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与技能退化

2013-08-15 00:51庄西真
职教论坛 2013年10期
关键词:工人劳动技能

□庄西真

对技术和技能进行恰当的定义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但却是写这篇小文章必须回答的问题。已有文献中有多种关于技术和技能的定义,考虑到如果界定过于宽泛会使得分析没有价值。所以,我把技术看成是用来生产产品的各种形式的机器设备以及软件和硬件,把技能看成是一个人后天习得的或者是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完成特定工作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总和。简言之,如果人类生产产品的工具是机器,技能就是操作机器的能力。

技术有不同的形态,并不是每一种技术都能带来经济价值(都能用于生产),好多技术其实一点用都没有,只有生产技术及其由它组成的产业技术才具有经济价值。由主观技术构想、创意而产生的技术发明是技术的初始形态,必须经过设计、试制和试验加以客观化、物质化,才能纳入到生产劳动过程中去,成为生产技术,即生产劳动过程中的技术。单一的生产技术仍不能实现技术的最终目的,必须有许多与之相匹配的一系列生产技术总成才能形成产品。比方说汽车产业的产品是汽车,汽车是由以机械加工技术为核心,热处理技术、化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技术、运输技术等多种生产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任何一种单一的生产技术都造不出汽车来。 有多少生产劳动过程,就有多少种生产技术,但一种生产技术却不能独自生产出完整意义的产品来。生产技术的链条构成了产业技术,并生产出产品来。从社会生产总过程来看,产业技术所生产出的产品很多是中间产品,于是出现了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的区分,上游产业的产品可以成为下游产业的原料、工具、条件,这便组成了一个产业集群。

产业是指生产产品或为人类提供某种服务的事业或部门。企业就是一个产业部门,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任何企业都要运用一定的技术开展生产活动,这里再强调一次,企业用的技术是生产技术,而一种技术要想被用于生产过程,简单易学、便于操作是首要的条件。生产技术被应用于工作场所的过程是一个将工作任务分解成简单、只需少许技能就可操作的任务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生产工作被分割成重复的及习惯性的生产活动(比如流水线),使得低技能工人得以被雇佣,使“全能工人”变成“局部工人”。技术进步推动产品生产的过程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且常使其中一些工作环节机械化。例如,上世纪初期的美国福特公司,劳动过程主要由“全能型”技术工人控制,他们通常能决定劳动的强度和生产效率,但在1913年10月标准的装配线开始运转并经过仔细的动作研究后,汽车底盘的装配工作在140名装配工人间进行分工,他们沿着150英尺的装配线一字排开,在1天9小时劳动中要完成435个底盘配件的安装。在这个过程中,工人们不仅降低了技能水平,也降低了影响劳动过程的权力。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把工作过程进行分割因而降低了对劳动者操作技能的要求,也通常会令整个企业生产队伍(包括维修队伍)的技能要求下降,当机械化、自动化作业达到某个程度的时候,便会需要很少的操作技能。例如,许多印刷行业的工作,如排版、印刷机操作及照相凸版印刷,在历史上一直需要高度复杂的职业技能。激光照排技术则将上述高技能工作简化了,大大降低了印刷企业工人的操作技能水平。技术进步导致技能退化的现象从富士康招收普通工人的条件中也可以看出,不要求文化程度,只考几道简单的算术题,应聘人员只要认识26个英文字母,就搞定了。因为富士康已经将生产流程尽可能简化,变成工人不需要专门知识和训练,便能重复进行的几个简单化操作,媒体上说富士康最近几年要大批量地使用机器人来代替人工。

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进步有关的产品正在改变经济社会里几乎所有部门的工作,从农业到运输业以及工程设计、建筑施工,现在看来,这个转变将会变得无远弗届。随着更先进的生产技术的发明以及推广应用,机器将可以担当更为复杂的工作。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所谓的精密设备的使用、维护、修理却未必需要工人具备更高水平的技能。

对我上述观点,有人不同意,他们反驳说:因为技术进步虽然简化了生产过程,但是对技能工人的需求却不断地增长,技能附加值也越来越高。而且技术进步所形成的技能替代效应,多是对一般技能的替代,而不是对企业特殊技能的替代。实际上,以往的技术进步过程显示许多时候事实刚好和他们说的相反。今天的汽车比我小时候见到的汽车更精密了,然而,现在的汽车却更容易驾驶了,像我这样从小就“心灵手不巧”的人一个月就拿到驾照,且安全驾驶好几年了。修车也容易了,前两天我车子右后门玻璃不动了,上不去下不来,去修车厂修理,修车的师傅说,估计是电机坏了,换一个就行了。

猜你喜欢
工人劳动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技能up up!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画唇技能轻松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