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2013-08-15 00:51檀祝平
职教论坛 2013年24期
关键词:专科应用型课程体系

□檀祝平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区域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现代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格外青睐。但因高职教育目前还仅限于专科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转型需要,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使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务必补上应用型本科这一环节。但就高职专科教育本身的发展阶段而言,尽管有“升本”的主观愿望,但现有高职专科院校目前正处于内涵提升阶段,升格为本科的条件尚未成熟,若在短期内将现有高职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很有可能出现高职教育质量的滑坡或高职教育体系上新的断层[1],高职教育专接本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肩上。为了改变高职教育仅限于专科层次的“断头教育”现象,实现向技术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合理延伸和有机衔接,国家和地方出台多个文件,要求进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试点,江苏省教育厅更是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出台 《关于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的通知》,并分批次安排了部分地方高职和本科院校进行“3+2”衔接试点。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理工学院作为试点院校正在进行“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科3年)/功能材料(本科2年)”衔接试点工作,相关的“3+2”衔接试点人才培养方案也已经出台,各项试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的进行。如何在原有教育层次基础上有效衔接并高质量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也是两层次试点院校需要认真探索的重要课题。为此,两所学校经过不断论证,共同探讨,并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也在此基础上共同申报并已立项了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项目《高职与应用本科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尝试首先从课程一体化设计这一微观研究领域寻求新的突破,在改革进程中不断探索。

二、高职专科和地方应用型本科课程衔接的现实基础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专科和本科衔接试点以及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前期就相关课程情况分别调研了专科层次“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和本科层次“功能材料”专业,由于人才培养层次以及办学理念的不同,两层次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课程建设与教学以及围绕课程开展的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情况都有很大差异。

(一)专科“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情况现状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最早创办的专业之一,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也是江苏省特色专业,该专业建有中国塑料加工行业职工培训中心、江苏省高职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以及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共享型省级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有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和罗斯蒂精密制造(苏州)有限公司等十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教学仪器及实训设备齐全,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并拥有10多名企业兼职教师,目前已立项国家精品课程《塑料注册成型》和《塑料配制》两门,校级资源共享课三门,且正在进行以“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为主干专业的江苏省“塑料产品制造”专业群建设。“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以工作结构为逻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系统。该专业以工作工程为引导开发了一系列项目化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学生实训课时达到60%以上,校内实训和企业锻炼已成为课程教学的常态,学生在以“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学校文化和以培养“职业人”为主导的产业文化的影响下,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本科“功能材料”专业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情况现状

江苏理工学院功能材料专业主要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培养企事业单位需求的高端技术类应用型人才。该专业教师学历和职称都很高,但“双师型”教师比例严重不足,企业兼职教师更少,校外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企业也很少;功能材料专业定位为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知识、较强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功能材料制备、成分、结构与性能分析基本技能,并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具有在功能材料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工作初步能力,有创新精神并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2],但围绕人才培养开设的专业课程均是典型的本科学科型课程,学问化倾向明显,与高职阶段以专业群为基础,分析职业岗位群,围绕主干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引导开发一系列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显著不同。虽然“功能材料”专业也是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也有一定量的实验、生产实习和综合实践时间,但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基本仍属于 “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和重学业文凭、轻职业资格证书”的传统本科教育,教师和学生对“技术应用型”或“职业型”人才的理解有严重偏差,甚至有某种歧视心理,在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职业人”培养目标上的理解还处于“浅层次”,相关的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的“高层次”阶段培养方式有显著差别。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两专业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情况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个培养阶段都定位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彼此之间还是“两条腿走路”,在衔接上必然遇到更多的困难。

(一)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方式上差异明显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植根于高职以工作过程为引导的课程改革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背景下,以“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思路更加清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需求;功能材料专业虽然也以“高端技术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但课程体系仍以学科型为主,双师型教师偏少,学生实训和企业锻炼的课时也不够,围绕课程使用的教材还是传统的学科型教材,与职业教育的属性格格不入。我们不能否认本科教育与高职专科教育存在层次上的差异,但地方应用型本科承担专本科衔接任务确实还没有做好理念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相应准备。

(二)两阶段课程设置缺乏一体化设计

由于目前高职专科和地方应用型本科衔接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目标错位、课程计划各异、课程标准差异等现实问题,导致开设的课程内容有部分重叠,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也有脱节和重复现象,不仅耽误教学时间,更影响学生学习热情。“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作为江苏省“塑料产品制造”专业群主干专业,其课程体系基本上是以学生岗位群需要,围绕工作领域开发的一系列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相关本科教育阶段部分课程在专科阶段已有涉及,只不过课程名称不同,课程展现的方式也不同而已,相关的专业实践训练也有与专科阶段重复现象;而本科阶段由于按照学科逻辑组织课程,根据知识组织系统性的需要而不是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课程知识[3],对于某一些课程系统化的知识,专科阶段的学生可能未集中学习,出现知识脱节现象,影响本科阶段的课程进展和理论提高。

(三)学历课程和技能课程缺乏深度融通

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内涵提升,以“双证课程”开发为契机的课程开发已取得可喜成绩。围绕国家职业标准,结合行业和产业的最新技术特点,制定极具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标准,初步实现了学历课程和技能课程的相互融通,学生不仅能拿到专科学历,还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应用性本科转型并与高职衔接,在学历提高的同时,能否实现技能水平的提高,这方面本科院校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另外,地方本科院校目前实训条件还十分薄弱,双师型师资也十分欠缺,还有课程体系里实训环节的短板,这一切都会导致更高层次的学历课程和技能课程难以深度融通。

四、课程一体化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上文提到的问题,其根源都是因为两层次院校各行其是,缺乏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分立,衔接只是实现了学历提升,不能达到技能型人才的高素质、高端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要想实现课程体系的一体化,两层次院校的研究者和管理层以及教师队伍首先要解决理念上的更新,更要在“职业人”培养的思路和方式上创新,也只有这样,一体化课程体系才能最终形成并付诸有效实施。

(一)高职专科和应用本科办学定位要实现一致

作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教育经过跨越式发展,目前已经达到了内涵提升阶段。通过用人市场的检验,高职教育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其一开始就定位为高等教育的5B层次,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而地方应用性本科一直没有摆正自己的教育生态位,盲目地求大,走5A理论型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一方面与“211”、“985”高校望层莫及,另一方面唯恐归入高等教育的5B系列,错过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对照国际分类标准,地方应用性本科应与高职一样属于5B系列高等教育,本身就肩负了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大责任[4]。目前,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加上地方应用本科在招生以及发展上的困难,他们逐渐找到了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这也是中国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事。由此可见,只有高职专科和地方本科在办学定位上趋于一致,才能真正地进行两阶段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这是实现课程一体化的先决条件。

(二)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

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大范围培养高级工和技师,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作为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来讲,高职专科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操作能力,达到相应工种中级技能等级标准,本科阶段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应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并达到相应工种高级工及技师技能等级标准。因此,高职和地方应用型本科的衔接,能较好地解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也由于高校办学定位的失误,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将包括培养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高等教育列入学术(理论)型高等教育,这与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截然不同。实际上,它和现行的中国高职教育一样,都是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只不过存在层次上的差别。高职教育专科和地方应用本科的衔接试点,实际上就是教育生态位的重新对接,两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实现高度统一。基于一体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试点专业要从宏观上解决课程结构、实验实训、校外实践(实习)、校企合作等的一体化问题,在微观上系统设计从高职到应用本科的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内容由浅入深、技能由简单到复杂、过程由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职业能力由低到高,克服高职专科阶段与应用本科阶段的重复性内容,在技能培养上形成阶梯化,两者之间在一个整体中一贯制实施;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应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或高端技能)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两层次院校和企业一起对人才培养和使用做出预先计划和安排,共同设计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方面,不能出现高职专科热,本科冷,要使两者之间在一个整体中实施,保证高职和应用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一贯制和一体化,避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出现走形。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必须以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

作为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不论是专科还是本科阶段,都应该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统一,可以吸纳各行业和企业的最新技术特点和要求,与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相统一。就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和功能材料专业两个不同培养阶段来说,其学历要求不一样,相关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也不一样,但课程标准却要适应不同层级的技术工种的岗位需求。在高职专科阶段,学生应获得塑料注塑工(中级)、塑料挤出工(中级)、塑料配制工(中级)、合成材料测试员(四级)等技术工种中的其中一种;本科阶段应获得塑料注塑工(高级)、塑料挤出工(高级)、塑料配制工(高级)、合成材料测试员(高级)等技术工种中的其中一种,不同培养阶段的课程标准应该以这些技术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引导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在技能成长过程中丰富知识和涵养,培养职业能力,特别是职业核心能力。切忌再走职业教育课程学问化倾向的老路,即使在本科教育阶段,只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走技术学范式,重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高职专科与地方应用本科实现课程一体化设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能顺利实现[3]。

(四)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有效运行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专科与地方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体系确实不同,即使实现课程一体化设计,受传统的主导思想所左右,还有办学层次和管理方式的不同,短期内有效运行一体化课程体系必然遇到发展中的困难。尤其是专科阶段的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其本身是“塑料产品制造”专业群的骨干专业,本专业的学生专业选择面比较宽泛,他们除了和专业群内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学习公共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外,学习专业方向课的同时还可以选修一些职业方向课程,我们必须考虑到一体化课程体系内的层次特点,在满足共性课程需要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素养;相关情况在本科阶段也会出现,既然是本科层次教育,学生的阅历和知识视野也不一样,他们也会在服从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同时拓宽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路径,这本身也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我们在管理和运行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我们可以在“3+2”分段培养课程设置上,根据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要求和各阶段具体定位,本着“坚实基础、较宽口径、注重实践、强调应用”的理念,构建“知识体系+技能体系”的课程模块,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实践课程和应用型公选课程比例,真正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课内学习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在高职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科学设计“分层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根据高职和应用本科不同层级的能力标准而定,且与职业标准对接,鼓励选修特色化课程,用“学分制”柔性化教学管理模式实现“3+2”分阶段有效对接,使人才培养不脱离职业教育的轨道,又满足不同培养阶段的学生实际需求,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通过实施一体化课程体系,高职专科和应用本科虽然学历不同,但课程不再分立,同属职业教育体系范畴,实现了不同培养阶段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全方位体现了高职专科和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的一贯性,破解了高职与应用本科衔接过程中的关键难题,进一步融通了不同阶段的学历体系和技能体系,满足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有利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有效对接,有效地促进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科学发展。但由于涉及到两个不同层次学校,各学校本身的教学理念和定位也还有一段不断更新的过程,包括课程文化在内的学校文化积淀也不一样,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都有很大的差别,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尽相同,师资力量和企业锻炼经历也参差不齐,因此,一体化课程体系在高职专科和地方应用性本科衔接过程中的全面贯彻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我们相信,只要职业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下定决心,职业教育教师不断寻找差距,提高职业教育内涵,高职与本科课程衔接乃至地方应用型本科全面转型为高职本科的美好愿景一定会实现。

[1]李晓明.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本科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2(03):18-23.

[2]江苏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功能材料专业介绍[EB/OL].http://clxy.jstu.edu.cn/s/9/t/58/57/88/info22408.htm.2012 -09-10.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64-180.

[4]鲁武霞,李晓明.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内涵特性及内蕴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1(19):46-52.

猜你喜欢
专科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