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玲,陈 洁,王艺伟,徐晓璐,徐茂锦,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内科教研室,上海 20043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纠纷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1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维权委员会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了一项关于医疗纠纷状况的调查,医疗纠纷发生率为98.47%[1]。与医学专业素质教育相关课程相比,医学院校的法律相关课程受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比较薄弱。一项对北京大学医学部本部和附属教学医院的在读研究生200人进行的法律意识现状问卷调查显示,在读医学研究生的法律意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尤其对于那些与医学专业有关、针对性强的法律问题,正确率偏低[2]。然而,医学毕业生大部分将从事医疗工作,法律意识缺乏将对医学研究生未来从事临床、科研、卫生事业管理等工作产生不利影响,提高医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1 法律知识课程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医学研究生培养标准,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制定的《医学研究生教育国际标准》中指出医学研究生知识培训包括“基础生物医学、行为科学、临床医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以及这些知识在医疗中的应用”[2]。
1.2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 随着患者及其
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数量急剧增加;医患矛盾激化,甚至引发暴力事件;索赔额度增高,处理难度加大。这些新特点和新情况都要求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师的摇篮,所以医学生也要熟知患者的主要权利,如人格和尊严受尊重权,生命健康权和身体权,知情同意权,保密权和隐私权等[3]。
1.3 医学生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临床医学实习是集临床带教和医疗为一体的综合行为,受到教学和医疗规章制度的双重制约。对医学生,尤其是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需要全面掌握有关医疗事故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但目前所开展的法律相关课程多局限于一般的法律常识和一些法学基础,纯理论性过强,内容有些枯燥乏味,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满足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法律意识的增强需要在全面提高医师的临床综合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而且要融会至医学专业素质教育的课程中去,两者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活学活用。
2.1 评估师资及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师资论坛等多种形式评估师资及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以便可以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师资培训,合理、科学地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授课时间等相关问题的设计。
2.2 管理机构从思想上重视法律知识相关教育 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到各个院系的管理和教学人员都要充分重视法律相关知识学习的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把基础法律学习及医疗相关法学教育工作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中。
2.3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法律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的优良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医学院校的法律师资队伍明显不足,既懂医学又精通法律的跨学科教师人才更是屈指可数。因此,急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卫生法律师资队伍。首先,要求医院领导重视医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为相关课程的安排及实施提供便利条件。其次,提高教师对法律意识培养的认识,只有教师本身认识了法律知识及相关意识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进行带教。带教教师是学生由实习生角色向医师角色转变所接触的第一人,其法律意识的强弱对实习生影响很大。带教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法律水平才能满足医学实习生掌握法律知识的需求,以及阐述和解决临床法律问题的需要,让医学生在执业的市场准入之前,就具有健康的法律心理准备。
2.4 尝试进行医学生课程改革 一是转变医学专业讲授模式。将法律法规整合到各个专业教育中,将医学、伦理和法律结合交叉进行传授。二是合理设置法律相关课程。确立相关课程安排时机及课时长短等。针对不同学生人群特点,设计不同的授课科目、设置时间、课时安排等。如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研究生、住院医规范化培训人员等,设置合理的课程安排时间、课时数等。如对临床医学专业重点讲授执业医师法、医患关系的法律问题、患者的权利、医师的义务、医疗过失的法律责任等[4]。就临床法规教育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对于临床专业学生,可考虑在临床实习前安排讲授,因为如果在临毕业前进行,学生面临就业、考研等多方面的压力,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法律相关知识。而在临床实习前的学生已经接受过内、外、妇、儿等临床理论课程的学习,因此可在此时讲授医疗事故防范的法律法规知识,结合对医院管理制度和各种临床规范的培训,明确下一步见习实习的权利与义务,对减少医疗纠纷、和谐医患关系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将枯燥的法律知识讲授的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及灵活应用。此外,还可开展专题研讨、情景模拟和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的辅助教学手段。
2.5 加强学生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的教育 在司法审判中病历是证明医疗行为正确与否的主要证据,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书写医疗文书的能力。除了要及时、准确、专业的记录及完成外,还可结合实际教授学生理解掌握患者的基本权利,如何在临床实践中体现;如知道什么是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什么情况下应该让患者及家属及时签署知情同意书,如何和患者及家属沟通,以防患者及家属反感而拒绝签署等实际问题。如遇到患者或家属不合作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等。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很多医院采用了电子病例。电子病例虽然给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容易反复粘贴病例内容,或过多依赖病例模板等,有时连患者的性别都没有及时改正,有的男性患者的病史中竟然有生育、月经史等问题。因此,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病例正确书写的必要性、重要性,书写病例时要仔细、认真。
2.6 建立网络数据库 按照医学专业研究方向,搜集该领域涉及的伦理、法律热点争议,并辅之以典型案例及法律法规。利用网络手段,方便研究生自主学习,同时将琐碎、枯燥的法律法规条文与专业方向、典型案例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法学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7 注重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医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后,往往只注重对疾病症状的观察和对基本操作的观摩学习,却常常忽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然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临床实际中至关重要,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讲述会得到不同的效果。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能增加患者对医师的信任,还可使患者加深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的认识,减少医患之间因为医疗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又能够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因此,在临床教学中,教师既要督促实习生的业务学习,又要注意引导其独立思考、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利用各种途径学会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5]。
我国医学生法律教育,尚存在若干问题有待解决,如提高学校对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视;改善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力量培养等。因此,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必须进行调整与变革,要充分注重医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促进医学秩序和谐发展。
[1] 邢 岩.刍议医学生法律意识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7):849 -850.
[2] 甄 娜,谢 虹,苏静静.对医学研究生法律意识教育现状的调研和思考[J].中国卫生法制,2010,18(4):32-35.
[3] 李雪璐,唐 恩.加强医学实习生的法律意识,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卫生产业,2007,7(48):118 -120.
[4] 陈 凌,沈 柱,伍津津,等.加强医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促进医学秩序和谐发展[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223-224.
[5] 高 苹,吴小燕,夏 冰,等.加强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