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声
(鸡西大学师范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声乐是一门把技术教学和艺术教学融为一体的特殊学科,声乐的学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对声乐学习者来说,它理解起来较为抽象,更需要想象力和自我体会,如果学习的方法有误或是教学引导不当,声乐学习者们在学习初期则很难入门。声乐学习更多的时候是要依靠学习者自身良好的悟性和教师准确而系统的引导。但并非所有的学习者都能有良好的悟性,而且有些声乐教师虽然本身有着较好的歌唱功底和技巧,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他们并不懂得声乐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需要遵循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没有因材施教,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最终的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成效。
“互”是交替,相互;“动”是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归纳起来,“互动”的意思就是指一种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
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感情的交流、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状态,强化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此产生教学共振,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互动式教学是一种自由、平等、开放的教学模式,其内在要求是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员能力的发展。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的是一个引导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更加和谐,师生关系也更加密切。
其教学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中教与学双方能够得到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双方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激发,在互动的基础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得到拓展,从而提高整体教学的教学效率;(2)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只起一个指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导向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3)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加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就更有主动性和针对性,能发挥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长处,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而忽视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其作用无法得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师生缺乏互动交流,学生思维得不到发散,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声乐是一门“感觉”的艺术,其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独特的教学特征决定着声乐教学需要师生的密切配合和良好的互动。
任何教育活动都存在着师生关系,声乐教学的特殊性要求其师生关系比其他学科的师生关系更为密切,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声乐教学顺利开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心理交流活动影响着双方的心态,或多或少地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互动效应,明显地影响着声乐教学的效果。所以,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就是构建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关键。
声乐教学是一项把思想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的特殊学科,注重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多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的感知能力。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而声乐教学实质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动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声乐教师应有的职责。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师生间的互动关系起着决定因素,只有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互动,促进情感上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并正确地纠正其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课堂内外学生和教师的接触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课堂参与度,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声乐教学的特殊性要求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中,声乐教师只有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对声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其对声乐产生真挚的感情,才能够真正地把学生吸引到声乐的学习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只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学生才能够在情感上更加地贴近音乐,才会真正地感受到声乐学习的乐趣,也才会真正地学到东西。
在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影响着教学整体的效果,也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摄取和掌握程度。所以,教师的“教”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它更多讲究的是“如何教”和“怎样教好”。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由于教师长期占据主导作用,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没有学习热情,课堂氛围沉闷,也间接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心态和教学效果。长此以往,教学效果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一直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阻碍教学的进程。
而现代的教育观念已经在从“知识为本”向“学生发展为本”转变。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为学生赢得更多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活跃参与也能够调动教师授课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授课热情和灵感,做到教学相长,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整个教学过程发展的目的。
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是互动式教学法实现的前提。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言行是构成教学情境的关键,所以教师上课时要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在学生进行声乐练习时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热情,使学生对声乐的学习有信心,提高其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在这个过程中,其作用是相互的,除了学生能够从中获益外,教师的教学潜能和热情也能够得到激发,从而促进声乐教学效果的提升。
同时,教师可以在声乐的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法。除了传统上的口传身教,还可以借助其自身的行为动作,或是多媒体一类的电子设备辅助教学,或是组织一些舞台实践活动等各种有效的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实践中不断和学生互动,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演唱作品是声乐教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学生对作品的演唱,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和诠释。教师从学生的演唱中发现并纠正错误时,可以以自身的范唱来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眼神、表情和动作来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作品,以此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在一堂声乐课结束后,师生讨论对于声乐课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在师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客观地指出学生在演唱中的缺陷。而课后,学生从心理上更能够向教师描述自己在歌唱上的感受,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讲出个人看法或意见,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声乐互动教学中,师生的讨论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交流、参与程度,还能够从讨论中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1]李星佚.声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文化月刊,2009,(11).
[2]魏启东.声乐教学中的教与学[J].铜陵学院学报,2007,(4).
[3]杜金菊.论互动教学在声乐课堂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09.
[4]吴继彬.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5]史春梅,史咏梅.声乐教学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略[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