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飘》中斯嘉丽形象的文化剖析

2013-08-15 00:49:04孔元元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斯嘉丽塔拉精神

孔元元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飘》是美国作家Margaret Mitchell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部作品,迄今为止已被翻译成40多个国家的文字,畅销全世界,是美国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小说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前后,围绕女主人公斯嘉丽在南北战争时的曲折经历,真实地再现了美国历史重要时期——南北战争时的画面,向读者展现了各色人等在这场社会大变革中的命运,并以南方女作家所特有的视角引导读者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进行深入的思考。论文结合美国精神和西方文化,通过对斯嘉丽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独立、执著、自由的个性的描写,着重分析斯嘉丽形象所代表的典型的美国精神。

一、美国梦和美国精神

所谓美国梦(American Dream),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是指美国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狭义上是指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能获取美好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人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勇气、决心和努力奋斗迈向繁荣,而不是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层和别人的援助。几百年以来,世界各地的青年来到这片土地上追逐自己的“美国梦”,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来创造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个人主义,其来源于基督精神的理性原则和对个人自主的追求。与东方文化不同,西方文化认为个人主义是一个美好的、积极的字眼,他们相信且崇拜个人努力奋斗,追求自由、平等,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来实现自我价值。

《飘》中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就是美国精神的典型形象。斯嘉丽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向读者展现了美国精神的精髓:个人主义,以及美国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所展现的美国精神

1.对爱情和金钱的追求

(1)斯嘉丽对金钱的追求

斯嘉丽一生都在努力追求两样东西:阿希礼和金钱。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斯嘉丽是费尽心思、不择手段,爱尔兰血统在斯嘉丽身上展露无疑,她我行我素,根本不管别人的看法,也不在乎道德的束缚。为了摆脱贫困,她与破坏、摧毁他们家园的北方佬做生意,并和他们相处愉快;为了保住塔拉,她用自己的美貌勾引自己妹妹的未婚夫并与其结婚,从而筹钱缴税;为了获取金钱,她在自己丈夫不知道的情况下,独自经营一个木材加工场,而且在经营时,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她还大胆雇佣从监狱释放出来的犯人;为了赚更多钱以备急需,怀孕后她还买下了第二个木材加工场。女人像男人一样经商在当时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斯嘉丽比任何人都知道钱的重要性,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斯嘉丽向我们展现了金钱至上的美国现实主义文化精神。

(2)斯嘉丽对阿希礼的追求

斯嘉丽的大部分人生都在苦苦追求阿希礼,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从来没有放弃努力去争取阿希礼的爱。在战火弥漫的硝烟中,仅仅是为了实现对阿希礼的承诺,她奋不顾身,在一片火海中照顾她的情敌(阿希礼即将临产的妻子);为了实现对爱情的承诺,即使面对北方佬的铁蹄,即使自己饿着肚子,赤裸双脚下地采摘棉花,她也千方百计给梅兰妮找来食物,还把家中唯一的鞋子给梅兰妮穿。所以说,斯嘉丽一直执著于自己所构画出的爱情梦想,顽固而倔强,按白瑞德的话说“她就像一个哭着要月亮的孩子,恭手放弃手中的幸福,且任性,倔强地死不回头”。尽管被自己坚定的爱情追求碰得头破血流,斯嘉丽仍然是乐观积极的,正如她常说的“不管怎样,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

“美国梦”是美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体现,它已深深植根于美国社会文化的各个角落。作为《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生活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民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背井离乡,不远万里,用步枪和斧子独辟蹊径,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造就了美国人勇敢、进取的性格,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作为追求美国梦的千万大军中的一员,斯嘉丽对爱情和金钱的狂热追求也就不足为奇了。

2.面对困难时的坚韧

上天赋予了斯嘉丽美貌和智慧,但更多的是命运对她的捉弄和磨难。原本是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千金大小姐,却在年轻时就经历了两次错误的婚姻,经历了战火的洗涤,经历了母亲的去世、父亲变疯、妹妹生病、黑奴逃跑、塔拉荒废等一系列困难和挫折,尽管昔日的一切美好都随之而去,但她从没有被命运所征服。阿希礼曾说:“亲爱的,我还从未见你掉过一滴眼泪。你总是那么勇敢,从来不怕面对现实。”经过战争的洗礼后,她彻底地变了,向我们最大程度地展现了一个女人在困难面前所能表现出来的坚强和强韧:为了爱的诺言,她只身留在围城中为自己的情敌接生;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赤脚在荒地里劳作觅食;为了保护家人,第一次拿起枪杀死了闯进家园的北方佬;当饥饿使她心力憔悴,扑倒在地上的时候,她依然能够重新站起来,大喊“上帝为我作证,我是不会屈服的”。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她没有沉迷于过去,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为了家人和家园鼓足勇气,不停奔波。“不管怎样,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就是她的座右铭。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遇到困难,美国人首先就会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而不是像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样等待父母来解决或等待别人的帮助。美国人相信只要自己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就能化险为夷,获得成功,美国人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强调面对困难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斯嘉丽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坚强以及逆境前的乐观向上精神都体现了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美国精神的完美演绎,即在挑战和困难面前勇于进取,百折不挠。

3.对塔拉的热爱

塔拉和斯嘉丽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斯嘉丽年轻时她父亲就曾说过“你年龄尚小,但总有一天你会体会到,这世上唯一值得你骄傲、奋斗、流血牺牲的,是土地,因为它是唯一永存的东西”。但那时她还年轻,还没能意识到塔拉的重要性,在后来的几年中,她一步一步逐渐意识到了塔拉的价值。

在亚特兰大战火中,白瑞德离开她的那个夜晚,可怕的泪水撕毁了她的心,她重新回到她的家园——塔拉。面对幸存下来的塔拉,她突然有一种归属感,那时她就认为,即使再大的困难,她也不能抛弃塔拉,她属于这片红色的土地。战争结束后,为了挽救塔拉,斯嘉丽诱惑了自己妹妹的未婚夫,并让他娶了她。因此,为了保护塔拉,她做出了一个很大的自我牺牲。在阿希礼再次拒绝和她远走高飞的时,在她感觉自己一无所有时,她又想到了塔拉。《飘》中描写了斯嘉丽对塔拉的深厚感情:“要离开这片可爱的红丘陵,离开那些长年流水潺潺的溪谷和那一棵棵瘦削的黑松,她的心会被撕碎的,她会如饥似渴地怀念这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小说的结尾,当真心爱慕斯嘉丽的白瑞德因失望和爱女的夭折离开了斯嘉丽时,斯嘉丽非常地伤心、难过,但是她却十分坚强的接受了这一切——“等明天回到塔拉庄园再考虑这一切吧,到那时我就能忍受了,我明天会想出新的办法得到他。不管怎么说,明天是新的一天了”。可见,在斯嘉丽的心目中,塔拉已经成为她力量的源泉和心灵的避难所。

在南北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大行其道,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南部开始逐步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随之而来的就是文化的转变: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向现代文明。所以,斯嘉丽的性格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既能迅速适应时代的变化,又不能舍弃塔拉庄园,无论什么时候,她都深深爱着这片土地。我们联系作者Margaret Mitchell生活的年代,不难发现斯嘉丽和她的塔拉庄园正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缩影——工人大量失业,工厂连续倒闭,经济持续萎缩,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感到迷惘、消沉,不知道该如何生存。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就开始缅怀他们的土地、他们的精神庄园,这也表现出了美国人对于自己家园、国家的热爱。

《飘》中斯嘉丽的形象是美国精神的典型代表,她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面对挫折从不气馁。“我明天再想,明天会是新的一天”是其精神的真实写照。Margaret Mitchell通过斯嘉丽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对于金钱的崇拜,向我们展现了努力奋斗,实现自己梦想的美国文化价值观;此外,她又是生活的强者,她能够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去迎接生活中的挑战,百折不挠地去面对并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展现了美国资产阶级那种百折不挠、勇于进取、敢于开拓、热爱祖国和土地的美国精神。

[1](美)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陈良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张昭.从郝思嘉形象看美国的文化性格[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2).

[3]罗冬梅.“飘”中的美国梦[J].时代文学,2011,(8).

[4]郭元中.论飘的思想倾向[D].河南师范大学,2002.

[5]孙宇.郝思嘉的现实主义性格特征透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10).

猜你喜欢
斯嘉丽塔拉精神
《飘》中斯嘉丽性格的分析与探讨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不同提取方式下塔拉籽油提取率及其相关性质的研究
林业科技(2020年3期)2021-01-21 08:28:44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寡姐”的寡:美人稀有
东方电影(2019年5期)2019-05-18 06:43:50
中年再读《飘》,终于明白小说中隐藏的这三个真相
家人(2019年12期)2019-01-07 09:10:39
拿出精神
给电线杆“穿”衣服的小女孩
给电线杆“穿”衣服的小女孩
中华家教(2016年5期)2016-05-14 16: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