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快速增加,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人数也逐年攀升,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广为关注的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职教育研究者们认为,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职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2]。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偏低固然与高职毕业生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等有关,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敬业精神等也是重要原因。而且,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的软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软实力”。
“软实力”是相对于 “硬实力”而言的,最初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自1990年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了 “软实力”的概念后,便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被运用于其他领域,。求职者的就业竞争力应包括“就业硬实力”和“就业软实力”。就业硬实力是指从业人员所必须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它是显性的,是一种相对固定、静态的存在形式,比如学历、计算机与英语等级证书、各类职业资格证、专业知识及技能等。而“软实力”则是一种吸引力、影响力,是指除了硬实力以外的个人素质,它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3],它是隐性的,是一种持续的作用力。管理学中的“素质冰山理论”也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的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能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4]。
就业软实力体现出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就业软实力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 多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比较看重学生的主动性、责任感、忠诚度等内在品质,这些品质已成为学生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并维持一份工作的必备条件[5]。其次,就业软实力关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能否可持续发展。就业软实力不仅是毕业生的求职能力,也是一种在就业岗位上能够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并根据目标随时调整行为偏差,从而更加自如地应对各种职业变迁。
学生就业后要想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转化为专业能力,很大程度上需要“软实力”铺路搭桥,软实力可以保证硬实力的充分发挥。硬实力在求职和任职的过程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被形象地称为“敲门砖”,但硬实力要以软实力作为支撑。可以说,硬实力是参与就业竞争的基础,软实力是硬实力得以发挥的助推器。
鉴于“就业软实力”的重要性,高职院校、高职学生以及社会都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就业软实力。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用人单位是人才的最终用户,如果高职院校能根据用人单位和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就可以缩短高职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磨合期[6]。现代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基本定位于复合型人才。围绕培养复合型人才,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应遵循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增强毕业生宽泛就业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围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来改进课堂教育。应从重知识灌输转向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转变,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在学科设置上,应该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着眼于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要求高职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就业能力。另外,将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2.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使高职学生的职业观、价值观发生了转变。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应该以职业教育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选择正确的职业之路。以素质拓展教育为实践途径,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以就业指导为切入点,加强就业观、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诚信观和法制观。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求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要针对学生所关注的就业问题,给予切实有效的指导。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学生活的主旋律,是青年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浸染其中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使其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等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个性与潜能。因此,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设置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项目,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展示才艺,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填充学生的闲暇时间。如通过服装节、英语沙龙、宿舍文化节等形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其树立团队意识。在学生的个性化爱好和志趣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本领,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软实力。
4.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其社会适应性的突破口。高职院校应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如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顶岗实习、假期打工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不仅能够深化其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而且能够加强其对职业和岗位的认识,帮助其积累工作经验,全面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另外,还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技能的要求,尤其是能够了解到社会对一名职业人的基本要求,自觉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来适应社会的需求,使自己尽快由校园人转变为职业人,从而提高自身的就业软实力。
5.抓好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促进学生就业、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结合,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举办职业素质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熟悉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社会需求,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掌握求职技巧,不断提高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学校应从学生进校门开始,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从确立职业发展目标起步,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其明确 “就业软实力”的重要性,确立奋斗目标,在求职时不因软实力的欠缺而与理想的岗位失之交臂。
高职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就业软实力的重要性,有意识地锻炼、提高自身的软实力。高职学生应明确就业软实力和就业硬实力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既要认识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就业硬实力的重要性又不能忽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的就业软实力。高职院校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软实力的各项举措需要得到学生的支持和认同,学生只有认识到就业软实力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身潜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高职学生应利用并创造机会培养自身的就业软实力,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1.企业在塑造学生就业软实力方面应发挥作用。首先,企业应参与高职课程建设,使高职课程与实践的联系更为紧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敬业精神等。其次,企业应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与社会联系的纽带,实训既融入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可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再次,企业应接收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一方面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增加专业技能的熟练度,另一方面让学生获得工作经历,培养责任感,提早进入社会、了解社会,成为社会人。另外,企业在招聘时应更加重视学生的就业软实力,用人单位的需求对高职学生无疑起着导向作用。最后,企业应配合做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高职院校可以了解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软实力。
2.家庭应有效配合学校的就业教育。高职院校通常为省内招生,学生与家庭的联系较为紧密。家长应引导子女重视并帮助其提高就业软实力。首先,家长应摒弃只重视子女学习成绩、各类证书等就业硬实力的传统思想和观念,充分认识到就业软实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社团活动,假期安排子女承担家务等,培养子女的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家长可利用自己掌握的社会资源为子女更多的锻炼机会,使其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同时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网络(包括校园网)应发挥宣传、教育功能。网络是高职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相关调查显示,高职学生人均每日上网时间约为2.5小时[7]。网络的即时性、开放性、交互性、隐蔽性等特点给高职学生的就业教育带来了机遇。首先,网络的即时性使得先进人物的事迹得以快速传播,学生从中受到鼓舞,从而自觉采取行动提升自己的就业软实力。其次,网络的开放性为开展就业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教育资源。学生通过比较和选择,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信息和道德准则。再次,网络的交互性特点使学生可以同时与多种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提高就职教育的频率和效果。另外,网络信息的隐蔽性的特点,可以缩小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便于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
4.政府应加强公民道德教育。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通常分为三种,即家庭道德、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道德的形成过程是逐渐社会化的过程。高职学生正由校园人转变为社会人,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政府应加强对公民思想道德的教育,让每一位公民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成为良好道德环境的维护者,成为躬身行德的实践者。同时,还应加强法制建设,让法律成为道德的坚强后盾。在全民道德素养提高的大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方面的就业软实力必将得到提升。
[1]李庆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职教论坛,2012(28):20-23.
[2]王永灿.对当前高职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7):17-19.
[3]杨云英.大学生就业的软实力准备[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1):113-114.
[4]魏景荣.论隐性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9(03):14-15.
[5]谢萍.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建设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1(03):202-203.
[6]梁妙荣.对大学生就业软实力问题的探讨[J].前沿,2010(12):176-178.
[7]蓝蔚青,谢晶,马召腾,等.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问卷调查与初步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9):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