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研究生体育运动现状及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启示

2013-08-15 00:5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清华体育锻炼

1、前言

清华大学成立于1911年,次年清华大学体育部成立。可以说,清华体育运动一直陪伴清华大学走过了101个年头。这所国内著名大学,在培育莘莘学子时,一直坚持“育人至上,人格与体魄并重”的理念,教育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如今,清华大学更是以培养高端人才为目标,扩大对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严格控制本科生的招生比例,所以,研究生是清华大学的主力军。这批学生在校的体育锻炼习惯很可能直接迁移到将来的社会生活中,为将来工作单位的体育锻炼文化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所以,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究清华研究生的体育锻炼状况,并对进一步优化校园体育文化提出建议。

清华大学在102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体育理念与实践经验。结合清华学校特点和我国的教育方针,清华大学形成了“育人至上,人格与体魄并重”体育观。

清华大学历任校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从第二任校长周诒春开始,学校就对体育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且把发展体育放在学校大发展的框架之下(清华大学早期四大建筑之一就有现在的西体育馆)。蒋南翔(1952-1966年任校长)校长更是提出了“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响亮口号。这句口号始终激励着一届又一届清华人坚持体育锻炼,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在谈及清华的体育文化氛围时还不得不提出马约翰先生。现在清华的马约翰杯体育比赛贯穿全年,类似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斯特劳斯杯体育联赛。在马杯的带动下,校园里一年四季始终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体育比赛,这给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学校坚持“课内与课外并重,提高带动普及”,坚持“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坚持推进教学改革,实现了科研与教育、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结合。

但随着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校现在的运动场所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师生锻炼的需求。这导致清华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一定的距离。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清华大学在校各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1134人。

2.2、研究方法

通过设计“清华大学研究生群众体育运动现状调查问卷”,按照专业、年级,以1:30的比例分层发放问卷。问卷发放1134份,收回1125份,收回率为99.2%,有效问卷1114份,有效率为98.2%。通过再测法,得到两次调查的相关系数r=0.95,说明问卷信度较高。

通过专家访谈法了解到清华大学体育文化传承情况,以及学校各个年级、各个专业学生人数情况,并得到了进一步建设学校体育文化有针对性地建议。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校园体育文化做出了进一步的梳理,得出适合清华大学发展体育文化的建设性结论。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校园体育文化“软件”建设

在调查的1114人中,清华研究生对自己身体状况满意的占到77%,总体看来,清华的体育传统文化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方面给了无形激励。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和相当重要的占77%,与前面的77%相吻合,说明了思想上重视体育锻炼的人,他的身体状况也非常好。这就要求学校应该给与学生思想上的正确引导,普及大众体育健身的知识,建议在原有的体育文化传统下,再从思想的高度上,广泛、积极宣传体育锻炼知识,使这种锻炼的习惯变成一个体育文化,并从此深入人心。这是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做企业文化”相一致的。此外,在平时的体育课中,体育教师上好本堂课的考察指标之一应该有体育健康理论知识的普及,在学生的期末考试中,还应该增加体育理论知识的考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要想真正的建设好体育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组织各种体育比赛上,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促使广大学生社会化,进而促进整个社会体育文化大繁荣。强化学生的人文理念是构建优秀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只有重视了人的属性及其价值,才能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软实力的另外一个方面是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在师德、人格魅力、业务水平、教学艺术、社会责任等方面不能有欠缺,这样的老师才能将体育文化以积极的一面展示给广大学生,从而带动学生体育文化的提高,进而使整个校园的体育文化再上一个台阶。

1114名研究生中有65%都希望能够上体育课,进一步调查得知,他们需要学习相应的运动技能,也希望通过体育课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这对学生养成自动化的健身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学校优秀体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可行之路。目前,学校的研究生普修课实在太少,难以解决广大学生的这种需要。为此,学校的教务教学中应尽量安排足够多的体育选修课,增加体育教师人数,提高体育教师执教能力,从而在深层机制上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3.2、校园体育文化“硬件”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文化,物质是学校体育文化的第一要素,体育设施建设是建设体育文化的关键。现阶段学校正处于建设“985”高校期间,资金方面相对充裕,但是,要把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学校校园建设的规划中,并按规划实施,不能因领导喜好而变化。现阶段学生规模不断增大,但是运动场所却基本不变,这给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障碍。为了获得运动资源(场地、器材),很多愿意锻炼的学生只能被迫调整计划的锻炼时间。这些都要求学校加快运动场地建设,使校园的硬件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另外,有77%研究生对学校体育俱乐部感兴趣,希望学校能建立更多研究生体育俱乐部。

4、对清华体育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在清华新的百年里,应该更加重视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在继承美好传统的基础上,应从以下几点进一步把握好学校体育相关工作,使清华体育文化代代相传。

4.1、开设相应的课程,增加学生的健身锻炼的意识

可以给研究生开设更多的体育课,尽最大努力满足65%的研究生能够选上体育课,而且,课程设置上不能仅仅传授体育锻炼的技能,还要安排有体育理论课。在课程结束时不但考察运动技能,而且还要考察相关的健康知识、运动理念和相关的体育文化常识等。

4.2、选拔优秀的体育老师,并定期培训

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他们接受了近20年的学校教育,甚至上过各种各样的体育课,所以,要想使体育课更吸引人,课程效果更好,就应该加强体育老师的文化思想素质,提高老师的执教能力。

4.3、学校应该进一步完善贯穿全年的马约翰杯体育竞赛体系

使体育比赛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还要使这个贯穿全年的体育联赛能够时时刻刻的宣扬体育文化、彰显体育精神,培养研究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拼搏、敢于争锋的体育精神。这种宣扬不能仅仅依靠比赛来完成,而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去实施,比如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让所有想运动的人都能通过这个平台获得相应的信息和健身锻炼的知识;张贴各种海报,宣传健身理念。

4.4、学校应该以人为本,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应该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在保障学生就业的前提下,适当减负,使研究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权。

4.5、学校应该加强运动场所建设,提供充足的运动资源

校园体育文化还反映在学生对学校可利用的体育场馆、设施的满意程度上。体育特有的实践特点使场地器材、场馆设施等物质条件,对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具有促进或制约作用。所以,学校应该增加校园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将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建设的规划中去,利用良好的体育设备和运动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还要在校园里的醒目建筑物上展示体育精神和学校体育价值观。

[1]吴剑平,刘强.清华大学新时期的体育理念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

[2]叶宏开,韦庆媛等.挺起胸来—清华大学百年体育回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陈弘,陈碧华.论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精神[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4]刘纯献,崔冬雪.浅谈校园体育精神[J].中国学校休育,2001.

[5]蒋玲,周璋斌,刘忠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素质教育中最理想的潜在课程[J],体育与科学,2001.

[6]王爱华.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7]韩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及策略研究[J].教学研究,2008.

[8]张唯一,王磊.竞技体育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J].体育教学与研究,2008.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清华体育锻炼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孙清华作品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