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堂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未来教育家》总编辑
1993年,人间四月天。我和青年记者梁友君、摄影记者孙青青,受《人民教育》总编辑朱世和先生的委派,前往上海采访建平中学。
冯恩洪校长亲自到虹桥机场迎接。一路上,他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浦东现在是新的改革开放特区,是一片希望的热土……过两天,我带你们兜一圈,看看陆家嘴金融中心、外高桥保税区,还有即将剪彩通车的杨浦大桥……”
我清楚地记得,我们是周一上午11:30进的建平中学,整整呆了一个礼拜,没有跨出校门半步。因为,我们深深地被魅力校园和魅力校长所吸引……
同年9月,《人民教育》以特大篇幅隆重推出长篇通讯《跨世纪教育工程》,“一石激起千层浪”。青岛市教委党委中心组马上组织学习建平经验,北京、武汉等地教委立即组团赴建平考察……澳大利亚驻沪领事馆及时将这篇通讯译成英文电传回国,总领事夫人特地把英译稿送给建平中学供外事活动使用,并说:“贵校用创新方法去解决所面临的教育挑战,我们非常感兴趣。我们希望,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你们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特派黄锦章博士一行,到建平中学考察。以建平为原型的三十余集电视连续剧——《这里盛产金苹果》,在央视黄金档播出……至今,这篇通讯已经发表整整20年了,仍然“余音绕梁”。
建平中学当年是浦东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学校。为什么一篇报道建平经验的通讯,能引起如此“轰动效应”?
建平人构筑的跨世纪教育工程,是一座宏伟的素质教育的金字塔。“合格+特长=建平人”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合理内核”。冯恩洪校长坚定地认为:“我们的学校不能把学生训练成应考机器,而要造就共和国的高素质的公民。开设第二课程、按程度分层次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压缩授课时间、增加选修课种类……这一切“富于创造性和完全正确”的工作,都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所以,建平中学的鲜活经验,引领了中国素质教育的一个时代;建平的金苹果,光芒四射!
20年如一日,建平的三任校长始终以教育家的情怀和教育家的使命为追求,矢志不渝地探索一条前所未有的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路径。“学生发展为本”,是他们探索的宗旨;“建设课程文化”,是他们探索的核心。
冯恩洪校长作为“敢立潮头唱大风”的教育改革家,从“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出发,设计了“三个课堂”的改革蓝本并付诸实施,明确提出了“建设课程文化”的理念,完成了“建平课程文化”的坚实的奠基工程。
以“书生”著称的学者型校长程红兵,紧握建平接力棒,在“合格+特长”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领袖气质”建平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并出台了涉及八大领域的一系列课程改革重大举措,以“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建平课程文化的内涵发展。
杨振峰校长是如日中天的“少壮派”,他要让课堂充满高阶思维的愉悦、深度互动的理性、解决问题的智慧和生命成长的幸福”,逐渐形成了“基于情景、基于问题、高效互动、高阶思维”的智慧教学模式,使建平的课程文化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注重学校文化的创造、积累、提升、传承和发展,是建平中学探索教育家办学成功的法宝。
20年前,《人民教育》对建平经验的宣传报道,是教育新闻传播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正是:典型引领,一通百通;传播自觉,力拔千钧。
今天,《未来教育家》又以特大篇幅隆重地对建平中学“再巡礼”,预祝她再次证明——典型的价值,传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