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商学院 朱彤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约定的时间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中国曾经将不良贷款定义为呆帐贷款、呆滞贷款和逾期贷款(即“一逾两呆”)的总和。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存在的必然结果。可以说,包括中国商业银行在内的各国商业银行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的存在并不可怕,对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才能真正体现出政府化解危机的能力和商业银行的经营智慧。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头号金融强国,也曾经历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严重累积的阶段,但美国金融当局和美国商业银行采取的措施却十分奏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受经济危机和利率频繁变动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美国商业银行因不良贷款迅速累积而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银行业危机。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危机中,1295家储蓄和贷款机构破产(注:美国的储蓄和贷款机构是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一般商业银行的区别在于,这一类机构只能吸收短期储蓄存款、发放长期贷款,而不能从事除此而外的其他商业银行业务),1600家银行、保险公司破产或者处于破产边缘,顶峰时期美国各类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总额达到7500亿美元。为使银行业迅速走出不良资产带来的阴霾,美国政府和银行业采取了一揽子富有成效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也很快帮助银行业走出了危机。
1.1.1 成立美国信托清偿公司
为了便于处置银行业的巨额坏账,美国当局于1989年成立了一家快速资产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机构——美国信托清偿公司。这一机构的高级官员大多来自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具有丰富的危机处理经验。美国信托清偿公司采取的不良贷款处置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将不良贷款直接进行公开拍卖或暗盘竞标,这种方法对处理不动产贷款十分奏效;第二种,将不良资产委托与私营公司进行处置;第三种,与私营公司组成合资公司,美国信托清偿公司以其持有的不良贷款资产进行投资。美国债务清偿公司是临时性机构,1995年随着其使命的完成而宣告关闭。美国债务清偿公司的高效率,使得其成功收回了自身约三分之一的不良贷款。
1.1.2 实施低利率政策
不良贷款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美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利率的频繁变动有关,在利率大幅上涨的时期,企业的利息成本增加,偿债能力受到威胁,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违约增加,情况严重的则形成不良贷款。为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数额,从1989年年中开始,美联储便开始实施低名义利率的政策(实际利率更降低到了接近零的水平)。与此同时,联邦政府动用公共资金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直接救助,这些资金一部分被用于直接向银行购买不良资产,另一部分则用于向银行提供低利率贷款,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1.1.3 不良贷款证券化
在美国政府采取的众多措施中,数不良贷款证券化最具有深远影响。不良贷款证券化的主体是住房抵押贷款,具体的做法是:将符合一定条件的住房抵押贷款通过竞争性拍卖,直接出售给联邦国民抵押协会或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由它们将其包装转换为流动性较强的证券上市流通;而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不良资产,美国信托清偿公司也制定了自己的私营证券计划,即先用现金储备抵押贷款证券做担保,增加信用等级,然后公开发行。
美国的证券市场是全球最为活跃的资本市场,不良贷款的证券化不仅快速的处理了大量不良贷款,而且证券市场的发现功能也确保了不良贷款的处置价格不至于过低。但是不良贷款的证券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金融衍生过程,其蕴含的风险是难以想象的。资产证券化帮助美国商业银行化解了不良贷款危机,造就了20世纪初美国的金融繁荣,但也为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大危机埋下了祸根。
不良贷款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商业银行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自救。
1.2.1“好银行、坏银行”模式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即便是数额巨大,也不可能所有的银行资产都沦为不良资产。那么,为了降低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影响,商业银行可以将自身的不良贷款剥离出去,成立一个专门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即“坏银行”)对其不良贷款进行管理。
1.2.2 银行间并购
银行间的并购成为降低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是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来实现的。银行并购后,银行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相应提升,信息和人才可以共享,资金来源稳定性增强,资金的多样化组合进一步优化,进而经营成本降低,收益率提升,从而为不良贷款问题的解决增强实力。
1.2.3 增提损失准备金冲销损失贷款
商业银行另一个常用的缓解不良贷款不良影响的常用方法是增加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比例。增提的损失准备金可以是股东增资,也可以是发股或发债所得。银行可以根据不良贷款的后续收回可能性,对不同不良资产分别增提20%、50%甚至100%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同时通过增资等方法消除对增提损失准备金对整个资产负债和收益方面的影响。除此之外,美国的商业银行还采取了一些诸如成立风险贷款抢救部等措施,来缓解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正常经营带来的冲击。
20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经历了一段不良贷款快速增长的时期,其后我国政府以及各大商业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缓解了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拖累。但今年5月份发布的《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又指出了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出现了反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民间借贷等领域风险亟须引起警惕。而美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则可以给我们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首先,为了减少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拖累,国家于1999年设立了长城、信达、华融和东方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农行、工行、建行和中行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这一点具有明显的借鉴美国做法的意味。不同的是,美国信托清偿公司在短短6年时间内就完成了其历史任务,而中国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处理不良资产的效率不高,而且近年来由于自身定位不明确还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这警示我们,在学习美国建立专门机构解决不良贷款时,更多的要学习专门机构处理不良贷款的方法。
其次,国家要保证利率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利率频繁变动导致利率风险增加,不良贷款发生频率也会相应增加。近几年,我国基础利率和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每两到三个月就会调整一次,而且调整方向难以预期,虽然这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标志,但也难以避免地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安全带来了极大隐忧。为此,货币金融当局应该提前告知货币、利率调整的规则,让企业和银行有备无患,同时尽量保证利率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最后,不良贷款的处理不能以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累积为代价。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贷款的本意是为了降低信贷风险,保证经营稳健性。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途径降低贷款存在的无法收回的风险,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与处理不良贷款的初衷是相违背的。金融危机前,我国商业银行也持有大量的高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即使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今天,一些商业银行仍在积极探索将自身流动性较低的资产进行证券化。对于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要持谨慎态度,监管当局也要时刻警惕金融风险的累积。
[1] 尹矣,高尚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基于美国金融同业经验的视角[J].农村金融研究,2011(4).
[2] 张伟玲.美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实践分析与经验启示[J].管理观察,2010(35).
[3] 邹新月,孙文峰.美国经济不同时期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核心指标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3).
[4] 舒乐.我国商业银行与资产证券化[J].科技和产业,2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