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烨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沈 烨
(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盐城224001)
目的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阅读近几年中国知网中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参考文献,对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结果诱发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包括:药物因素、药物使用以及个体差异因素三个方面,其中药物使用因素所占比例较高。结论诱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主要涵盖药物因素、使用因素和个体差异因素三个方面,其中毒性药材炮制不合理以及用药剂量不合理等为主要原因,临床应给予关注。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药物因素;临床合理用药
近几年中药的逐渐发展使得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增多,其治疗效果好,安全性等优点受到了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认可。然中药所致不良反应依旧存在,近段时间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从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不良反应类型等几个方面展开了阐述,详见下文。
1.1药物因素
1.1.1品种混淆中药的品种繁多,同名异物或者是同物异名现象十分常见,并且不同药物的毒性强弱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使临床医师和药师在用药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困扰[1]。如同一味中药木通有关木通和川木通之分,两者产地、科属、毒性作用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1.1.2药物污染因我国农业的发展,使得大量的含有机磷、有机氮等成分的农药在中药种植过程中被应用,对中药材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中药的有效成分,甚至会产生毒性作用。如杀虫剂666、DDT等在土壤中的降解时间相对较长,若是人服用含有该成分的中药后很容易导致蓄积中毒现象的发生。
1.2.3来源差异中药材会因其产地不同、生长环境差异而导致其药材质量、有效成分等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一些毒性药物而言,如乌头,其毒性成分乌头碱含量会因其产地不同而发生变化。
1.2药物使用因素
1.2.1炮制不规范中药炮制的主要作用为降低或者是消除药物的毒性作用,使治疗效果得以增强,所以,炮制是否规范合理将会对药效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针对一些存在较强毒性作用的药物而言,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加工炮制,则很容易造成中毒现象,诱发不良反应[1]。譬如说川乌、草乌中的双酯类生物碱,其致死量在3~4mg。人口服剂量超过0.2mg便会诱发毒性反应,通过炮制后,双酯类生物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并且其会进一步水解生成乌头胺,其毒性仅为双酯类生物碱的1/2000。因此含乌头类的方剂需要先煎、久煎,从而达到降低毒性作用的效果[2]。
1.2.2长期服用在中医传统理论中,对同一病症的治疗一般坚持守法不守方的原则,同一个处方的药物长期服用后需要对药量等进行重新的调整,若是长时间应用同一处方的药物很容易导致依赖性以及蓄积中毒的现象,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中药不可长期应用。譬如说临床上常用的朱砂安神丸的主要功效为降血压、安神,但是久服会导致慢性汞蓄积,从而导致中毒反应的发生。
1.2.3剂量不当中药与西药相同,均具有其特有的限定用量,若是剂量较小则达不到治疗效果,若是剂量过大,则会增加毒性,诱发不良反应。
1.2.4配伍不当中药配伍为中药治疗疾病的一个主要特点,配伍的作用使减小毒性、增强疗效,在配伍过程中严格按照 “十八反”和 “十九畏”等禁忌,并以 “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反”等中药配伍理论为依据,若是出现配伍不合理现象则很容易诱发毒性反应。
1.2.5剂型与给药途径的改变研究发现,不同剂型的中药其总体毒性作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剂型的选择,切忌随意更换。曾有调查结果显示,中药注射剂诱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约占77.34%,其次为口服中成药,占20.31%左右[3]。
1.3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就是指用药患者存在的自身差异,如种族、年龄、体重、性别以及生理状况等不同其用药情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针对妊娠期或者是哺乳期的妇女而言,用药与其他患者存在很大的不同。
在临床上,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类型包括副作用与毒性反应两种。副作用就是在治疗剂量内伴随者药物疗效而出现一种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意外伤害。临床表现以轻微头昏、口干、嗜睡、乏力、食欲减退以及胃肠道不适等症状为主。毒性反应则是指药物导致的一种生理生化功能异常以及病理改变,严重时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中药的应用给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得以逐渐升高,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临床患者的关注。目前诸多的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已经证实,诱发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涉及有药物因素、药物的使用因素以及个体因素等三个方面。因此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对药物的种类、剂型、剂量以及给药途径等进行合理选择,以达到降低不良反应的效果。
[1]李小红,马周旺.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方法及预防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4(17):445-446.
[2]陈正超.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药学服务对策[J].齐鲁药事,2009,15(2):152-154.
[3]刘芳.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1(19):872-873.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8.093
1672-2779(2013)-18-0125-01
杨 杰
201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