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勇、胡家秀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中撰文并且深入分析了高职专业竞争力的内涵、外显特征与构成要素等,对于建设高职院校的特色品牌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高职院校的专业竞争力是指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与行业内其他高职院校相同专业或同类专业比较,在服务企业中表现出来的就业优势与合作优势,以及社会认同的优势。从外显特征指标看,高职院校专业的竞争力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专业特色,是专业形成竞争优势的核心力量。从综合的视角看,其表现为专业技术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其中,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对专业特色的定型是决定性的。2.专业实力,是专业竞争力的基础,是其软、硬件建设的综合体现。3.毕业生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决定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从构成要素看,高职院校的专业竞争力由硬件与软件两类要素构成,它们是专业竞争力评价具体指标。硬件要素包括以下方面:1.专业师资团队,是形成专业竞争优势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要素。可以从“建立核心”、“优化结构”、“培育环境”、“促生成果” 入手进行建设。2.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硬实力的重要指标,包括以校企紧密合作为特征的校内实训基地和以解决学生顶岗实习为主要任务的校外实训基地。3.科研与技术服务,对专业竞争力有决定性的影响,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内容、工学结合和人才培养质量。4.区位优势,主要通过就业状态、产业背景、教育资金支持等影响专业竞争力。软件要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组织与制度。专业的组织设计要体现专业化与开放性,制度设计要突出竞争性与人性化。2.人才培养模式。对其考察时需关注理念是否先进、工学结合的特点等。3.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计时需要协调好专业人才目标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切合度等关系,以保证体系的科学性。4.课程。课程建设水平可以从课程程序文件设计与实施、品牌影响力、课程教学资源强度三方面衡量。
专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硬件要素、软件要素和毕业生质量三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建议权重分别为40%、40%和20%。评价方法可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与现场评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