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2例

2013-08-15 00:44陈修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8期
关键词:红藤白芥子土茯苓

陈修海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2例

陈修海

(江苏省高邮市龙虬镇卫生院,高邮225605)

包裹性阑尾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阑尾周围脓肿即通常所说的包裹性阑尾炎,占各型阑尾炎的4%~10%。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13年44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病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小于30岁8例,31~60岁18例;60岁以上16例。

1.2诊断标准①继急性阑尾炎发病后出现右下腹包块,有压痛及腹膜刺激症状;②持续发热,血白细胞计数增多;③直肠肛门指检可示触痛或包块;④超声探及右下腹局限性包块。

1.3治疗方法选用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基本方:金银花20g,薏苡仁30g,牡丹皮15g,红藤20g,赤芍15g,大贝母15g,白芥子5g,生大黄(后下)10g,皂角刺10g,土茯苓30g,生甘草5g。随证加减:伴高热者,加连翘10g,山栀10g,紫黄地丁各15g,辣蓼15g;腹痛明显者,加醋延胡索24g,失笑散(包)20g,九香虫10g;大便干秘难解者,玄参15g,决明子15g;腹胀满者,加木香12g,枳实10g,大腹皮15g,莱菔子12g;舌苔厚腻者,加草果仁(杵)10g,白蔻仁(杵)10g,石菖蒲10g,胆星10g;病程后期体虚者,加生黄芪30~60g,当归10g,太子参10g;口中舌苔花剥或少苔,舌质偏红者,加天花粉10g,石斛10g,玄参10g;长期低热者,加胡黄连10g,生鳖甲10g,牡蛎20g(先煎);不思纳谷者,加谷芽30g,麦芽30g,山楂30g,茯苓15g。每日1剂水煎,取500ml,分二次内服,3天1疗程。

2 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超声检查正常。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右下腹包块缩小或消失。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并发腹膜炎。

2.2治疗结果治愈35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

2.3典型症例李某,男,61岁,农民。全腹疼痛7天,尤以右下腹为甚,大便干,查体温37℃,右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舌苔薄黄,脉弦滑数,血常规示WBC 18×109/L,N0:85;腹部B超示:右下腹包块;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西医予头孢噻肟钠5g静滴:甲硝唑0.4静滴,中药予:金银花20g,连翘10g,红藤10g,赤芍10g,牡丹皮10g,生军10g(后下),玄明粉10g(冲服),重楼15g,白芥子10g,桔梗12g,甘草5g。连续治疗7天,复查血常规,腹部B超均示正常。

迮某,男,16岁,学生。起始胃脘部疼痛阵作1天,时恶心,恶寒稍热。家长将其带入村卫生室予以输液,所用药物为头孢呋辛2g,治疗2天。脘痛消失,小儿觉腹部胀满,不思纳谷,大便未解,精神欠佳。遂至我院门诊,查体:体温37.6℃,心肺 (—),右下腹触之包块,如鸡蛋大小,重压疼痛,查血常规:白细胞14× 109/L,N:0.82,B超查:右下腹包块。确诊为阑尾周围脓肿,即予西药头孢噻肟钠3 g加甲硝唑0.2静滴,中药予金银花15g,薏苡仁20g,牡丹皮10g,红藤15g,赤芍10g,重楼10g,大贝母10g,白芥子5g,土茯苓30 g,生大黄5g(后入),莱菔子10g,黄地丁15g,生甘草4g。1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共治3天,大便日3、4次,腹胀消,血常规:白细胞10×109/L,N:0.70,右下腹包块稍小,苔光,舌质红。遂取消输液,继续服用中药,原方去大黄、白芥子,加石斛10g,玄参10g,百合10g,易薏苡仁为炒薏苡仁30g,继服6剂,病恙即去大半,再以四君汤加土茯苓、红藤、黄地丁、薏苡仁善后调理。

3 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症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并发症,常因阑尾化脓、坏死、穿孔、炎症被包裹而直接形成。属中医学 “肠痈”范畴,是由于肠道功能失调、传化不利、糟粕积滞、生湿化热致气血不和、败血浊气壅遏,热胜肉腐而成。正如 《外科真诠》云:“大小肠痈,痈生于大小肠也,俱由湿热气滞凝结而成”,“邪气与营卫相干,在于肠内,遇热加之,血气蕴积,结聚成痈,热结不散,血肉腐坏,化而为脓”。(《诸病源候论》)综观此病之生成不离热毒之邪气,气血不和是病之基础。所以中医药治疗则围绕清消邪气,调和气血为其治疗大则。

为什么基层会有这么多的阑尾周围脓肿?笔者分析认为:一是因农务较忙,仍抱有老传统,小病小痛能拖则拖,不积极及早正规治疗;二是因村卫生室,卫生站部分医生业务知识不精,误诊、漏诊从而导致错过手术时机,形成阑尾周围脓肿。

热、毒、湿邪气聚结为其致病之因,针对于此,设方之要点为清泻热毒、利湿排脓,故选大黄为君药,其性苦寒,入胃、大肠、肝经,泻热毒,荡积滞,行瘀血为通腑之要药。正如 《成方便读》云: “病既在内,外痈之病又自不同,然肠中自结聚不散,为肿为毒,非用下法,不能解散。”又用清热解毒之金银花、土茯苓为臣,再用牡丹皮、赤芍凉血祛瘀消积块,又用白芥子、皂刺、大贝母化痰消积理滞,取薏苡仁、红藤化湿排脓,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清泻热毒湿邪为主,和血消气为其理运通道。

本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治疗率较高,治疗时间短,避免了手术者的痛苦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但也不能就武断地说,阑尾周围脓肿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都能好转或治愈。要求我们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病人病状加重 (持续发热,腹痛加重),体征无改善或伴有腹膜炎征象,应即行手术治疗 (腹腔引流),对好转或治愈的病人,三月后可择期手术,行阑尾切除术。对复发病例,应在复发时及早手术治疗,以根除病灶。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8.058

1672-2779(2013)-18-0076-02

吴义红

2013-07-21)

猜你喜欢
红藤白芥子土茯苓
从白芥子古今外治研究探寻中药“内病外治”机理的新思路
白芥子(李源恒)《人间有味是清欢》《暂放尘心游物外》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土茯苓的功能性分析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辨证奇闻》中白芥子的运用规律探讨
红藤联合脉通散外敷对肺癌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红藤粉外敷治扭挫伤
鞋尖朝外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方草寻源——土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