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群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培养了大量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认同和肯定。但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完全借鉴甚至模仿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普通高校的教育课程模式中完全解放出来。同时,理论课、实训课等均存在诸多问题,没有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还没有完全适应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其课程的开发作为基础,只有切实加大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形成良好的课程体系,使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培养更多的优秀职业人才。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必须是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要完全从普通高校的课程模式和思路中解脱出来,着力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要紧密结合我国各地区以及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把培养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作为职业教育课程的主要标准,以良好的课程设计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职业教育的课程目前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所以必须对职业教育的课程进行有目的的规划和设计,制订严格的课程标准,防止那些不符合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教材流入学校,给学生造成危害。在制订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学校要按照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按照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的具体要求来进行。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要具有前瞻性,没有前瞻性的教材和课程是培养不出优秀学生的。所以课程设计必须是高标准严要求。建立健全学科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按照企业的标准、社会的标准而不是专家学者的标准来评价课程的质量。要把企业的标准、社会的标准和教育标准有机地融合起来,按照社会的标准和企业的标准来设计职业教育的课程。所以,学校和相关的教材编写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与社会、企业的沟通联系,紧跟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来设计教育课程和内容,使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和普通高校不同之处就是在于其“职业性”。高校职业教育课程要突出其“职业性”,强调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这才是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所要特别注重的问题。职业学校和普通高校有一定的共性,都需要学习基础的政治理论和学科理论知识,但是职业教育的课程还必须突出其职业性,走自己的特色之路,才能更好地立足。如果职业教育失去了其职业性,那么,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必定不如普通高校,如果再失去职业技能方面的特色,那么其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在理论上、职业技能上都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也就失去了职业教育院校的立足之本。所以,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社会实践性的课程,使课程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即使是高职院校的理论课程,也应该强调其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性,将掌握基础理论概念和强化应用作为重点。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甚至有人提出目前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过时了,目前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智本经济”,所以,职业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的特征,在课程设计上突出其灵活开放的特点,绝不能固步自封和坐井观天,否则所设计出来的课程在社会和企业中得不到有益的应用,从而影响职业教育的效能。各种教育模式之间是具有共性的,我国各种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以为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所以,职业教育非常有必要借鉴我国目前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岗位技术培训、现代网络远程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等课程模式,将这些教育模式中有益的部分应用到职业教育过程中,使职业教育能够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大批技能型、应用型、操作型的优秀人才。
职业教育和普通高校在教育目标、特色方面均有较大差异,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目标、方向、特色。但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材的质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严重缺乏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质量上乘的教材,甚至许多职业院校直接将普通高校的教材拿过来使用,导致职业院校的教材严重不符合职业学校教育的特点,没有体现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目前,我国在设计职业教育的课程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重点强调学校教材的完备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对职业教材质量的要求、评价等重视不够,导致职业教育教材的质量总体上不尽如人意。职业教育的教材来源渠道比较多,各种层次的教材都有学校在使用。部分学校的教师出于名利方面的考虑,自行编写和出版了许多教材让本校学生使用,即使高质量的教材也不愿意引进。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教材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地解决,目前,要从解决职业教育教材有无的问题转化为提高质量的问题,从而彻底解决高职教育的教材问题。
职业教育除了缺乏高质量的教材之外,目前其课程的设计也和实践严重脱节,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影响了职业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上,教材的编写者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导致了教材的内容也和实践有较大的差距,按照这样的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也难以适应具体的社会。导致教材设计和实践脱离的原因是教材编写者的经验没有得到及时地更新,他们缺乏实践,也没有时间开展调查研究,凭借编写者以前陈旧的知识和经验来编写教材。比如对于计算机技术的相关教材就要求及时更新,但是高职院校的教材编写者对教材内容的更新就存在更新不及时、不全面、不完整等许多问题。由于教材内容和具体实践相脱离,加之教师课程繁重,无暇参与社会实践等问题,导致教学内容更加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经济建设和其它生产活动的高级人才,因此,对于职业院校教育水平的评价是要看其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而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育活动是脱离企业和行业的参与而自行开展的,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教材几乎大多数都是由脱离具体生产实践一线的“专家学者”编写的,他们社会参与的程度不高,导致课程的开发效果受到了极大地影响。其实,企业的第一要务是开展经营活动以获取利润,其参与课程开发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有的企业参与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但是他们仅有实践经验却缺乏理论基础和进行课程开发的技能,实践和理论难以有效地结合起来,难以把企业的要求转化成具体的课程要求。所以,学校编写的教材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企业对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却无能为力,从而造成高职教材与实际需求的脱节。
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策略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许多教师对职业教育课程的思想认识不明,甚至学校的具体课程开发人员仍然存在能力本位、学科本位和人格本位的传统观念,这些观念的存在,使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职业教育的课程观念,牢固树立以 “学生本位”、“企业本位”、“社会本位”的课程观念,要让学生学习按照“新三个本位”编写出来的课程,才能使学生自身素质得到较大程度地提高,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然,“学科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同样具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对此我们应该吸收其优秀的合理的内核,在此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形成多元的、正确的职业教育课程观。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以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合理地规划、整合课程内容,以利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
要着力改革和完善目前的课程开发模式,解决开发机构比较混乱的问题。为此,教育部门应该组建专门和专业的课程开发机构,组建高素质并且相对稳定的课程开发队伍,这支课程开发队伍必须能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对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使其所开发出来的课程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能够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具体的开发人员应当由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以及企业和行业的专家、技术人员组成,对于具备条件的学校应该聘请其他相关的专家来参与课程的设计。参加课程设计的教育教学人员要求其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造诣,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相关的企业、行业人员,应当是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对于聘请的专家,应该是在某一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上具有显著贡献的人员。在组建和完善课程开发机构的同时,还需要组建课程开发的评估审核机构,对课程开发工作进行评估和审核。评估审核机构的人员应该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熟悉某个专业、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公道正派的工作作风。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设计是一项十分艰巨的长期性的系统性工程,开发者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和繁重的脑力劳动以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当前的具体实际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通常将课堂教学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把课程开发作为一项额外的工作来对待,如此十分不利于课程的开发。所以,学校应当建立健全课程开发的激励机制,对于课程开发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在评先、晋职、晋级中给予特殊地关照。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教育研究,2005(08).
[3]赵志群,赵丹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J].教育发展研究,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