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现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结合,以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大赛即为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职业才华的平台,也为职业院校提供了一个展示教育质量的大好机会。因此,大赛对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业接触,了解现代化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并且在技能大赛中有机会进一步深入市场调研,瞄准市场变化,贴近企业需求,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 “零距离”对接。根据职业需求制定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以培养更好的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根据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下称我院)历年来参赛情况,现就技能大赛训练方法予以分析和探索。
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推动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健康发展的基础。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为激励教师指导学生竞赛的积极性,使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效达到参与竞赛的目的,制定了关于教师及学生参加校外竞赛的管理办法。
由院长、副院长、处长及相应的系部主任组成常设技能竞赛工作小组,并设立竞赛办公室,协调、指导、督促各类技能竞赛项目,积极有序地开展各项备赛工作。专业类竞赛由专业系组织,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文化公共科类竞赛由与其相关的基础部组织,基础部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此外,建立专业系和基础部教研组竞赛组织工作职责及指导教师职责的有关制度,使参赛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有检查。例如,各竞赛活动的报名和组织工作,制定参赛实施方案,获取竞赛规则和竞赛相关技术性文件,编写参赛辅导资料,参赛器械、设备、材料的使用和管理,备赛事项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监督检查,以及参赛的总结,各种材料的汇总等工作。
根据国家、省市技能竞赛项目实施竞赛分类管理。一类赛事(国家级),由学院设立常年集训队,每年开学初由系部组织成立学生集训队,集训队设主教练,教练员,实行主教练负责制,队员由系部在三个年级中选拔,形成较合理的梯队结构。二类赛事(省市级),由系部平时组织兴趣小组,赛前根据竞赛项目通知,从该兴趣小组中选拔学生组织集训。一般在竞赛前4个月开始进行强化训练,集训队设教练2人,学生人数按竞赛通知规定的人数的倍增选定(2-3倍)。技能竞赛成绩将作为各系部、考核及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院各实训中心对学生实行全面开放。为了增加实训时间,强化操作训练,学生集训队及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可以优先申请到实训中心进行操作练习。
对于技能集训工作得力、成绩优秀的指导教师(教练员)和参赛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教师享有优先评优、职称评聘、骨干教师培训、名师选拔的权利。并设立参赛教师、学生获奖奖励标准,极大的鼓舞了师生参赛的信心。
所谓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动作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是通过在长期的实践训练中而获得的。我们也称动作活动方式为操作技能,所以,各校都把实践训练作为重头戏,配备顶尖专业教师,创造最佳的训练环境,安排较长的训练时间,可以说在这一环节上都下了很大功夫,但训练效果差异很大,其根本的原因是训练方法的差异。
知识不等于技能,但技能的形成必须运用知识。知识愈丰富,对克服技能学习的难点愈有帮助。只学习理论,不学习操作,很难形成任何操作技能。因为知识和大脑运动分析器没有建立起联系。所以,只模仿动作,不学习有关理论,其技能也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理论可以加快操作技能的获得,可以免去或减少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错误。心理学家曾对电器装配工人进行过实验研究,一组工人只是机械地、重复地学习技能,而对另一组工人则讲解操作原理。结果发现,两组工人最初的水平差不多,但后来第二组工人的绩效远远超过第一组工人的绩效。该实验说明知识是操作技能的载体和基础,是提高操作技能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个前提,操作技能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有些院校意识不到这一点,不把理论学习当回事,只重视操作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总成绩。我们通过参加多次的全国技能大赛,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刻反思,一致认为厚实的理论基础对操作技能的形成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应该予以重视。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专业教师成立了课题组,首先围绕本专业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鉴定理论题库,在选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请有关专业教师进行讲解,帮助选手消化吸收,并组织模拟测试,反复训练,题题过关。其次,围绕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做中学、学中做”,始终把理论和技能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即有力的保证了理论知识较高成绩,同时也促进了操作技能形成,减少动作失误。
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心智技能是操作技能的基础,通常是在完成各学科任务中得到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大家耳熟能详,而心智技能是以抽象思维活动为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是在不断的认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如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而以思维为主要成分,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心智技能的主要特征。心智技能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一种调节智力活动和经验的综合能力,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同样是在大量地、反复地练习中得以形成和巩固的。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操作技能本身就有心智活动参加,包含有心智技能的成分。如,钳工对工件熟练地锯、锉、錾等主要是手、臂、眼的配合动作,但如何锯得准确,锉得规矩,錾得平整,满足图样的技术要求,却受到主观意识的支配,也就是有心智活动参与。同样,心智技能也受到操作技能的制约,很多心智技能往往是通过操作技能表现出来的。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虽然是职业技能的两个方面,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并且总是同时寓于任何一个操作过程之中。
传统的训练方法过于简单、枯燥,缺少灵动性和创造性,虽然训练过程中存在问题,但自己却意识不到,总是靠教师来发现和解决,这样内因的主要作用就发挥不出来,在大赛中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我们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十分重视训练过程:首先,告诉队员学习目标、要学习的内容、操作技能应达到什么标准等问题。其次,告诉队员操作技能的性质,是什么样的技能,简单技能还是复杂技能,是工具性技能还是非工具性技能。同时,如果所要学习的技能是工具性技能,那么,还要简单介绍具体的性能与功用。再次,告诉队员学习程序与步骤,有关技能学习的步骤、动作顺序、练习时间与分配方式等。最后,是告诉队员注意事项,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发生错误和危险,以及有关安全防范措施。训练过程中在保证大的方案顺利实施的前提下,结合队员掌握的情况,及时补充或调整培训内容。特别是适时聘请行业、企业内在专业领域工作多年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生产调度、生产工艺员、等为我们相关专业实践课程的兼职教师,并与专任专业教师组成”专项工作组”,指导学生的操作实训。
强化训练要实行理论学习与操作实训交替进行。强化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写训练日记,每天训练结束后对当天的学习、训练进行总结,查找优点和不足。由于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对训练项目的掌握程度也有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另外,训练日记能及时、直观的反映出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指导教师可以从中及时发现学生心理、情绪的变化,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正确引导。在强化训练中要控制训练节奏,技能大赛有时间限制,要有意识地去测量每个操作环节的用时,做到心中有数,把握训练的节奏。训练中还要解决“瓶颈”问题。所谓“瓶颈”问题,就是学生由于训练中某一步骤的内容完成不好,导致接下来的内容无法完成。教练与学生要充分研究项目中可能有哪些“瓶颈”点,包括常见的操作故障以及实训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均应在技能训练中多角度反复训练。强化训练的最后阶段,即冲刺阶段,进入实质性训练过程,时间大致为两个月,其受训人员都是参赛队员。该阶段采取高密度模拟考试、领导观摩训练方式,使学员熟悉考试氛围。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为模拟考题,每三天进行一次理论考试。理论考试、仿真考试、操作考试要交替进行,考试后再及时讲评与答疑。这样,既能使参赛队员熟悉考试的节奏、氛围,又便于发现每个人掌握程度的差异,以便对每个人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实践,上述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是技能训练的根本要素,设备仪器是实践的必备条件,科学训练需要完备的基础设施来保障。我院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与大力发展实训基础建设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我院建立了化工工艺实训中心、化工分析与检验实训中心、化工仪表自动化实训中心,化工机械检修实训中心,电工及楼宇自动化实训中心等。增添了各类实训教学设备,如,精馏、吸收、传热、流体输送、真空干燥、萃取、流化床、管道拆装、原子吸收、气相色谱、液相色谱、DCS、PLC、仪表综合实训装置、电工楼宇综合实训装置、各类机、泵、塔类等大型实训设备。特别是大赛专用设备,每次大赛都会指定本次大赛采用设备的具体型号及生产厂家,以便各参赛队有针对性的赛前练习,我院为了保证参赛选手有针对性的训练,几乎每年都要更新大赛设备,有了自己的设备,才能保证足够的训练时间,以达到操作娴熟目的。从设备的数量、质量及材料供应上,一方面满足了大赛训练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实训中心建设的改革和发展。
通过对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析可知,学生的能力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应用,积累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人的能力。尽管技能有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之分,但一项实践成果的形成往往是两种技能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其中,心智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运动训练学专家马特维也夫指出:“未来运动成绩的增长,主要不是靠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体能和机能,而是挖掘运动员的智慧。”从运动智力因素的角度看,在赛场上由于运动智力发展不足,许多竞技运动员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竞技能力或惨遭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对于制胜的贡献越来越大,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只重视运动员体能和技战术能力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运动训练竞赛的需要,要在日益激烈的竞赛中获胜,运动员必须具备很高的心理训练水平。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紧张会导致动作变形和思维紊乱,甚至会对自己的行为失去控制。有些选手在竞赛的时候会出现紧张心理和急躁情绪,这不仅与选手的心理素质有关系,与选手的技能水平也有关系。当选手平时的心理训练过关,在竞赛中出现失误,有焦虑情绪出现时,通过自我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排解压力,最大程度地去调整心理状态,才能保证竞赛的时候稳定和正常发挥,取得好的成绩。
在组队选拔学生时,除了选择那些身体素质好、基本功扎实、应变能力强、求胜欲望强作为选手之外,还要着重心理素质的考察,心理学家奥吉利夫和塔特科的研究表明,一个优秀选手要出色的完成竞赛活动须具备的个性因素包括:达到目标的动机、忍耐力、控制能力、自信、大胆和心胸开阔等品质。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操作技能的形成起着促进作用。众所周知,在各种竞赛中,除了是实力的比试外,更是竞争者之间心理素质的较量。由于心理素质欠缺,不能发挥竞争者真正水平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赛前必须注重心理素质训练。
聘请心理指导老师加入辅导组,制定心理训练计划、按照计划进行训练,如开设心理学讲座、进行心理训练和模拟测试等,通过长期坚持严格的心理训练,可以最大程度地去调整比赛选手的心理状态,保证在比赛的时候能稳定和正常发挥。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可在任务设计时故意制造错误或障碍,当学生操作过程中发现错误时,教师先不要去帮学生解决,而是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领导重视,群策群力,采取科学训练途径,并重视心理素质的训练,近年来我院在国内一系列技能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自2006年来,学院选派了13个代表队,分别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及高职组化学检验工、化工总控工、化工检修钳工、仪表维修工技能大赛,已荣获全国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7次,团体二等奖6次,个人全能一等奖17人次,个人全能二等奖11人次,并有一名学生直接晋升为技师。16位教师荣获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联合命名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即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又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学院的社会地位,积累了大赛的经验。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训练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训练工程,涉及到的要素很多,而且不断变化发展。但我们只要积极探索、用心把握好其核心训练要素,就能提高训练质量,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1]陈晓.中职化工技能竞赛的训练策略[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11(04):66-67
[2]贺红娟.职业技能大赛对如何做好高职实践教学的几点探究科技[N].创新导报,2012.
[3]周霞中,李加升.高职院校教改之风向标[J].职业教育研究,2011(02):141-142.
[4]王丽.技能竞赛培训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5):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