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映军,郝林源,马 兴,郑 驰,刘 曦,许 贲,赵 靖
(1.成都军区成都总医院医务部,成都 610083;2.总后勤部卫生部综合局,北京 100088;3.成都军区成都总医院质量管理科,成都 610083)
2012年11月29—30日,中美两军根据相关协议在成都进行了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室内推演,作者以医疗官的身份全程参与了整个演示过程。
1.1 任务情况 中美两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研讨交流是两国之间一项机制性交流活动,始于1997年,到2011年共开展了7次交流活动,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扩大了两军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的共识,相互了解了两军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的基本做法。此次为第8次,而且首次采用了联合推演的方式,中美双方对此活动十分重视,就演练的人员组成、演练内容在总部层面上进行了反复磋商[1]。
1.2 人员组成 此次参演双方各22人,观摩组6人,导演组3人,演练组13人,美方的美军太平洋司令部第八战区维持司令部司令斯蒂芬·里昂斯少将为观摩组组长。演练组成员为维持司令部下属的应急反应办公室成员,涉及作战、通讯、搜救、工程、医疗、情况等13个专业,我方由总政群工办公室主任汤春将军担任观摩组组长,成员有总参应急办、总后卫生部等相关人员组成。演练组成员为成都军区下属各对应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1.3 时间安排 整个推演时间为2天,29日上午双方进行了学术交流,总参应急办介绍了《我军参加国内外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行动情况》,总后卫生部介绍了《中国卫勤执行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任务情况》,美方介绍了《应急救援体制概况》《日本福岛地震救援情况》。29日下午、30日上午进行了任务实际推演,30日下午双方导演组及观摩组组长对整个推演情况进行小结、讲评,中间还进行了媒体采访及新闻发布会。
2.1 推演的背景 20××年11月29日6时19分,东南亚B国C市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C市郊区化工厂及东南部核电站反应堆安全壳出现裂缝,部分放射性物资溢出。地震发生后6小时,B国政府向中国、美国等11个国家提出人道主义救援请求,中美两国政府接到请求后,外交部门和人道主义救援机构迅速作出反应,准备组织专业力量赴B国实施人道主义救援。
2.2 内容及程序 导演组根据演练背景,采取临时协商、随机导调研究讨论、总结评估等方式,通过导调文书调控推演进程,演练组按照任务启动、兵力投送、联合救援、任务交接与撤离,4个阶段组织推演,双方共同研究救援行动各阶段的情况判断、组织指挥、行动方法、协调保障等问题,推演过程中对双方的观点不加评论。
2.3 推演的特点
本次推演背景中重点强调核化损伤的因素,因此在各个阶段双方都必须加以重视和考虑;本次救援活动切入点是中美双方联合,因此,在推演的具体实施中要充分考虑到双方的优势与劣势,救援实际行动中取长补短,尤其在联合指挥、信息共享、联合搜救、医疗救治中有所体现;本次赴海外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减灾活动,其在联合国指导框架内展开,因此更多考虑国际惯例及联合的相关程序[2]。
3.1 加深了双方了解 本次推演成功,通过学术交流、实地对话,双方就应急救援机制,尤其是救援的理念,现场救援的组织方式等进行了面对面讨论,推演的过程非常坦诚,时间虽短,信息量很大,尤其是卫勤保障上美军非常强调自身的保障、心理干预、快速转运、医疗物资现地储备等[3]。
3.2 加强了双方共识 通过推演活动发现,中美两国在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行动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将生命至上作为最高目标,存在救援行动过程中充分尊重就诊主体地位及法律、法规、宗教、文化等;救援行动中战术层面的组织方式等等。
3.3 扩展了联合空间 在卫勤保障问题的联合上,美方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例如,现场救援混合编组,手术医师相互加强,空运医疗提供支持,医疗救援信息双方共享,伤员移交时互相通报情况,医疗文书的统一等等。同时,对我方的现场救治能力及卫勤组织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 宋立新,秦姗姗,陈 锋,等.解读人道主义宪章与赈灾救助标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2):99 -100.
[2] 张嘉诚,朱 敏,田丽丽,等.美国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模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99-100.
[3] 吴 凡,林 宁,韩宇平,等.调驻高原任务部队卫勤保障难点及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6):551 -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