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文化的解构研究

2013-08-15 00:47王亚平
职教通讯 2013年7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物质

王亚平

“双师型”教师文化的解构研究

王亚平

当前,“双师型”教师文化还处在孕育状态,但其对于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意义重大。解构“双师型”教师文化,从其生长土壤——文化、职业教育文化、职业教育教师文化、企业文化及职业文化五个基壤探析“双师型”教师文化的层级结构,营造“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文化氛围,打造高水平的职教师资队伍,助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双师型”教师;文化;职业教育文化;职业教育教师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双师型”教师文化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研究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人们只是把它作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完美形象。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其具体的内涵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说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1]

学者孟庆国对“双师型”教师概念做了以下界定:“双师型”教师并不是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有机融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实际操作能力,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2]“双师型”教师不但要具备理论功底、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等客观条件,还要具备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认同以及愿意为此做出贡献的强烈愿望等主观条件。

从官方文件和学者见解看来,“双师型”教师是一个文化主体,而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务必需要首先营造特色的“双师型”教师文化,为“双师型”教师成长创造优秀的主客观文化。

“双师型”教师文化是文化的一个新的衍生体,也是在职业文化、企业文化、教师文化和教育文化融合土壤上生长出来的新的文化实体。解构“双师型”教师文化建立在对于文化、职业教育文化、教师文化、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探析的基础上。

一、文化

“文化”这个词在东西方都出现得很早,但是,首次提出明确、全面的文化的定义的人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他在178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第二卷开头,把文化定义为: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自泰勒以来,文化的定义层出不穷,以至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美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克莱德·克拉克洪从文献中搜集到一百来个文化定义。当前学术界普遍认可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

(一)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文化形成的主要动力和基点,正是因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丰富,才会不断创造新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这里的精神文化指的是人类的的信仰、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正是这些精神文化,给予了人类不断进步的力量,这种力量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具备共享性,成为一个群体的共同信仰、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从而产生更大的推动力。

(二)物质文化

这里的物质文化不同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物质文化,它不是指实体建筑和工艺品,而是指艺术、知识和技能。因此,所有的文化都是习得的,而不是生物学遗传的,著名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把文化的这种特征称为人的“社会遗传”。人们与文化一起成长,因而学会自己的文化,文化借以从一代人传递到下一代人的过程被称作濡化(enculturation)。

(三)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一套共享的行为准则、法律和习惯等。正是这个共同准则,使个人的行为能为社会其他成员所理解,而且为他们的生活赋予意义。因为人们分享共同的文化,他们能够预见其他人在特定环境里最倾向于如何行为,以及如何做出相应的反应。来自不同地域的人流落到一个荒岛上一段时期后,他们会为共同的利益——生存而产生一定规则,在长时期的情况下最终形成一个文化实体。

“文化(culture)”其实就是“人化”,呈“一体两翼”的状态,“精神文化”是主体,“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两翼。三类文化在现代的条件下,是互生互长的关系,把握好“一体两翼”的逻辑结构,才能繁荣文化。

这是“双师型”教师文化生长的基壤,也是衍生其他文化形式的母体。

二、职业教育文化

文化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学术界最有活力、最富创造性的学术思想之一,也是当代知识生活中最富于变化、最令人兴奋的领域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被陆续介绍到国内,如今已成为国内文化批判的重要话语资源。[3]在上世纪末,我国也开始了职业教育文化的研究,根据泰勒对于文化的定义,笔者把职业教育文化定义为: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职业教育领域内的人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职业教育文化同样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精神文化

在中国专科类职业技术院校都属于教学型学校,因此,其主要职能是教学和服务社会,培养目标主要是产业工人;本科类的职业技术院校是师范类院校,培养目标是职教师资。职教领域的人员需怀有繁荣职业教育的信仰、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通过素养课和校园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发了以“责任、良心、品质、服务”为核心的特色职教文化,为学院的发展指出了前行的道路。

(二)物质文化

在职业教育领域,其物质文化主要指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当前,职业技术院校在这方面做得欠妥,一些院校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专业技能教育,这些现象主要是在中西部地区;另一些院校注重专业技能教育,而把专业知识教育摆在了较轻的位置,东部地区的院校这样做的比较多。可取的做法是既“动手”,又“动脑”,科学地把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创造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文化,使职业文化和职业技能处于平衡、和谐的势态。

(三)制度文化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多次提到建设适应需求、外部对接、内部平衡、多元立交,具备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体系。科学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形成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我国的职业教育法规建设起步较晚,体系依赖性强。完善职业教育的国家和地方共同的运行规则、法规和习俗,建设高水平的特色职业教育文化必须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为基础,前景为方向,现实为基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制度。韩国近些年创建的“技能职公务员”制度即是新生职业教育制度文化的一种表现。

在职业教育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来职业教育教师文化,这就形成了“双师型“教师文化生长的一极。国外学者哈格里夫斯(A·Hargreaves,1994)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教师文化做了阐释。他认为,教师文化的内容,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教师团体内,或者在更加广泛的教师社区之间,各成员共享的实质性的态度、价值、信念、观点和处事方式。它反映在教师的观念与言行之中。分享和共识是教师文化内容观的基本要素。教师文化的形式,是指在该文化范畴内的成员之间具有典型意义的相互关系的类型和特定的联系方式。[4]

哈格里夫斯所说的教师文化的内容包括前面提到的精神文化和物资文化,教师文化的形式包括制度文化。职教教师作为职教领域中的重大组成部分,职教教师的成长要以职业教育文化为基础和源泉,又要突出其角色色彩,继承和发展职业教育文化,依据泰勒对于文化的定义,职教教师文化可以界定为: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职教教师团体内部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

职业教育文化和职业教育教师文化构成“双师型”教师文化的一翼,是“双师型”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企业文化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出现于清末,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一度被国有企业垄断,自20世纪90年代始,随着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和世界贸易组织,各种所有制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的结构和兴衰紧密联系的,如今我国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等,尽管不同的企业的文化有很大差别,但是我们可以为其下一个通用的定义,即: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企业内部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我们分下面三方面来论述。

(一)精神文化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内部员工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享的精神意识和文化观念的集合。它包含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宗旨、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风尚、企业价值观等七个方面。其中企业价值观又是企业精神文化的核心,它应根植于每个员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传承性,甚至会成为几代企业人人共同遵循和信仰的法则,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二)物质文化

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指企业的知识和技术。知识和技术共同支撑起企业的器物文化,我国保护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运动在近些年来有很大发展,这是与我国企业物质文化的进步相呼应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物质文化方面要远远优越于私有企业,私有企业不注重企业知识和技术的开发,大部分是来料加工型企业,这不利于企业的优化转型升级。而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有自己专业的技术研发部门和知识研发部门,这种规模性、系统性的企业物质文化研发和保护系统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排头兵和保障。

(三)制度文化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与企业精神、价值观等精神文化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主要包括领导方式、领导体制、企业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企业的制度文化是保持企业平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企业假如没有稳定的规章制度,它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问题将得不到妥善的解决,从而成为企业成长的隐患。制度文化包括隐性制度文化和显性制度文化两个部分,显性制度文化指的是企业的明文规章制度,隐性制度文化指的是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习惯等。

企业文化相应衍生出来职业文化(专指企业里的职业文化),这就形成了“双师型”教师文化的另一翼。学者王文兵是这样界定职业文化的:职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气。它的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体认和自愿遵从。[5]这一界定及解析,同样可以分为精神文化、物资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类,但我们这里的职业主要是与职业院校里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目前,主要在第二产业和服务业领域。根据泰勒对文化的界定,我们把职业文化界定为: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职业人员团体内部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

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是“双师型”教师文化的另一极,是“双师型”教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双师型”教师文化

“双师型”教师文化既可以是个体文化,也可以是群体文化,但终归来说,它是融合型文化。上面我们分别论述了职业教育文化和职教教师文化、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职业教育文化和企业文化在现实中处于隔离状态,这制约了职业教育和企业的深化发展,如果不改变这种状态,职业教育和企业都会走向没落。因此,必须在两个领域之间建立高速通道,建设和维护的核心力量就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这两个领域流动人员的教育者和考核者。

营造“双师型”教师文化是建立、提升和净化职教师资的基础工作。我们把“双师型”教师文化定义为: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双师型”教师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同样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

(一)精神文化

“双师型”教师精神文化不是职业教育精神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及其下属精神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深度融合。

“双师型”教师属于复合型人才,但其主要职责是教学。因此,“双师型”教师文化是以职业教育文化为主体,以企业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双师型”教师精神文化的第一信仰、道德观和价值观仍然是“育人”文化,但育人目标与普通教育有所区别,“双师型”教师的育人目标是不同层次、类别的企业合格职工。“双师型”教师精神文化也融合了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宗旨、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风尚、企业价值观等七个方面的企业精神文化。在“双师型”教师精神文化的引领和教导下,学生既可以学会学校里的知识和技能,又对企业需求有相应的了解,顺利完成身份转换、文化转换和功能转换的过程,继而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促进企业和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二)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具备普适性的特点,学生学习知识和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进入企业。因此,在物质文化层面,“双师型”教师物质文化必须以企业物质文化为主体,职业教育物质文化就成为了辅助性实体。学生进入职业技术院校就已经说明了他们不适应普通教育的物质文化,“双师型”教师物质文化必须不同于普通教育物质文化,积极与企业物质文化对接。

“双师型”教师物质文化——知识和技术带有很强的时代感、基础性和可接受性。21世纪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换代速度之快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考虑市场的企业明天就会破产,同样,不考虑市场的职业院校也将走向灭亡,市场需要的是产品和服务,而知识和技能是支撑产品和服务的两大支柱。

“双师型”教师物质文化是职业教育物质文化和企业物质文化之间关系最直接的体现,台湾的一些职业教育物质文化完全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高仿实体。企业物质文化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职业教育物质文化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职业教育物质文化以企业的物质文化为基点,开发相应的职业教育物质文化,融合起来就是“双师型”教师文化。

(三)制度文化

我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文化以普通教育文化为母体,企业文化以市场经济为母体,导致了职业院校运行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有很大区别,其行为准则、法律和习俗区别也很明显。职业教育是教育与产业经济的结合体,尽管当前我们在学术上承认两者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但在制度建设方面,却依然近乎空白。

“双师型”教师制度文化要以企业制度文化为主线,以职业教育制度文化为辅线。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大众教育,其制度文化需接近企业制度文化,减少受教育者在角色转换上的阵痛。“双师型”教师制度文化的结构影响着两个领域之间沟通的质量和规模,营造贴近市场,接近企业的“双师型”教师制度文化,对于规范“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和规模既关键又重要。

“双师型”教师文化是三种不同文化的和谐体,它们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具备协同互进的作用。

文化有异于政治、经济、科技等其他实体的功能,它可以同化和异化社会中的人和物。“双师型”教师文化是文化的一个衍生体,它是职业教育和企业之间的绿色通道。营造科学的“双师型”教师文化,是打造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职教师资队伍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工作母机。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2012-11-17.

[2]孟庆国.论高技能人才师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4(31):24-27.

[3]陶东风,和磊.文化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4]冯生尧,李子建.教师文化的表现、成因与意义[J].教育导刊,2002(4):32-34.

[5]王文兵,王维国.论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4):71-73.

“Double-quality”Teachers’Culture Research of Deconstruction

Wang Ya-ping

A lthough“double-quality”teachers’culture is still in pregnantstate,it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theworld level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Deconstruction“double-quality”teachers’culture,from itsgrowth soil:culture,vocationaleducation culture,vocationaleducation teachers’culture,enterprise culture and professional culture five base soil analysis“double-quality”teachers’cultural levelstructure,build the culturalatmosphere“double-quality”teachergrowing in,creatinga high levelofvocationaleducation teachers team,boosting our countrymodern vocationaleduc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double-quality”teacher;culture;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e;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culture;enterprise culture;professionalculture;“double-quality”teachers’culture

[责任编辑 金莲顺]

G715

A

1674-7747(2013)07-0071-04

王亚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