化观及其现代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20:153-15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龚育之.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M].第6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04-110.

[5]李德顺.什么是文化[N].光明日报,2012-03-26(5).

[6]冯虞章.毛泽东文化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5).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4.

[8]郭凤志.论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4).

猜你喜欢
文化观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逻辑及实践示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