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丽
(辽宁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职业承诺是高校辅导员对所从事职业的一种内隐的心理契约,当一名辅导员在工作中表现消极或想离职时,说明他内心这一心理契约已被撕毁。[1]所以,职业承诺与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和留业意愿关系密切。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引路人”,从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上,促使研究者将其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给予关注。
高校辅导员职业承诺是辅导员对其职业产生的心理归属感,为学生工作而努力的义务感以及保持辅导员这一身份的意愿。辅导员职业承诺包括辅导员对职业的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三个部分。情感承诺是指辅导员从事这一职业的强烈认同感与投入感,辅导员对职业产生的高情感承诺能够使其主动发挥自身潜能,持续性地为这一职业创造较高的工作绩效;规范承诺是指辅导员受长期形成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规范的约束而愿意留在这一岗位上工作;继续承诺是指辅导员从事这一职业的义务感以及对离开这一职业代价的认知,即辅导员为不失去已有职位和多年投入所换来的福利待遇、资历、地位及工作技术而不得不留业的一种态度。[2]一般来讲,职业承诺高的辅导员认同并忠诚于辅导员事业,对工作比较投入,愿意为这一职业奋斗终生;而职业承诺低的辅导员则不喜欢辅导员这一职业,把这一职业当做跳板,在工作中不够积极认真,并试图寻找其他出路。
研究表明,职业承诺能够预测职业成功,减轻职业压力的感知,控制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的产生,促进积极行为的形成,提高工作满意度以及工作绩效。[3]所以,在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迈进的形势下,提高辅导员对工作的职业承诺水平已成为我们当前必须关注的重点。可见,对辅导员职业承诺关注和研究是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研究职业承诺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可以更好地了解辅导员工作的内在心理活动,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人力资源优势,对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都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1.职业承诺水平是观测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指标。西方从100 多年前的“导师制”发展到现在的“学生事务管理者”,这一理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幼稚到成熟、从定位模糊到职责明确的过程,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早已明确高校学生工作是一个独立界定的职业类别,在美国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人视学生事务管理为终身职业。在我国,从1953 年的“政治辅导员制度”到现在的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提出,再从2004 年8 月十六号文件第一次提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问题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施行,中国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虽经历了不小的转变,但在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调查发现,辅导员队伍中还存在诸如工作压力大、职业发展不明确、培训与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使辅导员们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事业发展空间受限,自然对这一工作的情感认同与投入减少,致使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职业承诺水平不高的现象。因此,职业承诺水平是观测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指标。
2.职业承诺水平是影响辅导员工作表现与工作绩效的重要方面。职业承诺水平能够充分反映出一个员工对待工作的表现与业绩。职业承诺水平高的辅导员,愿意并热爱这一职业,对待工作有较强的责任感与上进心,这种积极的态度会促使其在辅导员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进取,把这一职业当做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来经营。可想而知,这种状态下的工作效果也必定是突出与优秀的,必然对学生工作有利,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有利;相反,如果职业承诺水平不高,没有目标,甚至想跳槽,整天盲目地进行应付性的工作,不但不会有好的效果,也必定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甚至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通过辅导员的职业承诺水平就能分析出该名辅导员的工作表现与绩效。但是,影响辅导员职业承诺水平的因素会不同,可能是情感承诺方面,也可能是继续承诺或规范承诺方面出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原因,找出症结所在,才能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承诺水平。
3.职业承诺的水平是预测辅导员去留倾向的重要指标。高校辅导员工作在我国虽然有着较长的历史,但至今都没有发展成为一个“有稳定的专门人员长期从事的一种职业”。即使在目前,辅导员岗位的流动性依然很大,正是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或各项制度不健全的影响,使很多辅导员不满意自己的这一工作,一直在寻找机会更换职业。通过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承诺的水平也的确不高,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很多人认为辅导员这一职业“可有可无”,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什么人都可以做,使辅导员的地位一直都属于从属地位,没有受到重视,也因此使辅导员岗位的流动性较大,不如其他教师职业稳定,这一系列现象也充分说明了辅导员队伍职业承诺水平不高的现实。因此,我们也可以得出职业承诺水平是预测辅导员去留倾向的重要指标这一结论。职业承诺水平高,人们愿意从事这一职业,这一职业自然稳定;相反,职业承诺水平低,人们对这个职业不满意,辅导员职业的稳定性自然会受到威胁。
1.特殊的工作性质,导致辅导员情感承诺偏低。辅导员的工作集教育、管理、服务为一身,其性质比较特殊,事务管理纷繁复杂、事无巨细,每天都要随时应对学生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精神高度紧张。辅导员工作的泛化和工作量的加大,直接导致这种巨大的责任感使很多辅导员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无法放松,久而久之使辅导员身心疲惫,便失去了对该职业的认同与依恋,使辅导员的职业情感大大降低。
2.泛化的工作范畴,导致辅导员规范承诺偏低。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范畴是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而现实工作中,凡是与学生相关的事情都要交给辅导员去处理,辅导员被各部门的事务性工作所缠绕的无法分身,直接导致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机会减少,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深入。此外,在辅导员工作范围和职责本来就泛化、不够明确的情况下,对辅导员的考核指标和要求却越来越高,越来越细,导致辅导员对该职业产生偏见,而影响了辅导员的规范承诺水平。
3.受限的发展空间,导致辅导员继续承诺偏低。目前,辅导员的学历已呈现高水平状态,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而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介于管理和教师之间,既限制了管理方向的发展,又不能转岗从事教学,继而使这一职业的发展空间受限,在职业前途不够明朗的状况下,职称晋升体系和考评体系又不健全,使很多人都没有安全感,不愿意在这个岗位上投入更多的努力和心血,而是把辅导员当作“跳板式”的过渡性职业,使辅导员的继续承诺水平大大降低。
1.增加辅导员培训、交流机会,巩固快乐的工作情感,提高情感承诺。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辅导员自身首先要学会调节和释压,比如辅导员可以多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体验活动乐趣,感受学生的快乐情绪,既增进了师生感情,又缓解了自身的心理压力。学校也要为辅导员增加交流、研讨、考察和培训的机会,进一步完善定期交流和培训机制。通过交流,既可以相互学习优秀的工作方法和先进的工作理念,又可以共同探讨、攻破工作难题;既增进了感情,团结了队伍,又舒缓了紧张情绪。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素质拓展等户外活动,放松辅导员的身心,缓解辅导员的心理疲劳,巩固快乐的工作情感,提高辅导员的情感承诺。
2.明确、规范辅导员工作职责,增强工作兴趣,提高规范承诺。辅导员首先应转变工作观念,由管理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逐步树立在引导和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管理的理念。在制定出一系列详尽的切合实际的关于学生学习、纪律、寝室卫生、请假制度等实施准则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平时的管理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人性化的管理,既可以增加学生体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机会,也可以帮助辅导员摆脱繁杂工作的困扰。高校也应理顺各部门工作职责,倡导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尽快帮助辅导员实现角色转变,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上。这样,不仅能够降低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关键能够提高辅导员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承诺。
3.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产生职业向心力,提高继续承诺。通过组织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使辅导员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了解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前景,让他们看到该职业上升的空间和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而增加辅导员的职业向心力。在科研方面,高校也要投入一定的经费及政策倾斜,鼓励辅导员参与科研,研究、探讨学生工作的新方法和新理念。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可以针对辅导员发展的不同阶段,帮助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拓展职业发展空间。[4]此外,还要在辅导员的选配机制、培养机制、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寻找出路,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探寻一条科学化路径,以培养辅导员对该角色的认同感和职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从而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继续承诺水平,保障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学校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需要精心的呵护与疏导。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辅导员队伍也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所以关注辅导员的身心健康,维护、促进辅导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对打造高素质、高效率的辅导员队伍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职业承诺是辅导员工作的内在动力,也是辅导员做好这一职业的强大心理基础,它既关系到辅导员个人的职业生涯与规划,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对辅导员职业承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路径探索,是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相信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辅导员队伍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
[1][2]程萍.高校研究生辅导员的职业承诺浅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24~126.
[3]张恒龙,朱艳.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承诺的质性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17):86~91.
[4]柯玲.成渝两地高校辅导员职业承诺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