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教育局 刘美珍
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出现了新的影响要素,如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教材选用等变化对当前英语学科“中小学衔接”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也日益突出,也成为恒久课题。
中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都是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但教材的选用上出现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比如说教材编写思路、教材编排等方面的差异,造成教学内容的脱节,一方面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重复,另一方面体现在跨度上,小学英语比较重视句型操练及机械模仿,而中学英语教学的侧重语篇教学,语法知识增多,使初一新生在学习英语时感觉负担加重了。
小学英语课堂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教师经常利用 games、songs、chants、TPR 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高。而七年级,教学要求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当不同,课堂趣味性降低了不少,课堂气氛变得沉闷,这样就使小升初的新生无法适应,部分学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基本采用直观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课堂感知语言材料即可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上比较依赖教师,课外作业通常也会跟家长一起合作完成。到了初中,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语言材料外,还必须理解材料,利用材料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升到思维能力。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教与学就会互相脱离。
要搞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首先中小学的英语教师要全面了解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小学至初中的过渡。
教材编写的根本在于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所以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通过中小学教学衔接教研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交流沟通与联系,熟悉彼此的教材和整个课程脉络,找准衔接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语言知识,达成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
《标准(2011年版)》二级目标: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三级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就愿意学,并能学好并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所以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注重激发兴趣的“引”,初中阶段的教学则更要强调传授知识的“导”。升入初中后,学生面临由“引”至“导”的过渡,自然会有不适应,进而影响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必须注意教学方法的前后衔接。
《标准(2011版)》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目标要求上,分别明确了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小学阶段的基本任务是要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例如:在一级语言技能的“读写”标准中,课程标准增加了“能模仿范例写词句”的条目。二级标准中则有“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的要求。这体现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强调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初中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既然课程标准已经在教学目标和阶段性课程任务上做了明确的规定,也体现了对学段衔接的关注。
《课标(2011年版)》把是否开展音标教学的选择权交给了一线的老师。结合实际,根据PEP教材编排,虽然三、四年级没有出现音标教学内容,但从五年级教材开始,每个单元C部分pronunciation出现了一部分字母组合或字母组合发音的编程,通过趣味形式呈现发音组合;而六年级的教材每个单元C部分pronunci鄄ation呈现一组音标及相关例词,通过单词、音标、图连线活动初步建立单词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并通过Let’s check听音选项等活动来检测学生对于目标语言的掌握情况。虽然教材没有硬性要求比如讲授字母a在开音节或闭音节的发音规律,但它并不意味着放弃音标教学,而是编者有意识地编排教材,把国际音标内容渗透到各个单元的教学中,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思考怎么进行音标教学,如何教音标,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总而言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热点问题,既要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提高衔接意识,了解对方学段的学情,又要依据课程标准明确衔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做到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按照知识技能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合理有效的英语教学,使中小学教学顺利衔接过渡。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发社,2011.
[2]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