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田
(肇庆学院 西江历史文化研究院,广东 肇庆 526061)
王泮,字宗鲁,浙江山阴人,明万历年间曾任肇庆知府,在位时以“好为民兴利”而享誉端州[1]卷18。据《肇庆府志》(万历本)记载:王泮在任期间,兴修水利,治理水患,化数千亩沮洳之地为良田;疏浚北港水道,舟楫得以畅通,商旅便于往来;重教兴文,建书院,置学田,士子竞进,民风向善;他扶贫济困,积极救灾,百姓乐业;为政清廉,持法公允,社会安定。是时,肇庆闾阎殷富,号称大治。万历十六年(1588年),王泮升任湖广布政使司参知政事,史载:王泮“濒行,端人士遽道攀卧、莫能止,孺暮如失怙恃。”于是,士庶自发建王泮生祠以纪念之[1]卷14。王泮其人的事迹及其诗文,散见于《明神宗实录》、“地方志”等典籍之中,至今尚未系统整理。为此,笔者就王泮仕途略作考证。
王泮是“嘉靖进士”还是“万历二年进士”?这个问题因地方志记载“疏忽”而成了问题。最早记录王泮事迹的万历《肇庆府志》卷十五《职官篇二·宦绩》载:“王泮,字宗鲁,山阴人,嘉靖进士,万历八年知肇庆府。十二年迁按察司副使,分巡岭西,亦治肇庆。……十六年,迁湖广参政”[1]。然而,该“志”卷十四《祀典志》又称:王泮“字宗鲁,万历甲戌进士”[1]。显然,该志所记“时间”自相矛盾,这必然会误导后人。如:明末朱谋垔撰《续书史会要》称:“王泮,字宗鲁,山阴人,嘉靖进士。”[3]清人倪涛撰《六艺之一录》亦称:“王泮,字宗鲁,山阴人,嘉靖乙丑进士。”[4]清《御定佩文斋书画谱》也载有:“王泮,山阴人,嘉靖乙丑进士。万历中为湖广参政,居官廉洁。”[5]而且,当前一些学术论文,或云王泮“嘉靖进士”,或云王泮“万历二年进士”,持论不一。因此,厘清这一事实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这一问题,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讨论。
1.根据文献:万历《肇庆府志》于万历十六年修完。时任肇庆知府郑一麟、同知方应时、通判刘献义、高要知县萧九章等官员都参与编修。其中,“郑一麟,山阴人,万历五年进士,十二年由兵部郎授肇庆知府”[2]卷15。换言之,万历《肇庆府志》修纂期间,王泮虽升任广东按察司副使,但其治所仍在肇庆。所以,王泮与同籍郑一麟等肇庆府官员当然会有多方往来,彼此熟识;况且,当时纂修人员又多为王泮旧时僚属。以此推之,万历《肇庆府志》所记王泮“中进士”时间不应有误。
2.明代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张朝瑞对明代万历前(含万历时期)各科进士情况颇有研究,且考证精详。张朝瑞与王泮为同时代人,又同为进士。张氏所著的《皇明贡举考》则明确记载浙江山阴县人王泮在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三名进士,且记该科状元为孙继皋[6]卷八。此外,王泮家乡山阴县“地方志”——嘉靖《山阴县志》①嘉靖《山阴县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续编)系明朝许东望修,杨家相重修,张天复等纂。许东望于嘉靖十九年出任山阴县知县,始修嘉靖《山阴县志》;未梓而去位;其后,周俊民、何璿、叶可成、李用熒、陈懋观、林朝聘相继出任山阴县知县。其中,何璿于嘉靖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为山阴县知县,嘉靖《山阴县志》首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付梓。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杨家相出任山阴县知县,他延请张天复等续修《山阴县志》,增加许多“近事”;隆庆二年(1568年),张桐出任山阴县知县,现存嘉靖《山阴县志》之《官师表》内容则记载到“隆庆二年”、《选举表》记载至“万历二年”事迹。笔者认为,嘉靖《山阴县志》实为许东望等初修、杨家相重修,而《官师表》及《选举表》内容则另有其他人予以续修而成。所以,现存嘉靖《山阴县志》所记内容已经后延至万历初年。“卷之五·选举表”也明确记载“王泮,(万历)二年进士”,该科状元为孙继皋[7]。另,嘉庆《山阴县志》亦载:王泮,“万历甲戌进士,知肇庆,又分巡岭西。”[8]卷14无疑,这三则极具说服力的史料足以证明万历《肇庆府志》关于王泮为“万历甲戌进士”之表述是正确的,而该《志》关于王泮“嘉靖进士”说法是错误的。其实,其他版本的《肇庆府志》、《高要县志》及《广东通志》等都非常明确记载王泮为“万历二年进士”。如崇祯《肇庆府志》称:“王泮,字宗鲁,山阴人,万历二年进士。”[9]卷20再如,道光《高要县志》载:“王泮,字宗鲁,山阴人,万历二年进士,八年任肇庆知府。”[10]卷18而宣统《高要县志》亦载:王泮,“万历二年进士,万历八年知肇庆府。”[2]卷15又,光绪《肇庆府志》载:“王泮,字宗鲁,山阴人,万历二年进士,八年知肇庆府。”[11]卷16雍正《广东通志》亦载:“王泮,字宗鲁,浙之山阴人,万历二年进士。”[12]
综上所论,笔者认为,王泮应为“万历二年进士”,而非“嘉靖进士”。至于万历《肇庆府志》所记“自相矛盾”问题,或因编纂者笔误或其他原因,今人已无从知晓,惟有无意义之臆测,在此则无需加以赘述。
《皇明贡举考》载:王泮于隆庆元年(1567年)考取举人[6]卷八;雍正《浙江通志》亦载:王泮于隆庆元年中举人[13];嘉庆《山阴县志》亦有相同记载。[9]卷10万历二年(1574年),王泮中进士。其后六年(1574—1580),典籍中未有王泮从政事迹之记录。至万历八年(1580年),王泮则以刑部尚书郎身份出任肇庆府知府。[1]卷14由此推之,王泮中进士后,大抵在刑部观政、既而在刑部任职,后升至刑部尚书郎官职。任职肇庆府知府四年后,王泮再次升迁。据《明神宗实录》载:万历十二年六月,肇庆知府王泮升为广东按察司副使。[21]卷150按照王泮自己的表述,此时,此次其所担任官职全称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奉敕整饬兵备兼分巡岭西道。”[2]卷23万历十三年,王泮曾协助两广总督吴文华成功会剿广东开建、广西怀贺二县“猺獞”,因而受到朝廷奖赏。[14]卷166万历十五年十二月,朝廷“陞广东副使王泮为湖广右参政兼佥事,整饬岳州、九、永等处兵备。”[14]卷193其间,“王泮,山阴,进士”,曾担任湖广“上江防兵备道”及“分守上湖南道”。[15]万历二十二年五月,朝廷又任命王泮为湖广布政使司左参政。[14]卷273万历二十二年九月,朝廷再次“陞湖广参政王泮为河南按察使。”[14]卷277万历二十六年五月,又陞“河南按察使王泮为湖广右布政。”[14]卷322万历二十七年,王泮再转任广东布政使司左布政使。[12]卷27然而,王泮在广东左布政使任上时间并不长,约一年余。万历二十八年,“御史顾龙祯巡按广东,与布政使王泮语不合,起殴之,泮即弃官去。”[16]5801旋即,王泮被“革任,听勘。”[14]卷377其后,朝廷如何处置王泮,笔者未在典籍中查到相关信息。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王泮弃官而走。按照清修《明史》之说法,因御史顾龙祯与王泮“语不合”而“殴之”。王泮被巡按御史殴打,遂“弃官去”。[16]5801为了便于论述,笔者称此事为王泮“弃官事件”。
王泮作为一省大员,因何事而与巡按御史顾龙祯“语不合”而遭殴打?万历十一年(1583年),耶稣会士利玛窦在肇庆初次见到王泮时,曾赞叹王泮性格温和,为人谦逊,即“那位长官(系肇庆知府王泮——笔者注)看来是个天性乐善好施的人,带着有点殷勤的态度。”[17](P160-161)另则,万历《肇庆府志》亦称王泮“慈爱和易,士民见者语次寻绎,甚有恩惠。未尝疾言遽色于人。”[1](卷18)换言之,王泮并非性格乖戾或脾气暴躁之人。另,有明一代,巡按权力很大。明朝监察御史在外“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16]1768-1769问题在于,巡按即便权力再大,朝廷也没有授权其殴打一省(即布政使司)最高行政长官之权力。
王泮“弃官事件”发生后,御史于永清等遂“疏参(王)泮以场务一言之忤,为先发制人之术,诬蔑按臣。”[14]卷352并称“布政王泮先参按臣顾龙祯。”[14]卷377由此可以推测,王泮与顾龙祯因“场务”(包括地方盐场等方面)管理事宜产生矛盾。然而,若按照于永清的说法,过错方是王泮,王泮还“诬蔑”顾龙祯。事实上,于永清的“说法”不可信。史载:万历二十八年十月,“都察院左都御史温纯等疏参广东廵按监察御史顾龙祯裂冠毁裳、肆詈行殴、丑态可羞,应行解任。布政使王泮取辱有无,难以悬断,既擅离任,岂容再莅?合所吏部酌议其争殴始未,仍令督、按二臣分别轻重,核实具奏。(万历帝)允之。”[14]卷352然而,即便万历帝“允之”,此事亦难“核实”。因为“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温)纯举奏,倡同列救(顾)龙桢,显与(温)纯异,以挟制(温)纯。又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温)纯。(温)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16]5802也就是说,为了自保,于永清通过“救”顾龙祯而拉拢顾龙祯与温纯对抗。是时,王泮“弃官事件”越炒越大,万历帝关注,又与朝廷吏治问题搅扰在一起。如“吏部尚书李戴等题:臣比见御史顾龙祯与布政使王泮互相讦奏,一则词平而失显,一则说辨而机深,应俟勘明,从重议处。惟是体统日紊,纪纲渐隳,方遂以知府抗御史,张邦正以知府抗都御史,犹曰礼节至。(王)泮则触之使怒、挑之使争,而(顾)龙祯亦自坏其体统。夫平居既可反唇相诟,有事安得弹治之。将来抚按之令不能行之司道,司道之令不能行之郡邑,皆始于人轻执法之臣,而执法之臣自为轻也。……上曰:部议是。泮事速勘。”[14]卷352
由于王泮“弃官事件”之史料记载隐晦简略,笔者即便一再爬梳,亦难厘清其原委。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在政客们倾轧诟病之中,在政治环境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王泮就此终结其仕途。
[1] 万历肇庆府志[M].上海图书馆珍藏孤本.
[2] 宣统高要县志[M].肇庆市端州图书馆馆藏本.
[3] 朱谋垔.续书史会要[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4册,第838页.
[4] 倪涛.六艺之一录[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37册,第852页.
[5] 孙岳颁.御定佩文斋书画谱[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20册,第729页.
[6] 张朝瑞.皇明贡举考[M].明万历刻本.
[7] 嘉靖山阴县志[M].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汇编.
[8] 嘉庆山阴县志[M].中华方志丛书.
[9] 崇祯肇庆府志[M].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汇编.
[10] 道光高要县志[M].中华方志丛书.
[11] 光绪肇庆府志[M].中华方志丛书.
[12] 雍正广东通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63册,第800页.
[13] 雍正浙江通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22册,第611页.
[14] 明神宗实录[M].台北中研院史语所校勘,1962年.
[15] 雍正湖广通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32册,第168页.
[16] 张廷玉.明史[M].中华书局,1974.
[17] 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3.
Textual Criticism on Zhaoqing Prefect Wang-pan in Ming Dyna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