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型就业教育实施背景及实效性研究

2013-08-15 00:51乔芬李洁张骥
职教论坛 2013年11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大学生

□乔芬李洁张骥

创业型就业教育是指一种培养开创性的人,使之在未来的职场上更具竞争力和适应力的教育。它是介于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的一种教育模式,它高于就业教育,但低于创业教育,是一种进取型的就业教育①。就业教育是以就业择业、职业发展、职场规划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直接目的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社会分工、人力资源市场不断变化,传统的就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更符合时代特征的就业教育。创业型就业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一、高职院校实施创业型就业教育的背景

(一)解决就业问题的需要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提升民族竞争力的需要,更是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的积极应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大众化就业”的时代。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已经从2003年的212万上涨至2012年的680万。就业问题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巨大难题。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为608.2万人,失业率为9.3%,按比例推算,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就业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的就业教育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创业型就业教育强调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充分融合,把创新创业作为重要元素融入就业指导之中,不仅在引领就业观念转变、拓宽就业思路、提升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对大学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在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塑造未来企业家群体和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对大学就业有着间接的影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高职教育自我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改革过程中,势必会以就业为导向,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更深入地探索和实践。创业型就业教育不是单纯地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而是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高职教育的各方面并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创业型就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大学生的过程,本质上属于创新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实施创业型就业教育是高职教育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中小企业的需要

当前高职学生大多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在现代经济中并不是每个行业都存在规模经济,在那些并不存在规模经济的商业、服务等行业中,中小企业往往是主体。即使是在规模经济十分重要的制造业中,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的零部件以及相关服务,也是大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美国3个多亿人口,拥有2500多万个中小企业;日本1个多亿人口,拥有近500万个中小企业;我国13亿人口,只有1000多万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数量少,就业容量小。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一是因为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能吸纳相当数量的就业人员,是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在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企业就业的人数占就业人口的70%-80%。二是中小企业经济规模小,体制比较灵活,能及时适应社会需求而调整。通过创业型就业教育,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增加中小企业数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二、影响高职院校创业型就业教育实效性的因素

(一)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对高职创业教育的认识偏差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一部分人忽视创业型就业教育的作用,认为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是搞形式。目前,就业率是很多人认定的评定一所高校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指标。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引导下,大部分高职学校追求学生就业率,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学校领导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认为创业离高职学生太遥远,在人力、财力和时间上不予支持,致使创业教育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作用。虽然各省市都在热热闹闹地举办“挑战杯”等各种创业活动比赛,但实际上一些学校在活动中推出的创业计划大多由指导教师代写,比赛往往成为形式。另一方面,一部分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开公司挣大钱。有人认为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创业就是创办公司、做生意,甚至误将勤工助学等同于创业,未能理解创业型就业教育的本质。不少学生认为创业最缺的就是资金,似乎有了资金就能创业,忽视了知识、高新技术产品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要地位。

(二)创业师资队伍缺乏

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教育,是一种观念和能力并重的教育。它不仅需要教育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正确的职业观念。目前大多数创业教育师资和研究人员并没有创业经验。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发现,当前担任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就业指导课的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有部分行政兼课人员。这些教师也没有创业经验,教学也只能停留在理论讲授上,不能对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解答。这样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创业教育效果,从而导致高职学生创业意识欠缺,创业成功率低。

(三)创业教育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课程体系,还包括非课程体系;不仅要学校参与,还需要社会介入;不仅要具有理论性,还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我国高职创业教育和创业研究虽然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创业教育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脱离现实生活,离学生的创业需求还相差甚远。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有69%的学生对学校的创业教育不满意,认为当前的创业教育课对其创业活动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如果教师只能讲授创业理论知识、创业意义等方面的内容,忽视了创业能力的培养,这种创业教育的后果是让学生觉得创业离自己很遥远。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创业愿望或对创业非常感兴趣的,占总数的35%。有过实习经历或工作经验的学生自我创业愿望更加强烈,但最后真正投身创业实践的不到2%,很多人的创业只是停留在梦想中。

(四)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创业实践是学生树立科学创业心理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职业活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培育和发展。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条件和场地的限制,没有适合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教师只能讲书本上的理论,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想想自己的创业梦想。创业是一种全面的素质挑战,大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与社会接触少,在处理社会经济事务时,看问题难免比较肤浅。同时,大学生要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还必须熟悉各行业的运行模式和规则,而且要随时准备应对各种变化。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不正当竞争等现象还比较常见,这使大学生创业者更加难以创业成功。

(五)创业教育学科设置不合理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实施的创业教育还浮于形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基本上还停留在搞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阶段。一些学校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讲座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一些高校以“创业大赛”等活动代替系统的创业教育。只有少数高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总体上看,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未能有机联系,且形式单一,尚未形成相应的课程、教材和评估体系,创业教育的正规化、学科化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创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还不明确,致使不少大学生虽然在大学期间多少接受过创业教育或创业训练,但却没有真正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增强高职创业型就业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一)更新高职教育理念

更新高职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高职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从思想上解决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问题,才能高度重视创业教育。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念。我国传统教育是传承式教育,缺乏创新精神是其最大的不足。目前高职教育必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高职院校要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因地制宜地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办法。要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形态和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前瞻性探索和试验,不断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优化人才知识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其次,将创业教育看成是高职教育题中应有之义。不论从创业教育的本质还是从创业教育的特点看,高职院校都更加适合开展创业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就业方式。这既有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又有助于实现创业者的人生价值。过去,高职院校通常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而实践证明,以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的人才评价体系,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要更多地从实际出发,建立以实际业绩与社会效果为主的人才评价体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直接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水平。高职院校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创业的带头人和领路者,进一步推动高校自主创业教育工作。要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教师就必须有创业实践经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也可以选派教师到企业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培训班,从而培养一批具有创业经验的专职教师。二是可以通过高薪引进具有创业经验的人才来校任教。可以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创业基地的兼职教师,或者按合适的比例引进或聘任工程技术和科研类人员、经营类人员、法律类人员、企业类人员、社会学类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形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三)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反映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关系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容、途径和质量。创业型就业教育是跨学科和跨专业的新兴课程,在高职院校还处于探索时期,需要从制度上、政策上给予支持。如果将创业型就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培养目标上、课程设置上,均将“创业元素”体现在其中,将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首先,在培养目标上如果将“创业品质”写进所有的专业培养目标里,将会对高职创业型就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如果将“创业品质”写入培养目标中,势必要对高职院校原来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更多创业知识技能,从而使毕业生能够自主创业,或者虽然不能自主创业,但凭借自身知识和技能也会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过程,是强化大学生增强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必须构建创业实践基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同时对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应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保障。还要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等创业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创业实践,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教师也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多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提升高职学生创业能力,促使其创业成功。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规划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部分,是实施创业型就业教育的保障。创业教育课程在内容上包括两大部分:学科课程和实践课程。学科课程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水平出发,在各门学科中选择出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课程,是整个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学科课程主要以课堂授课的形式传授基础理论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奠定基础,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具备合理性和实用性。创业型就业教育首先要设置必修课。必修课是全校各专业学生所必须学习的,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为重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课程。其次设置选修课。创业选修课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有选择地选修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有创业想法和兴趣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创业知识的途径。再次,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以现有学科课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必须改革目前纵向分科的教学状况,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横向联系,实现文理渗透、互相交叉。

注释:

①高树琴.高校创业型就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2):167-169.

②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43.

[1]张溪.高职院校创业型就业教育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3).

[2]刘玲,李健.高职院校创业型就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8(01).

[3]张竹筠.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5(10).

[4]黄茂坤.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0(05).

[5]尹万昀,刘 旭.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教育探索,2011(10).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大学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