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2013-08-15 00:44:40葛金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6期
关键词:课堂教师教学

陈 懿 葛金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208)

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陈 懿 葛金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208)

教师要从树立良好自我形象、正确对待学生课堂提问、与时俱进、备好课等诸多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有效掌控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讲课上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学;体会;形象;提问;备课

康德说过:“我不是为天才讲课,他们自己会给自己闯出条道路来的。我也不是为傻瓜讲课,为他们不值得花这么大的气力。我是为那些水平中等并想把自己培养成为将来能胜任工作的人讲课的。”那么,怎样让这些“水平中等”的学生“将来能胜任工作”呢?唯有让他们获得真才实学。而真才实学的获得,与心情和学习兴趣戚戚相关,心情的好坏与兴趣的大小又与教师的工作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经常“三省吾身”,不断地检查和总结自己的工作,自己在课堂上的个人形象、对待学生的提问以及备课内容是否与时俱进等诸多方面是否做到了位。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出差距,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效掌控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娴熟教学技巧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讲课上来,使之学习到应有的知识,为“将来能胜任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 注重自我形象

荀子曰: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意思是:礼仪是规范人的行为的,教师则是修正礼仪的。没有礼仪怎么能修正人的行为?没有教师又怎么能知道礼仪的正确与否呢?也就是说,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榜样力量是巨大的,他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对学生的影响是很直接的。课堂上,教师形象的好坏对学生的情绪影响颇大,良好的形象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无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因此,不能太过随意随便,不能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只听老师讲些什么,不会关注教师的外在形象,更没兴趣对教师的一些细枝末节费心[1]。然而形象专家乔.米查尔说:“形象如同天气一样,无论是好是坏,别人都能注意到”。课堂上,“万众瞩目”的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枝一叶,都会被学生们“洞察秋毫”的“火眼金睛”所捕获。其古怪的细枝末节有可能给学生造成怪怪的感觉,分散学生的听课注意力,进而影响到教师的心情,妨碍教学的正常进行。有一位教师说:一次上课后不久,发现同学们老看着他发笑,他以为是自己什么地方讲错了,让同学们笑话了,但是经过大脑引擎一番快速的搜索,感觉告诉他,没错。这个内容不是第一次讲,已经连续讲了好多年了,轻车熟路的,不说倒背如流,起码也是滚瓜烂熟,怎么会出错呢,不可能出错!难道是自己的穿着出了问题?下意识瞟了一眼自己一身整洁的着装,没问题呀!那是什么原因使同学们望着自己窃笑不已呢?百思不得其解,弄得他一堂课都心绪不宁,精神老不集中,课也没怎么上好。下课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后脑勺的有一撮头发翘得好搞笑,让人望着就忍俊不禁。有了这次“洋相”,为防止在课堂上因随意而引发的“骚乱”,从此每每上课前都要检查一遍自己的仪表。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教师在课堂上的外在形象无小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好坏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说到形象,并不是一定要浓妆艳抹,乔装打扮,刻意做作一番,而是要注意修饰不留后遗症,做到端庄、整洁、自然。当然,穿衣戴帽各有所爱,没有明文规定该穿什么或不该穿什么,即使你独出心裁、哗众取宠了,别人也无可厚非。但是,在课堂这种特定的环境场所,常识告诉我们绝对不能太过娇艳剌眼或邋遢恶心,不能把自己打扮得油头粉面、奶油小生、花枝招展,也不能穿着裤衩吊着背心趿着拖鞋,披头散发、衣冠不整,不修边幅,太过随便的一副玩世不恭的嬉痞济公形象。不能走极端,走极端学生会感到你不尊重他们而产生反感,不但不能提升自己,相反还会贬损自己的形象,降低自己的品位。衣着质量的优劣、新旧程度、名牌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清新、高雅、可敬可亲和受到尊重的感觉。只有在这样的感觉中,学生的学习情绪才会高涨,注意力才能集中,思想才能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前行,使教学取得积极的效果。

细节虽不起眼,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影响着教师的形象,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 不害怕学生提问

有教师在优秀教师表彰会上深有感慨的说,自己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害怕学生提问的青年教师成长为现在的优秀骨干教师,学生提问的功劳不可没,是他们的提问使自己快速成长,我的经验就是:不要害怕学生提问。这一经验抓住了刚入道教师如何快速熟悉教材和快速成长的一个关键。任何教师跨入教学行列,对教学都会经历一个从生疏到熟悉的磨练过程,这是任何一个刚入道教师无法超越和回避的,差别仅在过程的长短。正常情况下没有压力,按部就班吃透教材,过程会“拖沓而漫长”。因为人难免没有惰性,惰性有如弹簧,有压力他就收敛,有压力人才会有紧迫感,压力才会变成动力,所以没有压力拖沓是自然的。但是如果课堂上有学生对你所讲授的内容提出问题,情况就是两样。问题一经提出你就得作出回答,如果你不熟悉,问题就成了压力,就有了必须尽快熟悉的紧迫感,压力也就变成了动力,促使熟悉的进程加快,过程的缩短。把压力变动力快速缩短从生疏到熟悉的过程,教师们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但这种借助学生提问把自己逼上梁山,逼进钻研教材的领地,迅速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不要害怕学生提问”的方法,仍不失为缩短这一过程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的提问分二类:深度提问、回头草式提问。深度提问,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式的提问,就是对正在获取的知识深入追问。这类问题的提出有助于推动新入道的教师对教材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教师学识水平的提高,夯实功底大有好处。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回头草就是已经啃过的地方,又回过头来啃的草。回头草式提问,就是对过去已经学过的东西回过头来又当做问题重新提出来。比如:力学的表面张力,电学的电位,化学的渗透压等,这些知识都是中学学过的内容,按理学生早在中学时就已经掌握,不是现在的教学范围,但是有些麻布袋绣花的学生,当时就没弄明白。现在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讲解新内容,必然是丈二和尚,需要教师老生常谈一番,然而小曲好唱,唱好也难。这些概念虽然明白,但是真正讲清楚不易。有些概念事隔多年有些模糊,已是只知其然讲不清其所以然,要想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三言两语把概念讲清楚就不那么容易,这就逼着老师不得不回过头来温习。温习就是巩固提高,对教师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大有裨益。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能因为自己对问题不熟悉,害怕在学生面前颜面扫地,就虚荣心作祟,一味地回避躲闪,虚与委蛇,或故弄玄虚,顾左右而言他,千方百计避开问题。磨练是财富,磨练是进步。许多上课上得好的老师,他们都是经历磨练后才有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泰然自若、对答如流的精彩表现。只要正视不回避,真心实意而不是叶公好龙,言行一致,身体力行,而不是虚晃一枪逃之夭夭,就能像孙悟空一样练就一身钢筋铁骨闯过看似不可逾越的火焰山,实现从生疏到熟悉的质的飞跃,胜利到达熟悉的彼岸。学生敢于提问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学生听课认真在积极进行思考,学生提问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使教学有的放矢。从这些意义上说,亦应当欢迎和鼓励学生提问,不要害怕学生提问[2]。

3 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突飞猛进,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科技信息呈几何级增加,就中国论文的发表数来看,2001年至2011年十年间,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达83.63万篇!国内论文就更多,而这个数在全球论文总数中仅是浪花一朵、沧海一粟!铺天盖地而来的大量科技论文、信息为我们充实更新教学教材提供了最前沿的动态,最鲜活最充足的材料。这么多的资源,这么好的参考资料,教师的备课不说标新立异,起码也要不断刷新教案讲稿,绝不能一成不变[3]。一位领导在会上谈备课要与时俱进时说:有一次,碰到一个老师,问这个老师晚上在干什么。老师回答曰:打麻将。当他知道该教师第二天有课要上时说,不备课打麻将?这位教师堂而皇之若无其事的说,课早在上世纪就备好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不管是实情还是玩笑,自以为高明的回答,实则是不负责任。作为教师应当十分明白,年年是上的是同一门课,但备课不可一备保终身,更别说跨世纪。时代前进了,新信息层出不穷,教材不断推陈出新,备课就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要把最新的科学知识、学科进展揉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使学生的知识与时俱进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分享科技发展的成果。这是时代对教学的起码要求,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与时俱进就是不要做刚愎自用、心安理得的井底之蛙,而是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如饥似渴去追踪世界最新科技动态,搜索网络科技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充实刷新备课内容。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不能只是说得好听,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担负起对自己、对学生负责的重担,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不能把大量的宝贵时间消耗在无聊的“码长城”、“学54号文件”和虚拟的网络游戏中。在教学实践中,我身体力行、与时俱进把最新科技知识揉进教学中去,譬如2003年度诺贝尔奖颁发后,在讲授离子通道课程时,我就及时把这些崭新的科学“新闻”揉进了我的教学,结合颁奖我提问:200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谁?为什么化学奖不奖给搞化学的科学家,而奖给Peter Agre和Roderick Mac Kinnon两位医生?然后把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有关细胞中水与离子通道的开创性发现进行讲述。随之又问:为什么K+通道能通过K+离子,而半径小于K+的Na+离子反而不能通过K+通道?让学生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进入到探讨离子通道的决定性因素,以及通道开启和闭合机制的思考中去。又如2012年诺贝尔奖颁发后,我又把医学获奖者格登和山中伸弥的细胞特化机能可以逆转,进行“再编程”处理的研究成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放进细胞内容中讲述,学生兴趣盎然地听完人通过细胞“再编程”,“返老还童”将不再是梦想的描述对细胞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讲课与时俱进,紧贴时代脉搏,不断翻新,常讲常新,学生就会有耳目一新的新鲜感,情绪会更加兴奋,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郁。

[1]李琼.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一个跨文化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7,210:18-22.

[2]车玮,曾智.教学技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点[J].医学与哲学,2009,(12):63-64,67.

[3]杨春艳.一个也不能少——浅谈大学的教学环节[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0-91.

Se v e r al s u g ge stion s o n clas s r o om t ea c hin g

Chen Yi Ge Jinw en(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Changsha,410208,China)

To ap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learn to control and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students through setting up a good image of the self,correctly treating the students ask questions in class,and preparing lessons,etc.

Teaching;Experience;Images;Questions;Prepar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6.070

1672-2779(2013)-16-0092-03

苏 玲

2013-06-22)

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年教学改革项目

猜你喜欢
课堂教师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