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语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教学:以民间故事教学为主

2013-08-15 12:35:14田美燕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异类韩语民间故事

田美燕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长春 130022)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要真正理解韩国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载体的韩语;而要学好韩语,必须同时学习韩语所负载的韩国文化。越是深刻细致地了解韩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准确地理解和使用韩语。现阶段文化教学的实现大部分是通过文学作品完成的,文学作品可以充当连接语言和文化的媒介作用。在韩语教学中,为了培养学习者的高水准语言构思能力,文学作品中反映出的语言因素是不可忽视的。母语学习者基本上可以随手接触文学作品,也有一定水准的阅读能力。但是非母语学习者阅读文学作品能力有限,所以非母语学习者首先要进行文字解读,才能进行文学意义解读。为了正确理解作品,不仅要熟悉语言信息,还要了解作为语言载体的文化。对于非母语学习者来说,学习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培养语言能力,同时也完善了文学知识的学习过程。

在韩语教学中,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达到以下三种目标:

1.使韩语学习者掌握词汇构成方面的基本文法知识。

2.强化韩语学习者的基本阅读能力。

3.使韩语学习者学习到涵盖在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容(这也是非母语学习者最缺乏的一方面)。

实际上,在韩语教学中存在很多文学作品,大部分作品却是以语言教学为重点。比如《檀君神话》,《兴夫传》,《春香传》等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是以词汇解析、单词填写、听写练习等语言学教育为主,文化理解只能成为韩语教学中的过站而已。非母语学习者为了更好适应正统韩国文化、更有效地融入到韩国生活,就更应该把握、理解现代韩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而对于韩国文学作品的学习便是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捷径。

针对韩国民间故事进行的韩语教学研究尚未步入正轨,在韩语教学中很少涉及韩国人的价值观、思考方式、信念、态度等价值文化。而精神文化和价值文化是抽象性的,学习者只能通过积累的知识和想象力、形象化才能认知。为了完成这种学习过程,最为有效的媒体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最能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兴趣,作为教学者,应提供大量内容丰富、易懂的文学作品。民间故事便是能够满足这种要求的文学作品题材。

在韩语教学中,通过活用民间故事,学习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对比母语文化和韩语文化,学习者可以认知韩国人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因此本文通过考察教师如何在文化教学中活用民间故事来浅析韩语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教学。

二、民间故事题材特征

文学作品教学中最常使用的题材是民间故事题材。

民间故事题材特征可归纳为如下:

第一,民间故事是口传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口传文学比记录文学更加原始,更加基本。口传文学只能以口述方式存在,因此受时间和次数制约。口传文学无法保留原状,只能传承,传承是涵盖变化的保留。

第二,民间故事是共同体创作。共同体创作是一群人长期逐渐创作的方式,不同于个人在短期内创作完成的个人创作。因此如果分析民间故事表达的意识形态、内容、事件的结果,就不难发现融入在里面的共同体的关注点和志向。

第三,民间故事是既简单又普遍的文学作品。因为民间故事是一种口传文学,只有简单才能够容易记住和创作、听取和理解。

第四,民间故事是带有民众性、民族性特征的文学。构成民族的族人共享民间故事,因此民间故事涵盖了民族文化特点。口传文学是一个民族拥有的文化创造基底,通过口传文学可以创造出各种类型的记录文学。

第五,民间故事出现的苦难和好运反反复复,传递了“这才是人生”这样的思想观念。

第六、民间故事可以形象地成就民众的愿望。民间故事都是以结婚、飞黄腾达结尾,勾画了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的民众的愿望。

第七、民间故事是民众想象力的产物和报告。民间故事内容的形成伴随历史性和兴趣性,民众的美学通过想象力的纽带和文化过程被形象化。

民间故事构造的特点是形成了对立面(斗争和成功、难题和解决)。民间故事一般情节简单,在短篇幅内起伏很大,最后以主人公的愿望得到满足和解决,并走向了幸福美满的结局。

三、韩语文学作品教育和民间故事活用意义

第一,民间故事不是个人创造,而是长期自然形成的民众故事,是由大多数民众共同创作、共享的。韩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情绪、价值观等会自然融入到民间故事当中,如果活用到韩语教学,可以使学习者理解韩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等内心世界。

第二,民间故事构成简洁,人物和背景简单,对非母语学习者来说也易懂易学。民间故事不同于特意润色的其他文学作品,随着民众口述传承,故事内容持续进行变异。因此,可以根据学习者水平,在保持基本内容的情况下,重新编写篇幅和词汇,活用到韩语教学当中,可以提高比其他文学作品更有效的教学效率。

第三,民间故事通过长期传承拥有了生命力,既是民众的梦想和希望,同时也是不受现实限制,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的创作。而且民间故事以兴趣和娱乐为主,在韩语教学中可以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提高想象力和创意力,使学习者即使在自学中也能感受到文学作品阅读中的乐趣。

第四,民间故事中经常使用对韩国民众而言非常有亲切感的素材(老虎和蛤蟆等动物,韩国传说中的独角怪等)。如果在韩语教学中活用民间故事,可以使学习者更好理解(对韩国人而言非常有亲切感的)有形、无形文化素材和风俗,也更容易被学习者接受。

第五,对立和反复是民间故事中最常见的进行方式,在民间故事中也很常见惯用型的丰富使用。如果在韩语教学中活用民间故事,可以使学习者掌握韩语惯用表现形式和韩语语言表现方式。

第六、民间故事的最大特点是口述文学。如果利用这一点,在韩语教学中活用民间故事,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听力,通过说故事也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会话能力。

四、民间故事类型分析--“异类新郎”类型

在民间故事题材中最常见的是“异类新郎”类型。

韩国版本:

①有一个老妇人生的儿子是蛇儿子。

②蛇儿子到了结婚年龄,邻居有三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和二女儿拒绝嫁给蛇新郎,三女儿愿意嫁给蛇新郎。

③结婚以后,蛇新郎蜕皮变成美男子。

④蛇新郎让新娘好好保管蜕了的蛇皮。

⑤嫉妒小妹的两个姐姐偷听这件事,偷偷烧掉了蛇皮。

⑥蛇新郎闻到烧蛇皮的味道,再也没有回家。

⑦新娘寻找蛇新郎,在蛇新郎的新家里完成蛇新郎的新夫人提出的无理要求。

⑧蛇新郎原谅新娘,从此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2.欧美国家版本:

①一对夫妻得到的孩子是动物形状的异类。

②只有晚上才能成为人形。

③有一个姑娘愿意成为异类的新娘。

④新郎的魔法解除。

⑤被姐姐们发现新郎的秘密,烧掉新郎的动物皮,新郎再也没有回家。

⑥新娘开始寻找新郎,完成艰难的任务。

⑦新郎原谅新娘从此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异类新郎”类型民间故事的标题是以男性为中心,但是内容却是以女性为中心。虽然新郎外形神异,但也只是限于蜕皮或脱皮等外形上的变化而已。女性虽然是普通人类,但是在寻找新郎的过程中都发挥出超人的能力和坚强的毅力,完成本不能完成的重重任务。所以实际上女性被刻画得更为神异。

在构造上,“异类新郎”类型的韩国版本和欧美国家版本都是:诞下异类儿子–女性自愿和异类结合–异类男性幻化–得到解放–夫妻离别–女性通过考验–重新结合。整体叙述上韩国版本和欧美国家版本是相同的。只是在异类的类型和考验项目等细节上有一些差异,这是文化差异造成的。

这类民间故事中对于异类的性格的描述,更加注重异类新郎的存在性,更加重视新娘寻找异类新郎的过程。异类解除异形后脱掉的外皮被毁掉,则成为故事的主要导火线。并且禁忌成为了主要支配因素。在民间故事中,“禁忌”经常出现,对主人公的命运有着绝对影响力。

五、结语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如何将韩国民间故事实际应用到韩语教学当中。教师所肩负的责任,是把这些学生引入到他们所向往的另一个缤纷世界,为他们开启了解世界的另一扇窗。如果教师只是单纯教单词句法,而忽略对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因素,就如同把孩子关在屋里背单词,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逐渐失去对学习韩语的兴趣和热忱。如果教师善于在教学中活用民间故事,这样的韩语课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学生兴致盎然又印象深刻。本文分析了民间故事在韩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民间故事教学可以满足这类要求。通过民间故事教学,语言学习者能够接触到韩国文化,了解韩国文化传统和韩国人的思想和世界观。

猜你喜欢
异类韩语民间故事
我画民间故事
光明少年(2024年2期)2024-04-29 00:44:03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漫话民间故事
幽默大师(2019年4期)2019-04-17 05:04:48
毛毛虫中的异类
鱼中的异类
鹦鹉中的异类
关于韩语单词“漂亮”的对比
西江文艺(2015年6期)2015-05-30 23: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