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
山东省泗水县济河街道北孙徐小学校长
雷夫 艾斯奎斯曾说:“没有人能阻挡你成为优秀的教师。”其实,我觉得这句话有一句潜台词,那就是——除非你自己并不想成为优秀的教师。记得我在自己的博客“麻雀语录”中也“造”过这样一句“非名人名言”——“成长是自己的事儿,受益的是自己;不成长也是自己的事儿,受损的也不会是别人”。
一只蛹,只有自己突破坚实的壳,才能化作美丽的蝴蝶,飞翔于天地之间;如果从别人剪破的小洞里钻出,那它将永远也不能飞翔。一棵禾苗,只有慢慢地、自由自在地成长,才能结出累累硕果;拔苗助长,只会颗粒无收。一枚鸡蛋,如果从外面打破,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成为一盘菜,而从里面啄破,就会是一个新的生命……一个人的成长,就像种子发芽、花儿绽放一样,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这一切,都源于个人内心成长的愿望。
有些教师小的事不屑做,一般的事不愿做,大的事不能做。整天报怨这,报怨那,却对自身的不足只字不提。教师具有这样的心态,是不可能成长的,更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
有句话是这样的:“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准备改变你可能改变的。如果你没有能力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我的博客简介是这样写的:一个彷徨的、悲观的却又不轻言放弃的教育理想主义草根。我不能给孩子一个灿烂的春天,但也绝不会给他们冬日的严寒。教育不会因我而改变,我却在为教育改变。
从教前10年,我一直在报怨,一直在逃避,也一直感到迷茫。直到工作第10年,因为一些特殊际遇,我才幡然醒悟——我再也不能这样过下去了!茅塞顿开的瞬间,我脸上的笑容多了,心里的阳光多了,嘴里的报怨少了,工资多少不计较了,荣誉有无不强求了,他人褒贬不在乎了……开始读书,开始把自己的工作当作生活来过。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牧师生活在一个山谷里,几十年来,他一直按照上帝的旨意,照管着教区里所有的人,尽职尽责。突然有一天,天降大雨,老牧师爬上教堂屋顶。正在他浑身颤抖之际,飘来一块大木板,他本能地想爬上木板逃生,但很快又否定了自己——他坚信上帝一定会来救他。 过了一会儿,有人划来船,牧师看了看他,说道:“几十年来,我一直按照上帝的旨意做事,因此,我真诚地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 那人便划船离去了。两天后,水位涨得更高,老牧师紧紧抱着教堂的屋顶,水在他周围打旋。这时,一架直升机飞来,飞行员对他喊道:“神父,我放下吊架,你把吊带在身上系好,我们带你到安全的地方。”这时,老牧师又一次讲述了他对上帝的忠贞,仍然坚信上帝一定会来救他。这样,直升机也离去了。 几个小时后,老牧师被水冲走,淹死了。他对自己的遭遇颇为生气,见到上帝时,便说:“几十年来,我遵照你的旨意做事,而当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置之不理!”上帝迷惑不解地说:“你被淹死了?我确信我给你派去了一块木板、一条船和一架直升机。”牧师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命中,类似于木板、船与直升机的机会一直存在着,我们需要的只是清楚地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如此,那些我们熟视无睹的、看似偶然的事情才会变成真正的机会。常常听到有人感叹:“我不是一个幸运的人。”实际上,是他们忽略了擦肩而过的机会,就像故事中的老牧师一样,没有意识到木板、船和直升机对他究竟意味着什么。
机会只青睐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曾经,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几本书,心潮澎湃,期待与这样的名师结下一面之缘。当时恰好看到“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所”成立的消息,我便填写了申请表,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后来,我又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李镇西从教三十年思想研讨会”,圆了自己的心愿,也感受到李老师身上透露出的巨大的“正能量”,同时更坚定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随后,下四川,去湖北……一路前行,也永远没有停止。
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自己的书斋中悬有一联,用以自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每每想到此联,浮躁的心就会得以平静。
有个搞笑的段子说,怀才如怀孕,时间长了才能看出来。我说,怀才如怀孕,开始的时候,总是不舒服的,“反胃”也是正常的。蜕变是痛苦的,许多人最初的冲动之后,没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选择了退却、放弃,又回到了原来“无忧无虑”的生活。
自古圣贤多寂寞。耐不住寂寞,就不会有一鸣惊人的底蕴;耐不住寂寞的人,就不会有最初的成长,也就不会有最后的成功。
从网上搜索到这样一组数据: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5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0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24年; 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用了26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用了37年;摩尔根写《古代社会》用了40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
也许,只有像这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们一样,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多些书卷气儿,少些浮躁味儿,慢慢地走,慢一点,再慢一点,才能看到人生最美的风景吧。
在苏霍姆林斯基塑像前思考
海明威曾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我们不能和别人比,人与人之间也没有可比性。俗话说得好: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为什么要和别人比呢?我们的“敌人”只是自己,拯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每一个转变都源于自我,因此,我们要对比的只有自己,和自己比,和昨天的自己比,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成长与蜕变。
我生性懦弱,不善于展示自己。去年到四川参加会议,我却没有勇气走上讲台。一位同行的老师说,错过了这个机会,你要后悔三年——其实,后悔岂能用时间来衡量呢?每一次后悔,都要用一生来反思。
痛定思痛,找到了自己的软肋,就要多补些钙质。
五音不全的我,竟然报名参加了街道的青年教师歌唱比赛,以“超低分”稳拿最后一名。然而,这又如何呢?我拿起话筒的那一瞬间,便成为那次比赛的最大赢家。
不善言辞的我,在团队学习“呱呱活动”中,抢“麦”发言,虽然辞不达意,言不由衷,这又如何呢?当我接过“麦”的那一瞬间,我又一次战胜了自己。
在刚刚参加的湖北一次会议上,本来准备10分钟的展示,临时改成了45分钟的汇报。我没有推辞,利用一个中午的时间,修改了演示文稿,只作了提纲,便坐在了发言席上。虽然,有些忐忑,有些紧张,但是,当我走下讲台的那一瞬间,一个新的我,又诞生了!
人生没有重复,更不可能回到过去。只有有意识地、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们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李镇西老师说:“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是最富有的,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是最顺利的,但你可以最乐观……”
是啊,不管命运的航船将我们引向何方,我们都没有理由放弃自己,成长是自己的事儿,自己培养自己才能遇见最好的自己。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一切转变源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