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昌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樊川小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提出的“写作本位”的读写观。他颠覆性地提出:“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写作能力的培养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应该以写作为本位来规划语文教学”。
崔峦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中指出:“以往的阅读教学效率低,不仅表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差上,还表现在读写分离、只管读不管写的问题中……”面对这些问题,笔者不禁深深思考: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如何在阅读教学时间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以四(上)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谈谈习作意识观下的单元阅读教学。
从文本中发现习作因素,寻求最佳的习作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体会语言传达的情感,积累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是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取向。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渗透“将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的写清楚”,做到“言之有序”。结合学生原有基础,综合学段习作目标,以此为导向,在本单元阅读教学中,从文本中选择能够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因素,作为习作教学目标。
“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课文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要求,教材表述如下:“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是习作的重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难点。在课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课文所写的动物特点是什么?作者写了哪些事例,用怎样的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1)关注行文结构
“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单元四篇课文,都是描写小动物的佳作。《白鹅》和《白公鹅》行文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白鹅》的线索更加清晰一些,它以过渡段统领全文,再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上叙述鹅高傲的特点;《白公鹅》则以“海军上将”突出鹅的派头,接着描写这只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猫》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巧妙,写了成年的猫和小猫的特点。《母鸡》文章层次清晰,写出作者从讨厌到不敢讨厌母鸡的前后态度的变化。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读写有效结合,引领学生掌握作者不同的谋篇布局方式。
(2)注重段落特点
课文中的段落结构、表达手法各异。《白鹅》一课,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高傲的特点。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对比,白鹅幽默风趣的形象通过文字展现在眼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而《猫》一课,则通过总分结构来写的,写出了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弄清两篇课文的作者都是运用了过渡句的形式,围绕中心一步一步地把段落与段落“串”起来的。只有教师重视引导,学生才能积累一定的谋篇布局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到习作中去。
(3)紧抓词句亮点
整体比照,定位了习作的目标,要落实到文章中,还必须细读文本,深入语言,探寻文本言语形式中个性化表达的亮点。
本单元的作品都是从人性格的角度上去描写这些动物的,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他们的形象变得可亲了,鲜活了,使人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本单元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白鹅》中的“架子十足”,“不胜其烦”,是“鹅老爷”“勾当”……《猫》中的“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用身子蹭你的腿”“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母鸡》中一个“听吧”,鲜明的口语,饱含浓郁的“京味”;一个“讨厌”,自然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亮点词句不计其数,在教学中要特别引导学生去发现、理解、积累,并尝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阅读教学渗透习作目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更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分析文本材料包含的习作因素后,合理选取、有度确定文本的习作目标,使之在阅读教学中转化为习作实践,真正解决学生“不知写什么”,也“不知怎么写”的问题。
在“写作本位”理念的指导下,每一个单元的教学,理清了习作表达目标后,采用从习作要求入手,细化习作目标,努力使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发挥出它例子的最大效能。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笔者首先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写一篇以“喜爱的动物”为话题的文章,要具体地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制定单元阅读学习目标。自己“喜爱的动物”这个话题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要下笔并不难,但如何写出章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笔者根据各课的特点细化了写作学习重点,对课堂起到“聚焦”的效应。
《白鹅》和《白公鹅》两文中,所叙的事件比较多,反语运用贴切。除了引导学生归纳出所写事件外,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围绕中心选材”这一写作特点上,结合标题帮助学生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让学生明白复杂的文章可以这样来读,丰富的选材安排得当可以使文章主题鲜明、摇曳多姿。
《母鸡》结构清晰,正反对比突出。对比写法不仅体现在对母鸡的讨厌和尊敬上,还在文中两部分的内容中一一对应起来。拟人的表现手法在全文中贯彻始终。另外,口语化的描述,也是一大特点。重点落在“讨厌”与下文“不敢讨厌”形成巨大的反差,前文细写的“讨厌”,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对母鸡的喜爱这个写作目的上。《猫》语言情趣盎然,可以通过抓重点词句、连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会用具体事实描写的方法写出小动物的特点。
细化了习作目标,根据文本特点,在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实践中,除了生字词、阅读理解、情感目标之外,还要制定习作实践目标。
《白鹅》: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读写的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白公鹅》:与《白鹅》比较表达上的异同之处,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猫》:学习作者用具体的事实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母鸡》: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准确性、形象性,感受作者先贬后褒的情感表达方法中所蕴涵的母爱。
这些习作实践目标融合在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规避阅读教学重“内容分析”,重“人文追求”,而漠视“言语习得”的针对性举措。长此以往地坚持,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必要、重要的。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文句章法、谋篇布局、构思立意等方面不断出现问题。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有明确、有度的习作目标,又要善于选择教学方法,从而有序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1)随文感知
“路有径,章有法”,语言文字作为表达的工具,必然有它内在的表达技巧和方法,因而阅读教学中应当随文适当突出习作技巧和方法。如本单元出现的“反语”的学习——
《白鹅》片断:
师引导:作者站着侍侯鹅老爷时,脸上会怎样的表情,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1:我想,作者的脸上会是欣赏的表情。可能会想:你吃饭可真有意思!你不知道狗在旁边窥伺你吗?就喜欢你坚持原则的样子,你好好吃吧,我可爱的鹅老爷。
师:这里把鹅称作“鹅老爷”,是不是作者很讨厌白鹅呢?
生2:不是。虽然我伺候这鹅老爷是“不胜其烦”但是我还是供养周到。
生3:表面上“我”对“我们这位鹅老爷”讨厌,其实内心还是很喜欢白鹅的。
师:说得好。生活中你听到作者对白鹅的深深喜爱之情就隐含在文字的背后,这叫做反语。(板书“反语”)在这篇课文里面的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这种方法,你能找一找吗?
生4:不胜其烦、勾当……
师:在生活中,你听到哪些词语也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生1:有时候奶奶称我是“小祖宗、小屁孩、淘气包”我想是反语的意思。
师:你能学学当时的语气吗?
生1:当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收拾桌子时,奶奶笑眯眯地说:“我的小祖宗唉,别弄脏了衣服,让我来吧!”
生2:妈妈常说:“我家的淘气包看起书来,那是雷也打不动,有时很晚了还在被窝里看,真偷偷地看,真让人担心!”
……
老师精心设计,辅之梯度的问题,那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却强烈地表现白鹅的个性,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再拓展生活中反语的运用,将表达方法的学习渗透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反语”这一方法的学习于无痕中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2)不断验证
方法应用需要举一反三,不断验证。通过《白鹅》的学习,学生感受到“反语”是表达喜爱之情的一种极富魅力的表达方式。接着,在《白公鹅》的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们自主研读。
(《白公鹅》片断。)
①出示:“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
②师引导:白公鹅干什么“勾当”?这本是一个贬义词,为什么我们却觉得这“勾当”很有趣?体会作者同样喜欢着白公鹅。
③课文中哪些是反语?请你找一找,划出有关词句来品味,并思考一下作者使用这些反语是为什么?
④学生通过读划,抓住了“我们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偷偷摸摸”“主宰”等词语进行探究细读,感受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再次验证用反语传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
⑤再看看书中这幅插图,白公鹅又要去捣乱了,请你用叶·诺索夫的调侃的语气对白公鹅说几句话吧。
⑥看来作者明着是写白公鹅的缺点,实际上是对这只有着傲气和傲骨的鹅充满了喜爱。还有谁喜欢这样的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
⑦小练笔:请你学学反语的表达方式,写一写你喜欢的小动物。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联系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从教材这个范例中,感受动物的千姿百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提供的范例,利用好教材这个范例给学生提供习作方法的借鉴和创造的依据,从而使习作中的语言运用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现行的作文教学,用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白坚老师的话来说,是局限于“后”作文教学,也即注重拿到作文命题后学生记忆中“生活素材”的运用,忽略作文开始“前”观察生活、摄取素材方法的训练……这道出了学生写作困难的关键。在围绕单元目标进行设计时,充分利用本单元资源,组织读写活动,在活动中以“用”促读,以“用”促写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本单元习作系列活动:
第一,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刻画了一只高傲的鹅。能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第二,借文本不完整的原话进行扩写。
第三,写一段话,要求围绕一个中心句把小动物的一个特点写具体。
第四,本单元的每篇课文作者的观察角度都不一样,请以这样独特的视角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片段的描摹练习。
第五,学习作者细致描写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步态、吃相。
第六,作家在描写的时候充满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你是从那里发现的?你能学着用上这样的方法来表达吗?
这些“写”的活动几乎贯穿在每天甚至每节的语文课中,既降低了写作难度,也达到了听说读写全面提高的目的。语文活动让写作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两者间的交流,还是写作者与自己、与生活的一种对话,写作过程成为了感受生活,分享快乐的过程,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
在文本研读中,学生知道了精心选材、合理安排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更多的阅读材料作为支撑,学习写作也就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阶段。
在单元写作的要求下,我选择了与“动物”这一主题密切相关的系列作品供学生阅读。当然首选是现当代的名家名篇,其次是热点材料和精彩时文,比如本单元我推荐的《白公鹅》《柱子上的母鸡》同课文对比阅读,有丰子恺的《蝌蚪》《蜜蜂》《蟹》和《养鸭》《白象》《贪污的猫》和《阿咪》,沈石溪动物系列小说《混血豺王》《神秘的导盲犬》《老象布哈依》。这些作品限定在两周之内尽可能读完,并且围绕“动物”这个话题及时做好摘录和批注、读后感等。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重组学习内容,通过各种训练(听、读、说、写)把课外内容融入课堂之中,进行课内外学习内容的整合,从而解开教材的束缚,走语文教学课内外结合的道路。
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最后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一展风采。可以是口评,也可以是讲评、互评……评价时重点在选择生活中与小动物相处时的典型材料,表达自己的情感。
习作:外婆屋子旁边有口池塘……几十只甚至上百只青蛙“呱呱”叫个不停,真像个菜市场,那声音能够传到几里地以外。青蛙有事没事,净在那里瞎叫,让人不胜其烦。
经历那件事后,青蛙不再是那么讨厌了。
这篇习作,与老舍的《母鸡》在结构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小作者运用“反语”,先摹画青蛙令人厌烦的叫声,接着笔锋一转,写出青蛙不再令人讨厌。可谓尽得文本之秘妙。
从本单元的设计和实施来看,在习作意识观下重新构建单元整体教学,以作文教学统领阅读教学,使阅读服务于写作,也重视写作对阅读的推动、促进作用,使学生学以致用,使习作有了真正植入课堂的根。这样的阅读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必将把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新高度。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2]潘新和,王崧舟.“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J].小学语文教师,2008,(6).
[3]徐光华.新课程下小学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OL].恩施教科网.
[4]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