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构建人文环境的策略思考

2013-08-15 00:51范雯芩
职教论坛 2013年3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办学校园

□范雯芩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而环境也创造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是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环境,是学院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院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开展院校人文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气氛,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学校品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对校园人文环境有意识的建设导向,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这既为学生养成职业意识营造一种育人环境,更是对学校建设的一种创意性思考。

一、高职院校人文环境构建元素与特质

人类的一切活动及其存在方式都离不开环境,环境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对应,是人类活动时周围存在的一种人为的,为了满足观念、信仰、需要营造而成的意识形态范畴的社会文化环境。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著作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可同时受到两种教育,获得两种知识:“一种是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一种是无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是他们通过专门的学习学到的,而无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是他们受到人文环境的感染和通过与别人交往吸收到的。这种“无意识地学到的知识”乃是指思想、品行和为人处事方面的知识,这是“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对于学校而言,人文环境建设的意义不可低估。

作为高职院校的人文环境,是指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建设而成的蕴含教育意义的育人环境。这是高职院校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校园灵魂,是由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建而成的文化系统,具有彰显高职性、强化实践性、突出特色性等特质。

(一)校园物质文化构建元素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有形的实体。高职院校的校园物质文化构建元素主要包括校园设施环境、教学实训场所、信息传媒载体、文艺体育设施建设。这些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集中反映出职业教育的物质文化。

1.校园环境设施建设。与普通高校一样,高职院校的校园设施环境指行政、教学、生活用房建筑和场所、道路、绿化以及公共设施的设计与建造。完善的校园设施是师生员工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能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师生员工的心灵和情操[1]。

2.教学实训场所建设。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强调知识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统一,更突出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2011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都强调课程教学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分(学时)的一半以上”,因此,教学实训场所建设成为了高职院校有别于普通高校的重要特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状态往往体现出一所高职院校办学的实力和水平。

3.信息传媒载体建设。校园信息传媒是校园舆论宣传的工具,是开展校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校园文化的神经和兴奋剂,在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信息传媒主要包括校报、广播、有线电视、校园网、学生自办刊物、宣传橱窗、班级墙报等载体形式。校园信息传媒通过唱响主旋律、高扬正能量、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积极影响,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强化爱国主义情感,塑造健全人格,树立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4.文艺体育设施建设。高职院校文艺体育设施和器材设备是保证学校开展文艺、体育教学、课外文艺、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正常进行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保障学生文艺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具体措施,是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该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建设和发展室外体育运动场地和室内文艺体育场馆,让文艺活动和体育活动构成校园文化最具活力和最富创新意识的元素,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催化剂。

(二)校园精神文化构建元素

校园精神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环境的软件,主要指办学精神、校训、校风、教风与学风建设、人际关系等构建元素。校园精神文化彰显出一所高职院校鲜明的办学定位与目标,能展现出学院充盈生机活力的精神面貌和独具特色的人文环境。

1.办学精神。精神原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引申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人脑产生的观念、思想上的成果。办学精神是指一所高职学院在党政领导班子带领下全院师生在办学过程中所积淀而成的以一贯之的思想意识、心理状态及凝炼出来的历史成果结晶。

2.校训。校训是一所高职院校的灵魂。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体现了学院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教育理念,是治校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院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成为高职院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3.校风。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因素,体现学院的精神风貌。它表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 、各班级的班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良好的校风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一,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有一股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是一种精神力量和优良传统。

4.教风。教风指教师的精神风貌,包括师德、师仪、师艺等内涵。师德是教风之魂,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为人师表、认真负责、开拓进取,能引导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师仪是教风之形,良好的形象,文雅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是树立在学生面前的观照榜样;师艺是教风之本,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教学手段丰富,对学生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张扬。

5.学风。学风指学生的精神风貌,包括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方面,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6.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包括学院领导之间的关系、学院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院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2]。

(三)校园制度文化构建元素

校园制度是要求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学校管理、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提高办学水平意义重大。校园制度文化构建元素主要包括学院管理、育人、用人、激励、评价等方面建立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涉及到学院管理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包括人事组织、教学科研、团学工作、后勤管理等方方面面,它们共同规范和促进学院的良性运行。

(四)高职院校人文环境的特质

作为一所高校,高职院校的人文环境硬件建设与普通高校有相同之处,但内涵却不尽相同,尤其是人文环境的软件建设具有完全不同的特质。其特质体现于彰显高职性、强化实践性和突出特色性。

1.彰显高职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20世纪末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类高等教育,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办学定位是为经济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一般就职于企业和公司,高职院校承担的教育职责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人文环境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独特品质。校园人文环境硬、软件建设交相辉映成一道道靓丽的职教景观,让学生进入学校便置身于这种独具职教特色的人文环境之中,耳濡目染使其精神感受到振奋,对未来投身职场充满信心,立足于新的起点滋长成才意识,增强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强化实践性。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模式规范着高职院校必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强化实训实践就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学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质。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引企入校建设的工作室、生产车间、生产型实训中心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蔚为大观,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校园人文环境的独秀奇葩。

3.突出特色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兴办10多年来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已达千余所之多,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由于高职院校办学主要服务于区域经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各所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不一;高职院校有政府办学、行业办学、社会办学之分,主办者不同;高职院校专业布局有综合类院校,有专科性院校,性质各异,人才培养的就业岗位各别。因此,高职院校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要力求避免出现与普通高校趋同、与中职学校等同、与其他高职院校雷同的“三同”弊端。比较完善的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应该体现学院自身的办学特点,突出自身学院的校园人文环境特色。

二、高职院校人文环境建设的向度与原则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直备受关注,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命题,但论及这个话题人们多流于泛论和套路。我们认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建设必须从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关系、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关系、校园文化建设的物与人关系、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关系四个向度挖掘其本真意义,廓清其中的内涵,才能提炼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高职院校人文环境建设的向度

1.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关系向度。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注重学科建设,偏重学科理论教学,旨在培养研究型人才;高职教育注重专业建设,偏重专业技能培养,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普通高校课程以经典学科知识为体系,重在理论知识的学习;高职教育是跨界教育,在高职教育不错位的基础上,课程强调职业性和技能性,以实用知识与应用技能训练相结合为体系,课程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与岗位任务确保一致性。普通高等教育定界于学校教育,高职教育定界走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关系向度不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别,必然要围绕办学性质营造和凸显职业教育氛围。

2.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关系向度。高职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提升,具有高教性。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高职教育不仅注重专业技能培养,还要求做到高等教育不缺位,注重知识理论教学,以培养建设、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蓝领”并使之可持续发展成为“白领”;中职教育则偏重培养专业技能,办学宗旨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建设、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蓝领”。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关系向度也不尽相同,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停滞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必然要从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视野营造和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环境。

3.校园文化建设的物与人关系向度。校园文化建设中物与人的关系是一个必须厘清的问题,“人”、“物”向度是决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水平的分水岭。就上世纪末大学合并新建校园而论,重“物”轻“人”是国内许多高校甚至名校的常见现象。不少大学硬件越来越好,校园环境也越来越美观,某些高校甚至不惜斥资几千万修建豪华校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引以为戒。“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校校园文化因人而成文,因文乃生化。更何况我国高职院校多系中专学校、职业大学升格而成,办学基础和条件原本就较差,所以不应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尤其是校园建筑方面进行攀比,而应因地制宜尽可能使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力求精美、雅致,凸显职教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应投注于以人为本的学院人文精神的培育上,力求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对高职学生思想情操和人格塑造的引领作用,对高职学生树立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的导向作用,对教职工从事职业教育的激励作用,对高职院校品质的提升作用。

4.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关系向度。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亚文化的一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存在相对的独立性,但作为社会结构体系中的成员,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整个社会文化须舆不可分离,必须与整个社会文化实现良性互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能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必须接受、介入、参与社会文化,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时代精神,才能建设好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技能和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民主、公正、诚信、安定的和谐校园文化,并在与社会文化的交融中丰富、改造、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二)高职院校人文环境建设的原则

基于上述四个向度的分析,从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理念的高度加以抽象,高职院校进行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很有必要遵循开放性、职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四项原则。

1.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指高职院校人文环境建设应该向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敞开,与时代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它从外界环境吸收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精华,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主动完善和发展自身;另一方面又向外界环境输出自身的优秀文化元素,促进外界环境的改善与进步。

2.职业性原则。职业性原则是指高职院校人文环境建设要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务使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带有鲜明的职业性色彩,营造出激励师生以职教为荣、以献身职场为乐的浓厚职教氛围。

3.独特性原则。独特性原则是指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具有学院自身独特的使命,服务于本校的和谐发展与师生的期盼,要有与其他类型高校和同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相区别的鲜明特色,具有自身院校明显的独特性。

4.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带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反映着时代特点,表现出时代特征,必须适应时代精神和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日臻完善。

三、高职院校人文环境建设的策略与路径

高职院校人文环境建设是一门科学,涉及到学院的整体规划和内涵发展,有必要分项实施,逐步完善。如何营造出整体美、环境美、艺术美、文明美、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职业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与路径。

(一)开展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研究与设计

高职院校人文环境建设是一项实践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理论指导。因此,学院可以组织由学院领导、各部门干部、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组成的队伍,对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和高职院校办学规律开展研究,并鼓励和吸收部分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研究立足于学院人文环境建设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院的办学条件,联系学院办学历史和发展趋势,从自身和他人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协调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各个元素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设计形成学院切实可行、特色鲜明的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整体方案。

(二)立足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创新校园文化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个论断说明: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中,学院的领导、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辅导员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教职员工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都与人文环境的构建密不可分。学院人文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除了体现于课堂教师为人师表的教育与感染,还体现于领导、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辅导员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体现于各类服务人员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于学校的办学精神、校风、学风的熏陶,体现于媒体宣传、社团活动等软、硬环境对学生时时刻刻的浸润。因此,高职院校从领导到教职工都必须同心协力坚持正确导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线,整合人的因素、制度的因素、精神文化因素和物质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创新独具特色的校园人文环境体系,高扬正能量,以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学生、以高尚的文化精神塑造学生,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积极影响,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情感。在高雅、纯洁、充满活力的人文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能受到身心洗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升华,焕发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坚定在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造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创造条件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

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硬件和软件载体。硬件设施是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重要依托,软件设施是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精神体现。高职院校的软、硬人文环境可以从学校校园环境、学习实训场所、信息传媒、文艺体育设施建设等外显的信息和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办学精神、教风与学风建设、社团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内隐的信息方面得到体现。无论是新建校园还是老校园,在整体设计或改造时对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要尽可能地根据地形与条件作出合理的布局,空间区划整体协调和谐,设施尽可能完善,房屋建筑形态、色彩风格力臻各具特色,座落有致,体现出校园特有的人文环境与艺术内涵;对校园文化的软件建设要努力彰显办学宗旨与办学精神,张扬人文精神,浓郁职教气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职院校尤其要加强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规划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与教师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依托和凭借,对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创设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制度环境

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需要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以制度促进、规范校园文化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要符合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理念,设计人事组织、教学科研、团学工作、学生管理、后勤管理、教职工奖惩、学生奖惩等等管理制度要注重突出制度的人性化特征,同时尊重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制定制度的目的主要不在于对人进行管理和约束,而在于使人的尊严、人的理想、人的创造性和人的人格在这些制度中得到尊重和发展,使人的各种合理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使构建人文环境体系过程彰显人文关怀,使人的价值得到尊重、发展和实现,从而为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激发教职工对从事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激励他们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中建功立业,为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提供有力保障。

(五)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各要素的高度融合,是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展示师生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怀特海认为:“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3]。”他的教育观点很有见地。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经济社会建设、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还应该发挥人文环境的导向作用,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生涯职业规划的开导、基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课程的教学、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训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各种专业组成的学生社团实践组织活动、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交织成浓厚的职教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这种人文环境之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情感和职业文化的洗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放飞梦想,展示青春的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展现出学院充盈生机活力的精神面貌。

[1]王柱京,周文宣.高校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09(1):7-8.

[2]曹克亮.工会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的创新实践研究——基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2(28):3-4.

[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1.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办学校园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